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小云 《考试周刊》2014,(34):39-39
文学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一个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文学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对语文课程的忽视,以及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当前高中语文在文学教育教学形势令人担忧。鉴于此,作者将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强化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以期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学味"。  相似文献   

2.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塑造个性、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任务。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可见,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塑造个性、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任务。而这当中,全面开发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程。高中语文教学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那 么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 的传授,而且也要注重道德的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 功能。  相似文献   

7.
曹家生 《考试周刊》2013,(55):23-2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  相似文献   

8.
王秀强 《考试周刊》2011,(46):62-6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来,高中语文随着新一轮的课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的熏陶是思维中潜移默化为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教育课程的新方向。教师想要培养儿童的语文素养,需要重视儿童文学带给语文教育的有利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儿童文学,使得文学之美不断唤醒学生的情感,日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使学生脑海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模式,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方式朝积极有益的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感受其丰富内涵,提高认识,形成思想,从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审美价值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学习者在学习语文或学习语文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其中自主学习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策略。基于此,笔者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实践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已经实施,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发现对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有一些粗浅的理解。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素养教育的有效措施,为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素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包括文学情感、文学品味以及文化的继承。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主动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样,高中语文素养教育才能够成功地完成。  相似文献   

14.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对能否学好高中语文具有重大影响。对此,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强化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强化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都说明了语文课程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升,满足教学改革对于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要求,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综合教学水平。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学素养培养意识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将文学教育运用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进而不断地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本文就针对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展开具体地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肖志坚 《考试周刊》2014,(18):31-31
<正>一些教育同行都在为自己是高中语文老师而感到悲哀。原因何在?我谈谈看法。一、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勇于破旧立新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抓基础知识,满足于成绩与分数,语文课除了讲外,就是读、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美感在语文课堂上变得黯淡无光。因此,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不轻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正是基于语文素养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