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元时期是西域形势趋于复杂的关键时期.只有理清了此时期唐、吐蕃、大食与突骑施在西域斗争的脉络和纲要,才能更好地把握各方势力对西域争夺的实质.通过中外史料及研究成果的结合,对唐朝与突骑施、大食与突骑施、唐与吐蕃在此时期对西域的争夺进行了考察,认为突骑施对大食东侵的抵御的内部原因在于其试图接替原来西突厥对西域的宗主地位的意愿;吐蕃最终能主导西域局势不仅在于自身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唐朝的衰落,更在于其能围绕进入西域这一中心而灵活改变作战方略,从多方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
7世纪中叶,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以后,在西域建立起军政合一的都护府制度进行统治。都护府制度有力地执行了唐朝的政令,完成了管理西域、保卫祖国边疆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6,(4):16-21
武则天时期唐朝的边疆封授政策虽然有着积极主动的一面,但总体上显得被动和滞后,甚至存在率性而为的情形,致使边疆危机四起。武则天对后突厥首领大大提高封授级别,然而这种优宠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导致后突厥轻视唐朝,数次反叛。在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叛之时,武则天册封粟末靺鞨未成,导致震国即后来强大的渤海政权的建立;以封授西突厥来经营西域而未达到效果,致使吐蕃势力在西域继续壮大及突骑施的崛起。结合彼时局势可知,这些失误与武则天边疆谋略缺乏、极力维护自身皇权、专注于内政而忽略边疆的做法有关。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唐朝与回纥汗国的关系,在政治方面,唐朝册封回纥可汗,在回纥境内设置机构,派遣官吏管辖,驻军防守,回纥汗国隶属于唐朝;在经济方面,绢马贸易、驱马市茶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绢马贸易又有其深远影响;在文化方面,唐代的汉族文化与回纥文化相互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朝王室与回纥可汗之间的和亲,加强了各族的内向力.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就是说唐朝与回纥汗国的关系是悠久的而且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回鹘①汗国统治时期(745—840年)对西域地区的争夺过程,重点考察了两次北庭之战及怀信可汗即位后在西域地区势力消长的情况,从而认为安史之乱以后,西域地区实际上形成了唐、吐蕃、回鹘三方争夺的局面,而回鹘对西域的争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其在西迁后推动了该地区的回鹘化。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汗国是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之子克烈汗(又译作克拉依汗),于1456年在白帐汗国发生分裂后,与贾尼别克汗一起,率领部分游牧部落向东迁徙,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我国明代西域察合台后裔政权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在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广阔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后,绢马贸易对唐中原王朝和漠北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回鹘倚仗草原丝绸之路,将唐朝的丝绢转售给西域和中亚地区,从中获取了高额的利润。作为特殊环境下的产物,虽然存在弊端,但却为连结西域与唐王朝的纽带,对双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贸易进行的过程中,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也在交往中互相渗透,互动发展,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西郊出土的《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记载墓主白氏为阴山贵族之后、突厥可汗之裔,其夫为回鹘可汗,名讳信息等均未记载。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白氏之父很可能为白道生,祖为白崇礼,曾祖为后东突厥汗国第三代君主毗伽可汗。734年,突厥帝国出现宫廷政变,白氏家族成员脱离突厥而投奔唐朝,改原姓阿史那为白姓。白夫人所嫁可汗很可能为漠北回鹘汗国第三代君主牟羽可汗,在夫于779年被杀后回归长安,于815年亡于长安。白氏生于后东突厥汗国与漠北回鹘汗国交替之时,卒于回鹘汗国末世,见证了回鹘的兴衰历史,其墓志反映了唐与回鹘关系之大背景。  相似文献   

9.
5世纪后期,欧亚大陆丝路东段的商胡与僧侣、教团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北魏灭掉北凉后,丝路东段贸易中心从河西姑臧转移至平城,河西佛教僧团也一并移到平城,丝绸贸易和大兴佛事对物资的消耗是北魏迁都洛阳的重要经济因素。北魏迁都洛阳后,大批西域商胡来到洛阳从事丝绸贸易,而洛阳的北魏工商货殖之民与官僚权贵从繁荣的丝绸贸易中赚取了大量财富,他们随之将赚取的大量黄金珍宝等投入到兴造寺塔等奉佛活动中,使洛阳和中国北方佛教大盛。而西域商胡、北魏各界投入到奉佛活动的大量黄金等贵金属物资,与欧亚丝路西段拜占庭、波斯、嚈哒及粟特商胡间的战争和经济往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是西突厥兴昔王可汗阿史那元庆之子,袭父封为兴昔亡可汗,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蕃将,为唐朝经营西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考察阿史那献及其有关事迹,对于进一步研究唐朝在西域的活动以及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岑参在北庭期间创作的"西征诗"所涉及史实,诸家论述多有分歧。根据现有史料,西征的对象应是葛逻禄东支。西征顺利解决了由漠北进入北庭的葛逻禄东支的问题,使葛逻禄汗国、回鹘汗国及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得到协调,对盛唐以后北庭地区的安定,回鹘与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突董事件"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与回纥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对彼此间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突董事件和平解决的原因,来透视双方关系发展的因素,以史为镜,从中得出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该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黠戛斯是唐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剑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是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先民。西汉时,黠戛斯就以坚昆之名见诸汉文史册。历经魏晋、至隋唐时期,黠戛斯不断与后突厥汗国、漠北回鹘较量并逐渐发展强大,最终建立了汗国。黠戛斯汗国政权设置不仅承继了北方民族官制传统;还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多元的官制。  相似文献   

14.
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自唐初建立以来,逐步发展,完善,在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鼎盛。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为了平叛,抽调防御西域的边兵边将,使得西域防御一度空虚。后由于唐朝的国势日渐衰微,在西域的争夺中逐渐出于下风,吐蕃占据了主动,并最终将唐军赶出西域,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瓦解。  相似文献   

15.
一、十四世纪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乃十四世纪世界之强国。据《明史》记载 :“撒马尔罕即汉宾地 ,隋曰漕国 ,唐复名宾 ,皆通中国。元太祖荡平西域 ,尽以诸王、附马为之君长 ,易前代国名以蒙古语 ,始有撒马尔罕之名。去嘉峪关九千六百里。元末为之王者 ,附马贴木儿也。”(《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卷《西域传》)十三世纪初 ,忽必烈在争夺汗位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把辽阔无垠的窝阔台汗国的土地赐给了立下汗马功劳的察合台汗的后裔。察合台后王的封地被许多拥有大片领地的封建主拥兵割据。 132 1年随着乜先不花的死去 ,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两大部…  相似文献   

16.
安思顺是从后突厥汗国进入唐朝的粟特人,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陇右、河西、朔方等西北地区,在唐代西北边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安思顺早年从后突厥逃奔唐岚州,可能随薛讷参加了对奚、契丹的战争,旋随旧主调往陇右抗御吐蕃,天宝时升为朔方、河西节度使,也是唯一一位粟特人河西节度使。在节度河西期间,安思顺不遵朝命,拒绝接受高仙芝接替其任,迫使唐廷同意他留镇河西,原因可能是其背后粟特人控制丝绸之路贸易的利益所致。他统治下的河西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成为盛唐时代最繁荣的区域。安思顺与安禄山为兄弟关系,天宝时分别控握唐朝西北、东北军政大权,形成北部边境的粟特弧形势力圈,对唐朝影响极大。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唐朝很快诛杀安思顺,以免遭受两面夹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克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上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等地区。西域是匈奴与汉朝角逐的重要舞台,本文从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具体分析西域对匈奴的战略价值,西域物产丰富,可以为匈奴对汉作战提供大量的物资与装备,西域的地理态势对匈奴而言亦有重大的价值,西域处于中西方贸易和交往的枢纽位置,极具贸易价值。从而揭示为何在汉匈两大政权对峙的几百年里,匈奴始终拼尽全力不肯放弃西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是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与外界联系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隋唐时期是丝路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隋朝采取军事和政治方针,拓展西北疆域,建立对西域发展贸易的商镇、军镇;派重臣裴矩在河西走廊进行招商活动,扩大隋与西域、中亚、波斯的经济联系,积极发展丝路贸易。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将近一个半世纪中,以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力量保障了丝路的畅通。中原政府在丝路广设驿站、推行"过所"、"公验"等制度,其丝路贸易管理政策在隋朝基础上有所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丝路贸易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9.
洪武年间明朝与撒马尔罕的关系处于一个平稳发展阶段。洪武初年,明朝为了彻底解决北方的边患,积极发展与中亚大国撒马尔罕的友好关系。同时,撒马尔罕对明朝进贡频繁.且数目巨大,成为西域诸国中与明朝朝贡较为频繁的国家。这极大地促进了双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明永乐年间双方友好关系发展到顶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初,希瓦汗国建立后很快与俄罗斯帝国产生了关系。从16-17世纪,两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从18-19世纪,除了贸易之外,俄国逐步使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对希瓦汗国发动侵略。19世纪下半叶,希瓦汗国最终成为俄国的附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