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要突出健康教育的思想,必须全面进行健康教育,努力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笔者就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有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校体育中竞技体育运动对新一代竞争人才培养之重要性与可行性探讨,指出在当前强调体育教育健康主体意识的同时不可舍弃竞技体育在培养和选就新一代竞争人才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同时,还就学校体育教育的不同阶段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凌霄 《体育风尚》2023,(8):71-7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分法对上海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实践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中职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和评估与反馈机制不完善,并提出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丰富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和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学校开展完整主义的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以我国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社会健康观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提出了学校体育改善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应采取发展性和补救性双管齐下的措施,当前学生现实需要的具体化的体育健康处方,以及尽快开展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体育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康、愉快和有效地进行学习、工作及生活的能力,以及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体育意识,为培养社会及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服务。依据这一教育思想,就学校体育过程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谈点自己的观点。一、健康教育的内容学校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思想、意识、行为健康为中心的教育内容,以学生掌握身体生长发育知识,了解青春发育期心理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培养学生心理挫折耐受力的方法和途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晓芳 《体育世界》2009,(10):107-109
学生自尊的发展和培养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个体自尊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机制进了研究综述,并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际,探讨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尊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发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体育教育存在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设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师资队伍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为广大中等职生教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博 《体育学刊》2001,8(6):28-30
通过献资料、理论分析、对比等方法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结合,是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的科学地位具有特殊意义。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结合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更新现念、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效益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作为一项集运动性和健康性于一体的课程,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平台,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健身、健康理念的培养,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分析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学意义及任务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理念的存在形式,并就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素质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为有效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主办的 ,中日体育与健康教育专家座谈会于4月27日在北师大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日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日本全国儿童身体心理联络会会长正木健雄教授和中方的专家、教授李晋裕、王占春、滕子敬、赖天德、周登嵩、杨国庆、李永亮、齐建国等20余人。中日专家围绕体育与健康如何结合这个主题 ,就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正木教授介绍了日本的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情况 :二战后日本利用学校体育进行军国主义思想教育 ,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必须进行改革 ;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就教青体育两个部门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了探讨,认为在西藏学校体育工作中要以农牧区学校体育为重点,以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只有教育体育部门紧密配合,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才能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学校健康教育学》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探讨,结合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特点,浅析了学校健康教育学对培养新型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从而有利于未来的体育教师在今后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谈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谈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曲宗湖尚大光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也就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学校教育通过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两条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卫生是由健康教育、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组成的三维体系。现代...  相似文献   

15.
学校、社会、家庭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福建省部分中小学生、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相关人士就(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仅靠学校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应以“开放性、实践性、主动性”的原则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祝平 《精武》2012,(9):38-3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要注重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深入展开,其中当然也包括美学教育,美育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探讨学校体育与体育美学相结合的内在规律,采用有效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美学教育,引导他们怎样去欣赏和感受体育带给人们的美,进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思想是传统哲学与当代心理学相互交融的产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应用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强调的是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人为是本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等对人本主义思想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分析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人本主义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刍议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就非智力因素的五种成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对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学习的作用进行分析,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若干措施。突出强调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特殊作用,以拓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和较好地渗透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 ,不重视学校体育 ,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 ,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步成熟的时候 ,世界观也在慢慢形成。高校体育教育就是要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所有的体育教学中 ,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生活当中体验到健康的快乐。1 学校体育对实施健康体育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 ,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 ,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体育教师,在其培养过程中如何深化素质教育,使之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是摆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实践课如何适应学校体育发展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就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新形势下对专业教师的要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