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关汉卿的《单刀会》所依据的史实及其剧作内容两相对照,论述了刻剧创作之主旨、构思之奇巧及曲辞之壮丽,指出该剧是一部不为史实所囿的独领风骚的英语颂剧。  相似文献   

2.
我校从2003年开始进行姚剧进校园试点(姚剧是浙江余姚的地方戏,俗称“余姚滩簧”。形成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清乾隆年间。它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等地,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本人参与了姚剧进校园试点的各项活动,在姚剧进校园进课堂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想晒晒本校姚剧进校园之事例,以解戏曲进课堂之问题。  相似文献   

3.
余晓晓 《现代语文》2006,(10):87-87
清代名学焦循(1763年——1820年),字里堂,江苏甘泉人,曾于1810年(嘉庆八年)中举人。焦循精于经学及算术,生平作极丰:尤好戏曲,有《曲考》(已佚)、《剧说》及《花部农潭》。《剧说》一书,是辑录散见于各书中的论曲、论剧之语而成。  相似文献   

4.
王莽秉政时期是从元寿二年(前1年)始,至地皇四年(23年)止。在社会转型视角下对扬雄的《剧秦美新》进行阐释后发现:从文体类别看,《剧秦美新》是一篇歌颂王莽功绩的奏议文;从情感意蕴看,《剧秦美新》对王莽及新朝的称颂与赞美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具有坚实而丰富的情感内蕴;从思想观念看,扬雄崇古乐道的儒士思想与王莽托古改制的复古思想相契合,是《剧秦美新》之所以为谀文的思想内核。以上这三重维度的全面阐释,确证了《剧秦美新》是一篇称颂王莽、谄媚新朝的谀文。从社会转型视角阐释《剧秦美新》,对于进一步挖掘扬雄的文学思想,体察扬雄在复杂险恶的社会情势下的创作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羔羔 《音乐世界》2013,(16):36-37
宅男女神安心亚近年积极转战戏剧跑道,以新人之姿通过一部部电影磨练演技,新作《被偷走的那五年》即将上映,女神的贱剧梦,一样要脚踏实地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结合杨恩寿生平,对其历来为人忽视的题剧词加以研究,指出其题剧词反映了杨恩寿一生思想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对忠义之士的赞美,对一生碌碌无为的懊悔,对归隐的向往而不可得。充实了对杨恩寿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贤小璐 《音乐世界》2013,(20):16-16
打造新颖年代剧 不同于以往翻拍、改编的国产年代剧,《大当家》可以说是—部独特新颖的原创故事题材,编剧张华标在创作中将现代剧的演绎手法和叙事模式植入到年代剧里,激烈刺激的明争暗斗,紧张微妙的婆媳之战,莫逆之交的生死相助,偶像青春的热血励志,辅以轻松幽默的喜剧元素,将会带来一出出高潮迭起的多彩情节和层出不穷的人生反转。而剧中“大爱”无疆的动人情感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情怀,又会使观众置身于一个超越生命,贯穿着感动和爱的奇迹旅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男神变草根     
近日,导演鞠觉亮携钟汉良、刘小小、吴刚、胡东等—众主演出席了电视剧版《十月围城》的全国等一众主演出席了电视剧版《十月围城》的全国新闻发布会。剧版《十月围城》是电影版的延续,大商人李玉堂之子李重光为救孙中山牺牲后,黄包车夫阿四因与李重光容貌相似,误打误撞进入李家成为李重光的替身。最终排除万难保住李家产业,并成为一名坚走的革命党人。对于钟汉良来说,这部剧堪称转型之作。不仅分饰黄包车夫阿四和革命志士李重光两角。更首度剃光头,跳起了脱衣舞,还以震撼的“毁剥女”示人,堪称牺牲巨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两家单位重拍红楼梦电视剧的创议表示欢迎;并重申自己15年前对央视版《红楼梦》剧的批评意见:认为该剧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是由于多年来某些红学权威盲目崇曹极端反高的偏见对编剧作了误导作用之故。为此主张此次重拍必须纠正这一偏向,即应采用高鹗续改的120回本(红楼梦)(即程本)为底本,把红剧拍成可以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的我国古代爱情悲剧之最。  相似文献   

10.
《文选·剧秦美新》之作年,学界至今尚未定论。结合《汉书》等相关记载,扬雄曾先后两次任中散大夫,一在王莽即位之初,一为其因符命事件而病免之后的复起。《剧秦美新》应作于其复为大夫之时。符命事件起自始建国二年末,连及扬雄已至始建国四年春,扬雄投阁、下狱、病免亦在此时,其复为大夫的时间至早在此年夏。且文中所叙之事,最晚亦在此年夏。故知《剧秦美新》时间之上限。且文中对井田制持赞赏态度,而王莽所行之井田制,亦于此年夏废止,故知此文至晚亦在此年夏。综合考量,《剧秦美新》的创作年代即在始建国四年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十"和"口"     
《小朋友》2007,(7)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我"和"我们"     
《班主任》20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