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浦江之声广播电台“服务天地”节目,是一档听众反响较为热烈、同行评价颇佳的节目。这档节目环绕着为台湾同胞“排忧解难、咨询服务”的八字宗旨。把探亲旅游、寻医问药、投资经营、政策释疑、生活常识和代寻亲友等各方面的稿件,生动、形象地串联在一起,通过节目主持人凌云小姐的娓娓乡音,传向海峡彼岸,赢得了众多的台湾听众。掌握台湾听众要求要搞好服务节目,作为节目的采编者来讲,首先应弄清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2.
李明 《中国广播》2006,(11):76-77
丹桂飘香的季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广西桂林迎来了从未谋面的14位台湾青年听众,他们是来参加中央台第九届台湾听众联谊会活动的台湾大学生及研究生。从8月22日到27日,短短6天,宾主从见面时的拘谨生分,到同歌同乐,畅所欲言,最后依依惜别,其间一些趣事让人回味,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3.
中央台“中国之声”改版对我们震动很大,作为基层台我们深感压力。中央台是国家电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媒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听众最多的国家电台,代表党和政府在发言,面向全国,权威性强,受众众多,影响面广。新推出的“中国之声”形式上确立了直播形态,强化整体包装,凸显频率品牌,风格庄重大气,节目改版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4.
陈璐 《新闻传播》2009,(12):73-75
今天的城市广播面临三大挑战:新媒体冲击、传统听众流失,年轻听众群培养困难、业已存在的与它媒体竞争。另外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上海,清晨的王牌节目“990早新闻”的收听率常常与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难分伯仲。“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国国际电台音乐频率等节目在上海的人气也在逐渐积聚.分流着本地收听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台湾岛内的受众有过专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收听中央台对台湾广播的听众中,青年人所占比例最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03年底,改版后的中央台对台湾广播在“中华之声”中专门增设了一档针对台湾青年的专题节目——《青春在线》,而我则有幸成为这一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四年多的时间,陪伴着她一路走来,令我感触颇深的一点,  相似文献   

6.
港澳台之窗     
2000年两岸跨世纪出版文化交流活动在台北举行 “2000年两岸跨世纪出版文化交流活动”于去年12月18日至26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它由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主办,内地有85位代表,由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陈为江带队,香港有7位代表,由出版总会副会长沈本瑛负责。 本次系列活动包括第五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2000年大陆图书展览、两岸出版文化交流回顾展、两岸出版交流座谈会、台湾出版品展览等。本届两岸出版联谊会议,两岸三地出版人就“新科  相似文献   

7.
祝贺与建议     
“金陵之声”就要开播了。虽然这是一个以台湾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电台,但我们也在它的收听范围之内,何况又是同行,对“金陵之声”的诞生怎能不由衷  相似文献   

8.
曹璐 《中国广播》2005,(4):26-27
《神州夜航》是“中国之声”大时段午夜互动谈话节目。开办两个月来,每次节目听众短信参与千条以上。可见每天午夜都有众多听众怀着期待收听广播,其中有小康人群,也有困难群体,也包括困惑人群,乃至边缘人群。命案在身逃逸12年的通辑犯辜海军就是通过收听《神州夜航》关于人生选择的话题讨论之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07,(10):76-7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届台湾听众联谊会于8月22日在北京举行,台湾十多位高校电台主播、青年学生和台湾广播界同行参加了这次活动,与我台节目主持人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的优势、节目交流与合作进行交流和探讨。台领导刘宝顺、赵忠颖,赵慧、李国君、杜嗣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范丽青、国家广电总局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周桂珍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在对台湾广播中,“新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目,又是一个比较难办好的节目。台湾同胞冒着风险收听大陆广播的,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听到更多的消息。特别是海峡两岸和世界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台湾当局不是封锁就是歪曲,台湾同胞很想从大陆的广播中了解真相。由于这个原因,中央人民电台对台湾广播部每个整点都播送新闻;海峡之声电台也根据台湾听众的反映,将“要闻”节目改为“新闻”节目;我们江苏台对台广播从1982年7月开播以来也很重视“新闻”节目。不可否认,有些重要新闻,对内、对台都是适合的。如“粉碎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六五计划提前超额完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9,(1):19-19
2008岁末,杭州电台“城市之声”改版为私家车电台,这让巳转身为汽车电台的“西湖之声”压力不小。情急之下,“西湖之声”使出了美女主播“陪驾”的招术:所有听众进行层层PK,最终产生一名获胜者,在活动特意设置的“文明行车,快乐陪驾”环节,“西湖之声”的4位美女主播作为“文明使者”,连续4天轮流担任获胜者的陪驾。  相似文献   

12.
“流行音乐大拜年”是“音乐之声”为中央台2006年春节文艺大联欢精心制作的一台时长达240分钟的特别节目,也是“音乐之声”用音乐为全国的听众朋友精心烹制的一顿“年夜大餐”。从节目播出后的反馈信息来看,大家对这顿大餐的色香味似乎还饶有余味,这促使我们这些“厨子”也回顾和反思了一下这顿大餐的烹制过程……有限的规定时间让我们在前期策划阶段先定下  相似文献   

13.
张晓克 《新闻知识》2002,(10):54-54
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否合格,最终要由听众来说话,因为听众是评委,听众是“上帝”。听众希望我们的节日丰富多彩,希望在广播中听到的主持人的声音不是千人一声,希望每位节目主持人有才华、有权威、有个性。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什么样的个性才是成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央电台经济之声的“改革年”。两会期间,经济之声结合“顶天立地”的改革目标,在两会报道上追求创新,重点推出了以“高端观点”“编辑视点”“民生观察”“权威解读”“分析师看两会”等为代表的一批主题突出、特点鲜明、具有独创性的专题和栏目。同时围绕经济、民生等两会热点话题,立足高端,加强评论,以权威的采访、专业的分析和差异化的报道来服务民生,受到听众和专家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5.
王继田  谷子 《记者摇篮》2009,(7):102-102
广播和电视不同,电视有“声”有“画”,便于用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其实,广播同样可以“声画并茂,细节达人”,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像,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这种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与情节化的处理,可以令听众在脑海里有情节、有视象、有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相似文献   

16.
方军 《中国广播》2006,(3):34-35
丙戌新春,又一个普天同庆团圆美好的佳节,中央台经济之声结合自身经济报道优势、发挥频率团队合作的特长,为全国的听众朋友精心打造了一台主题为“穿行中国、穿行快乐”的春节大联欢节目——“穿行中国大联欢”。一、整体策划设计精巧,经济、文艺相得益彰,凸显经济之声频率特色经济之声春节特别奉献“穿行中国大联欢”从策  相似文献   

17.
广播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善于抒发和渲染感情的优势,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产生对听众感情的撞击,使广播新闻之情与听众之情实现相通与相融,以进一步提高广播宣传的感染效果,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广播新闻如何向听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呢?关键是充分挖掘广播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有声语言和音响所具有的以声传情,以声蕴情,以声动情,先声夺人的表达功能,去拨动听众感情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冲动”与“爆发”,使报道思想、报道内容留在听众的情感中。每当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声情并茂入情入理的广播新闻时,往往情  相似文献   

18.
悦音 《中国广播》2009,(3):59-60
从除夕至正月初六,音乐之声为听众献上了为期7天的春节特别节目——“牛乐会”。节目围绕“吉庆、祥和、快乐、美好”的宗旨,融音乐与语言为一体,以“乐”为中心,以原创的音乐情景剧为主线,让听众在享受节日欢快的同时,也欣赏到富有频率品牌特性的音乐节目。长假7天,音乐之声共制作播出了51个特别“牛乐会”(每集6分钟),45个华语乐坛“明星大拜年”和72个特别资讯“快乐加油站”(每集3分钟);  相似文献   

19.
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毫无疑问,人又是新闻传播的中心和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版后的第一套频率“中国之声”新创节目《人物春秋》,是专门报道各类人物的节目。作为遵循传播规律、新闻规律的产物,《人物春秋》自开播以来,以独有风格,在第一套频率中彰显个性特征,为“中国之声”增添亮色,受到许多业内人士和听众的赞许。  相似文献   

20.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