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表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以中班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为例,探索在绘本延伸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表征的路径。一、初步感知音乐,以模仿为主的动作表征幼儿表征能够反映幼儿的心理活动。中班幼儿喜欢并善于模仿,在象征性游戏中可以充分展现其表征行为。  相似文献   

2.
程英 《福建教育》2011,(7):64-66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为了更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体验、学习与创造,教师会选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如示范表演、语言运用、图谱、游戏、体态动作等。这些方法与策略虽然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广泛运用,但存在着为了方法而方法、方法策略与活动目标及幼儿的能力不匹配、幼儿盲目瞎猜或“被游戏”等形式化与低效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目标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在节奏乐的演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倾听和分辨音乐的节奏中,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乐曲的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儿童发展水平,我们从感受音乐入手,学会倾听,结合语言、动作、体态、声势、图谱、打击乐等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在节奏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享受到节奏活动的快乐,感受节奏之美,发展幼儿运用节奏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从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4.
平燕玉 《考试周刊》2013,(34):192-19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现就结合中班音乐活动《布丁扭扭舞》谈谈我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所做的尝试。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5.
表演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它是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它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给幼儿带来快乐的体验。中班幼儿比较喜欢听故事,且对游戏的道具较感兴趣,在这之前表演游戏都是在室内开展的,原本空间小,场景材料杂乱,人多声浪大等就造成了幼儿兴趣降低以及个别幼儿不愿参与游戏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董玲玲 《天津教育》2021,(2):187-188
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想象,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生活中角色的认识和体验,是创造性想象活动过程。幼儿在中班年龄段,其游戏水平明显进步,对游戏主题确定、角色分配、游戏计划的制订等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一阶段,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状态,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教师、幼儿进行良好互动的因素,教师如何找出这些因素以及解决的措施,成为提高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体态语言"又被称为"态势语言",是人们用身体的全部或部分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同外界进行感情交流的形式。体态语言主要包括目光语言、表情语言、手势语言、距离语言、服饰语言等多种因素。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能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进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班幼儿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一般比较差,往往是东一句西一句地讲,不能较连贯地叙述。实践已证明,情境教学对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好的效果。情境教学是通过表演者(老师或小朋友)的动作、表情和有关的环境布置,有时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生动、形象地把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似一幅幅活动的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活动着的对象、动听的乐声易于被幼儿感知,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又能引导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关的对象上,使他们细致地进行观察。幼儿边感知(看、听)边运用内部言语(即无声的言语)进行自觉的分析综合,然后运用新学的词用完整的语句比较连贯地讲述故事的内容。所以,情境教学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教学的任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思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的目标2指出:5~6岁的儿童"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能自编自演故事"。为了能让幼儿"形成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水平,选择了幼儿喜爱和熟悉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引导他们根据奥尔夫音乐《Lai Lai》中悠闲的A段表现母鸡的"幸运",快速和骤停的B段表现狐狸的"倒霉",运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富有创意地表演出母鸡萝丝去散步却不知狐狸尾随在后要捉它的一系列险象环生、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角色特点,自主地用动作表现出对故事情节和音乐的理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意表演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是指教师的动作、表情、体态等肢体语言.教师规范的动作、生动形象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潇洒挺拔的体态,不仅有助于教学信息的表达,而且有益于思想作风的培养.教师适当地运用非语言手段,常常可以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品分析:“花儿与蝴蝶”选自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化蝶片段,是AB两段体的乐曲。A段前半部分朦胧而宁静,犹如花儿在甜甜的梦乡里,后半部分起伏而华丽,恰似花儿竞相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B段音乐的旋律优美动人,仿佛蝴蝶在翩翩起舞。这两段音乐结构完整,形象鲜明,长度也适中,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目标: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的AB结构。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花儿的开放,感受A段的宁静、起伏;通过模仿蝴蝶飞及创编蝴蝶停在花上的造型,感受B段的优美、柔和及乐句时值。3.鼓励幼儿在分角色表演时,运用动作和表情与同伴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实践活动中,幼儿喜欢通过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音乐的情绪、情感.但目前许多孩子在运用动作表现音乐时,缺乏想象和自主创编能力,多停留在模仿教师示范动作的阶段.探讨教师如何通过创编动作,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的体态语言一般包括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手势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与学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互动外,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也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有声语言教学所不及的。本文从"眼神的妙用、面部表情的妙用、手势语的妙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口头语言的表达,已成为音乐教师的共识。我经过几年的实践,还发现运用教师本身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也很重要。因为小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接受和反馈,很大程度上借助教师的表情、神态动作、手势动作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将身体动作融合音乐节奏,从而开展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当前,体态律动教学法的运用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对音乐学科教学本质的认识,注重收集体态律动教学素材,丰富体态律动教学形式,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颉庆华 《甘肃教育》2014,(20):69-69
正手势语是通过手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体态语言,是典型的动作语,具有表情具体、意义鲜明、形象感强、动作幅度较大等特点。幼儿由于体力、智力发展阶段的限制,对口语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如果能准确得体地运用手势语言,就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幼儿园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让幼儿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的体态是在提示他们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评:因为作品ABC三段  相似文献   

18.
游秀清 《辽宁教育》2012,(16):27-28
语言按其是否发出声音,分成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锤炼自己的有声语言,而忽视了无声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体态语言是无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态语言是指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无声语言,它包括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肢体语言、服饰语言、时空语言等。现代研究发现:情感表现7%来自文字,38%来自有声语言,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而动作和面部表情就属于体态语言。可见体态语言在我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下,用动作、形态、表情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性质和音乐形象,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但目前一些音乐游戏的设计和实施却不能达到这些成效,老师们必须反思问题,寻求改进。一、不同教师对同一音乐游戏的设计差异我一直在思考音乐游戏应该如何开展,最近参与的一个音乐游戏《小白兔与大黑熊》观摩活动对我启发很大。《小白兔与大黑熊》是一个中班的音乐游戏,要求幼儿根据音乐扮演小白兔和大黑熊等  相似文献   

20.
林明燕 《天津教育》2020,(5):147-148
喜欢音乐、喜欢运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身体自然地随节奏晃动,而且许多音乐活动的表现与展现都最终落实在幼儿的身体动作上。这正与达尔克洛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相符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必须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幼儿不仅能学习用听觉去感觉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音乐情绪变化。只有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音乐进行中去,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生动的。我园立足音乐教学,开展体态律动节奏活动、创造性律动活动、集体舞活动,使体态律动成为幼儿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