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现代汉语“V到”这种语法结构演变的语言事实来看,“双音节动词V 到”结构属于动介式短语。“单音节动词V 到”则比较复杂:有的已经成为复合词,有的仍然留有动趋式或动结式短语的痕迹。它们演变的程度不完全相同:有的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动词的痕迹。从配价、句式等角度可较全面了解“V到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V以”式动词是指由一个单音节动词加上“以”构成的动词,其结构独特,用法也不同于一般动词。本文着重考察这类词的语法特点及其构成的句型。  相似文献   

4.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字出现在单音节形容词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对于这种"有"字的词性,文章否定了传统的词缀说和助词说,而将其定性为动词,认为"有"是表存在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6.
广西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单音节动词有“VV”式,“VVX”式(含“VV”返式,“VV先”,“VV下”式,“VV儿”式,“VV”,“VV架”式,“VV亲式”),“VAVB”式,双音节动词有“V1V1V2V2”式,“V1V2V1V2式。本对这些重叠式的构成以及它们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同时对它们的语法功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由"起来"构成的一种特殊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5):102-103,109
本文分析了由“起来,,构成的“NP+V起来+AP”这一句式。认为句首成分经常由名词充当,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V经常由持续义或可以重复的瞬间动词充当,“起来”是动词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的标志,AP经常由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小句充当。“NP+V起来+AP”句式具有非事件性和评判性,句式符合时问顺序原则。  相似文献   

8.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语义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着”的“持续体的标记”功能、“V1着 V2”的内部结构层次、“V1着 V2”中的核心谓语和附目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对“V1着 V2”这种动词连用形式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的“连动”属性提出质疑,认为该种谓语结构形式的句子应该划归偏正关系的范围内,是一种动词性状语的偏正关系的动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诸言也在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以“化”做后缀的词(本文称之为“化”尾动词)日见增多。我们翻检了一下1987年3月18日的《人民日报》,八个版面的七版中都有“化”尾动词,共用不同的词19个,出现28次。这个情况表明,“化”尾动词已经成为汉语词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带词缀的词语的主要类别之一。(一)“×化”这种构词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早。《庄子·齐物论》就把庄周化蝶所达到的物我无间之境称之为“物化”;晋代干宝《搜神记》(十三)载:“木蠹生虫,羽化为蝶。”当然,我们不是说,这两个词就是“化”尾动词;这“化”在古汉语中还不能算词缀,它与“物”、“羽”二字  相似文献   

11.
"开"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它是词汇系统中活跃的一员。纵观"开"的语义演变,发现"开"与其前面的动词发生了词汇化,产生很多新词。造成"V开"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是韵律和高频使用两方面。"开"作为单音节词有进一步语法化并演化成类词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在北京话以及广大北方方言中存在的儿化音节中的"儿"的性质一直存在着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儿"作为词缀的语素,也有人否认"儿"的语素身份,理由是儿化音节中的"儿"不够一个音节。本文将从词缀和语素的定义出发,指出对于语素的理解不应该狭隘,重点讨论了"儿"作为语素的几种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与性质形容词相比,ABB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具有独特性,体现在A的性质和ABB的构词形式两个方面,A既可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名词,也可是一些半自由,不自由语素,这说明ABB式形容词具有词义的丰富性,构词的复杂性和用法的灵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湖南汨罗方言的将实现体助词“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山青 《中国语文》2012,(2):161-166,192
汨罗方言里的"去"可作体貌助词,表示事件的将要实现。"去"所表示的"将实现"不同于汨罗话里另一个只表"实现"而不具有"将"义的"得2(了2)",但在表事件(情况)实现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不过"得2"表示的是一般的实现,而"去"的实现是将然的,体意义与将来时的意义结合在一起,二者在意义用法上有交叉之处,但又常常形成对立。将实现体在汨罗方言里有其独立的地位。表示将实现的助词"去"由"V.C+去"连动格式中表移动的"去"语法化而来。  相似文献   

15.
两岸客家话有一个形容词词缀"滚",含义是"……的样子",用于单音节象声词或动词的重叠式后面,构成"AA滚"式形容词,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声音或连续不停的动作行为。它在两岸客家话中非常普遍,对此做一个综论,归纳其用法、表义,并解释其来源。  相似文献   

16.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不但数量多,而且独具特色,极富表现力。它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的词缀;叠音成分多;音节匀称,和谐悦耳;反映了本地区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7.
“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今文《尚书》中的连词已构成传世典籍最早的连词系统,已出现表示并列、承接、假设、因果等语法关系的同义连词群。连词词形以单音节为主,亦已出现复音化的趋势。单音连词声韵多有一定的联系。今文《尚书》连词主要来源于实词的同音假借,也有一些源自动词、副词、介词的进一步虚化。  相似文献   

19.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语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对于语言类型不同、语法结构迥异的蒙古语提出动词不定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蒙古语-qu动词与不定式动词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即它们“兼具动词与静词特征”这种双重性,但不能因为英语(等)的不定式动词一般都可以用-qu动词来翻译,就可以得出后者亦即“不定式”这样的结论.从蒙古语-qu动词与英语不定式的“非限定性’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看,“蒙古语有动词不定式”的见解不符合蒙古语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语法化学说的理论,分析了“动+儿”、“形+儿”、“名+儿”这几种结构,说明了其中“儿”语素的性质,提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构形语素“儿”和构词语素“儿”,阐述了构形语素“儿”和构词“儿”语素在功能上的差别,给出了判断这两类“儿”语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