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2.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漫议吴佩芝到目前为止,在任何一本经典的音乐论著中,尚没有“高雅音乐”、“严肃音乐”、“通俗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确切定义。人们只是根据各自的体验和理解约定俗成地使用这些术语。道理是十分明显的,因为界定这些音乐的字眼“高雅”、“严肃...  相似文献   

3.
肖方丽 《陕西教育》2008,(12):42-42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高雅与俚俗,均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古典乐曲的博大深邃,通俗歌曲的鲜活、真率,民歌的悠远多姿,戏曲的绚烂瑰丽。所有的这些,都为喜欢它的人们所赞叹、称颂。乍一看,音乐与语文结缘似乎不太可能,但细想来,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确已是渊源已久,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活动过程包括:感知、体验和理解三个阶段,“体验”即“情感体验的阶段”,是人们通过对音乐的音响感知,体验到作品的情绪特征,在这一情态体验过程中,音乐中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等音乐要素对人们情感体验起到重要的作用,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与欣赏者情态体验形成联觉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它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除却其本身特有的乐音和乐音组织形式含有净化人们心灵的因素外,其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于接受主体的感性体验和最终的理性参与。一、音乐道德教育功能溯源所谓音乐的道德教育功能,即乐音及构成音乐的形式对人们之间或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和人的善恶观念、情感、意向、信念的教化功效。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首先把音乐与道德联系在一起,认为靡靡之乐是“亡国之音”,不能听,“清微”、“清用”,德薄之人不能听。说音乐是通过各地风谣的交流传播德行的,…  相似文献   

6.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音乐表现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无论任何一部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将试图通过各自的创作手法——独特的艺术形象、风格和音响,着力表现一幅幅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音画,并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作用于人们的理智和情感,以唤起人们“美”的感受,激起人们情感上波澜的起伏而产生共鸣,使人精神得到满足,思想受到教益,潜移默化地形成各种高尚情操和美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广泛“读乐”与艺术实践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与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8.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与别的艺术是相通的。比如古代的“诗歌”.“诗”这种高雅的文学样式,首先就和“歌”结合起来,通过“歌”来反映生活,传情达意。当代的“音乐诗”和“音乐散文”,更是深受欢迎的综合艺术。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巨大的魅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使人类为之神魂牵萦的艺术——音乐,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但当前的音乐明显地分为似乎对立的两大阵营:“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某些人的眼里似乎“高稚音乐”(中外古典器乐曲、古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学生音乐审美的因素由于受教学管理、基础设施、教师的专业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 ,使一些学校或班级尽管开了音乐课 ,却不能对学生形成相应的感染力、吸引力 ,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美并对音乐产生爱好。相反 ,某些低级趣味的音乐 (主要是港台风味流行歌曲 )则借助各种传播媒体无孔不入 ,而这些流行歌曲往往在内容与形式上是与音乐教育目的相抵触的。“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有如“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可以因为适应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而共存。但现实状况是“流行音乐”一统天下 ,“严肃音乐”几乎无处立足。学校的音…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使其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渊博的音乐知识及全面的音乐修养。音乐欣赏可分为“听赏”和“鉴赏”。  相似文献   

12.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音乐还有调节学习、生活,松施大脑的紧张活动,促进大脑的正常发育等许多意料不到的效果。但是,对音乐教学中的“噪音”造成儿童身心的危害,教师对此却认识不足。这与音乐教学中教授“流行音乐”与声嘶力竭“唱歌”不无关系,这样教学是失误的。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在音乐繁荣的后面,滥用音乐,必将付出身心俱损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这里通过对魏晋时期乐论、音乐学作品及相关史料的解读与分析,阐述了音乐对学发展的影响。魏晋时期音乐与学的交互影响,不仅共同规约了时代审美风尚,同时还影响了学理论和诗风格的转变。对学而言.此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乐器和音乐进入当时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学创作的题材。同时,受音乐的启发.诗创作的情感风格也由“雅”、“正”转而为“悲”、“艳”。  相似文献   

14.
人们欣赏音乐并不是“为音乐而音乐”,总是力求从“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人们之所以感受到音乐美,是因为他们通过有限的音乐形象感受到更多的无限的东西,而这种无限东西的获得,则是要靠音乐欣赏者的联想。一、音乐联想的主观性联想当然是有主观意味的。尽管这样,  相似文献   

15.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与别的艺术是相通的。比如古代的“诗歌”,“诗”这种高雅的文学样式,首先就和“歌”结合起来,通过“歌”来反映生活,传情达意。当代的“音乐诗”和“音乐散文”,更是深受欢迎的综合艺术。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巨大的魅力和作用,我们不妨把音乐引进语文教学中,让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下面试从几个方面谈谈音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创设情境,增强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深…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改善人们的心理品质,而且对促进人们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古代把“礼”和“乐”并提,把音乐看作是向人们进行教育的工具。孔子(前551——前479)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地把“乐”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国外,古希腊时期就有了音乐教育,设立了琴弦学校。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音乐推为教育的第一要目。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智力开发的重要教育内容。重视音乐教育,改革音乐教育,对我们培养“四化”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下面试从音乐与记忆、形象思维、身体发育、美育几方面略谈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音乐课是人类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强调音乐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知道,音乐课程中的作品都是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而且音乐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觉。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音乐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即重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一、音乐课程…  相似文献   

19.
音乐艺术与人才培养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从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育人思想 ,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净化”论 ,从席勒的“游戏冲动”育人学说 ,到日本学者铃木的音乐艺术育人体系 ,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和其它艺术在教育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一、音乐育人的特征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速度。这三要素既是构成音乐的基本材料 ,又是对人听觉刺激最强烈的东西。1 旋律。旋律在音乐创作运用中有三种作用。一是模仿自然界的各种音响 ,以勾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二是对人物性格的刻划 ,用音乐来刻划人的个性 …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一生不断地进行音乐艺术的实践___弹琴、击鼓、鼓瑟、咏歌。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总纲领,认为具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的音乐能够引领人们不断完善自我;主张用音乐育人,并且要合乎“仁”和“礼”。这些都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