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规模与质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高职扩招百万为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注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离身认知视角是农村社区教育培育农民的困境根源,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注重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体验,教学环境重视物理环境忽视教学情境,要突破此困境需要从离身认知转向具身认知.具身认知的核心意涵主要包括认知的具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培育身心合一的新型职业农民;做到教学内容的具身性、教学方式的具身性、教学环境的具身性.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需要尽快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转型,通过具身认知让学生主体“在场”。离身认知的主要教学表现有:重抽象,轻具体;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而具身认知是一种整体性认知,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感知、想象等。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具身认知,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开展评价,激活学生具身认知的外在、内在和活化因子。  相似文献   

3.
杨静 《教育探索》2021,(1):52-56
认知理论经历了由传统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到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具身认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三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德育也经历着由离身德育向具身德育的转变。在离身德育中,学校德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在德育过程中被忽视,出现学生身体参与度低、德育方法缺乏互动生成、德育情境创设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具身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新转向,对还原道德教育的本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具身认知开展学校德育,应牢固树立具身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回归道德教育;采用动态生成的德育方法;创设贴合学生经验与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4.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离身范式扬心抑身,认为身体在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价值,造成了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中的诸多风险阻滞。但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范式的勃兴为职业技能形成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具身认识论对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具身性分析,结果发现:职业技能的形成不是基于大脑信息处理的简单结果,而是一个身体—大脑—情境交互作用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其学习与形成都是具身的。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理论的关照下,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身体”取向已愈发清晰,其有效开展需以职业技能形成的模仿、顿悟、创新、流畅等典型状态为现实遵循,并在实践应用中以具身性、生成性与情境性为根本抓手,助推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走向具身化。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思维、记忆、方法、情感与态度是在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塑造出来的,依据具身认知理论,物理教学需要经历三个转向:从"离身"到"具身"的身体转向,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转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转向。主要的教学策略有:创设情境,"具身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设计实验,"具身参与",提高认知体验;总结归纳,"具身生成"拓展认知方式;提高进阶,"具身交互"思维延伸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减”要求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公众关注点聚焦于作业时间、总量,却鲜少问津学生身心是否适应,具身认知理论重视学习者认知与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分析当前学生作业“离身”现状,探讨具身认知与初中语文作业的适切性,进而从表达、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的作业示例对初中语文具身作业设计进行建构,旨在促进语文作业设计理念的更新,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供新的作业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思想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从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面临的“离身”困境出发,解释了具身认知与劳动教育的适切性;而后从“关于具身”“通过具身”“为了具身”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具身认知视角的劳动教育内涵;最后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与组织劳动教育内容促成身心合一;融合各种教育活动指向身心统合;创设多重劳动教育环境达到身临其境;重视体验劳动教育过程实现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理论为美术教学文化理解素养指明了实践方向,在具身认知理论下,美术教学围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知识迁移进行创新。本文以民居花窗为例,从“具身体验,融身于境,联结文化认知”“具身探究,寄身于情,积淀文化理解”“具身实践,离身于心,传承文化精神”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美术探究教学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特别是具身学习理论的发展,“离身”状态下的教学设计日益受到化学研究者的质疑和挑战。“认知根植于身体行动,经验建构于具身交互”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化学教学设计也开始从“离身”走向“具身”。由X市化学名师组成的研修坊,对“金属的锈蚀与防护”一节进行同课异构:分析与比较“离身”的教学设计与“具身”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期对化学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