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物诗是中国古诗词中一束绚丽的花朵,其重要特点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思想、刻画现实生活.这些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形态各异,翻译人物诗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再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将这些别具风味的形象介绍给译文读者,促进古代诗词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为例,简要分析了这部神魔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对小说人物性格的某些定论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空间在《左传》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具有重要意义,《左传》中的空间可以分为"国""郊""野""境"与礼仪中的"位"两个大类。越境与失位凸显了贵族人物违礼的一面,这一点或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底层写作”的人物形象塑造问题上,存在着生活同质化、关学品格单一的弊病,具体而言则有:一、人物来历不明,千人一面;二、人物经历只有“肉搏”,而无“灵动”;三、人物“返乡”的结局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游戏。  相似文献   

5.
黄梅戏《雾里青传奇》是近年来黄梅戏舞台上难得的一出优秀剧目,该戏在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着自己显著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雾》剧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节奏以及剧中情节推进节奏把握得颇为准确;《雾》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又一个特色,是始终坚持从"事件"出发,抓住"事件"下功夫;《雾》剧在形象塑造上的第三个特色,是剧中人物在情感起伏变化上拿捏的比较准确,人物心里逻辑线和贯串动作线索清楚。  相似文献   

6.
作为表达"女性意识"的女诗人阵营主将,舒婷诗歌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既没有仇视男权社会的偏激,也没有诚服于男权社会的卑屈,而是一种男女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本文将从舒婷诗歌恋爱态度、婚姻生活、人文关怀等方面探讨她眼中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7.
李萱 《职大学报》2011,(2):1-3,52
在当代女性小说文本中,有一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较为常见却又特殊,她不是对人物的简单描写刻画,而是通过女性人物与其"梦幻"镜像之间的对比、映照来凸显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内在矛盾和精神成长。在这类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梦幻"镜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学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的作品以反映人性之美而见长。《小姨多鹤》作为其代表作以竹内多鹤、朱小环、张俭为主人公构建了他们三人复杂的感情脉络网,充分挖掘了主人公跨越阶级与民族的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性光辉,阐述了其在艰难岁月中独特的生命哲学,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9.
闫博 《职大学报》2011,(6):59-61,67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杂剧。"且其特长,尤在描写女性,故其作品,就其今存者而言‘正旦’主唱者占三分之二强"[1]P197。本文从关汉卿现存的12种以女性为主角的杂剧入手,试从社会、关汉卿个人的生平际遇和性格以及受众三个方面分析关汉卿大量创作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的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女性视角加以考察,它非常显著地体现了周代"男尊女卑"的女性观.在周代男权文化秩序的影响下,<诗经>中"男尊女卑"女性观具体表现为一夫多妻、丈夫可任意弃妻、包办婚姻等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人在边缘--论严歌苓旅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微 《职大学报》2005,(3):40-44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素有"多产多奖"作家之称.她所提供的一系列关于移民 /旅居生活的小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异域生活的真实画卷.本文试以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核心,分析严歌苓域外小说中的边缘书写及其所表现的移民者的边缘处境.并试图透过人物形象描写的表层透视作者内心对人性内涵的关注及其华文写作的深层意义既是对自己的边缘身份进行某种确认,也是作者反抗中心与主流、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莫言笔下的故乡风貌,传递了非常丰富而鲜活的信息:有作家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有来之不易的童年阅读,还有茂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滋养等,这一切为读者进一步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开拓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囿于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注重体验文学美.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作家的审美意识,所以只有提高作家的审美能力,才能创造出有生命价值、有市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出生的韩寒,1999年凭自传小说《三重门》跻身文坛,近几年又陆续出版了《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毒》、《长安乱》、《就这么漂来漂去》、《一座城池》、《寒》、《光荣日》等著作,在大中学生当中很有影响。本文通过对上述文学作品的分析,从文学视角、文学语言、文学思想三个方面阐述了韩寒作品的文学风格,对大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是人们常用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为例,简要分析模糊语言的分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妙用,阐明模糊语言使文学作品更富有创造力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类的性别仅被框定在男性和女性两大范畴之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思想意识觉醒,人们开始对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性持探索、宽容与接纳的态度。许多文学作品也开始关照与性别有关的变性人、中性人等焦点问题。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吉本芭娜娜笔下的变性与中性问题不仅凸显了吉本芭娜娜创作的独特风格,而且也蕴含了日本社会传统及现状对日本人性别意识变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的“溢恶”,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提供了感知世界的一种新方式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溢恶”,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脚色,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溢恶”的表现,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语言的“溢恶”必须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创作形成了四、五代代代相继的创作主体,也形成了由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的主题演变轨迹。从书写感性散文到书写具有知性美特质的散文,从书写单纯的抒情散文到书写哲理散文、杂文和文化散文等所谓大散文,从书写个人感受的温婉审美风格转向具有粗粝豪放的阳刚之气的散文,台湾女性散文创作显示出独特的审美创造,充满创新意识。从审美的二重特性看,我们所感受到的台湾女性散文及其罗兰散文的“短小轻薄”现象,是其寻求突破、追求多样化的文学审美创造迹象,对于现代散文诗学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