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天—中国三北地区煤层自然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时代,女娲熬炼五彩石补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至今——当然,这是神话传说。 传说里寄寓了我们祖先美丽的幻想和智慧,以乎也给我们现代人类揭示着什么。 厄尔尼诺象一个恶魔,偷偷的上岸了。现代工业的发展等等人类活动的超量热能,昼夜不息的喷吐到广袤的空间,臭氧层被烧出了个大窟窿!女娲神祗不再来补天了,她老人家累了。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创世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此洪水时间悠远,发生在"创世之初"。当时洪水来势凶猛,淹没了整个世界,大多数传说还认为洪水冲没了整个人类,而现时人类是洪水后重新繁衍的。  相似文献   

3.
张培华  李鉴 《百科知识》2021,(26):35-37
世世代代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要晚于对星空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地球之上,我们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更感受不到它的运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 大地的形状 在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也有对世界(地球)的认识.受限于人的视野和生活环境,早期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坦的.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埃及人认为地球像一个漂浮在海洋上的盘子;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古印度人甚至认为地球是驮在大象背上的.这些认识不难理解,因为人们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大约是以4.6千米为半径的一块大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说中有个后羿射日的故事,据说天空曾出现过10个太阳,把大地炙烤得寸草不生,为了人类的生存,后羿用箭射掉了9个太阳。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天文学家认为一颗行星很难拥有两个太阳。科学家根据行星形成理论认为,行星不太可能在双星系统中产生,因  相似文献   

5.
每年9月份晚上8点钟,在晴朗无月的夜晚,就会看到一条茫茫的光带——聚集着亿万颗星星的银河。银河高挂在苍穹之上,把你带入无穷的想像之中。银河的东岸是织女星,西岸是肩挑两个孩儿的牛郎星,而在银河上,似乎真有一座鹊桥传说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距离现在1700多年前的晋朝,有一位叫张华的大学问家,他写了一本叫《博物志》的怪书;有山川地理、人物传说、奇花异草和飞禽走兽,其中记载了海岛人访问牛郎早的故事。海岛人的奇遇古代的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与大海是相连的。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个打渔人。长期的打渔生活使他发现,…  相似文献   

6.
德瑞 《科学与文化》2007,(10):34-34
人类从哪里来?关于这个问题,有各式各样的答案,其中就有人类来自"古代宇航员"一说。"古代宇航员"通常是指在远古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他们在地球上播种,并最终创造了人类。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找到有关"古代宇航员"的传说。  相似文献   

7.
谢志宏 《知识窗》2011,(5):38-38
女娲造人时.会遇到哪些尴尬事儿呢?一开始.她准是给人类设计了一只眼睛.知道啥叫“一目了然”吗?就是一只眼睛看世界.瞅什么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8.
将视觉中扁平的大地形状误认为大地的真实形状,是人类早期文明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错觉:巴比伦人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箱子或小屋,扁平的大地是其底板;古埃及人想像宇宙是一个方盒,底面略呈现凹形;古代希伯莱人认为大地是一块平板;古代俄罗斯人把大地比作一块圆盾;古印度人则认为大地广骛而平坦;在古代中国,从孔夫子的“天首曰圆,地道曰方”、“天圆而地方”的思想,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也同样认为地是平的或者基本是平的。 显然,地球体的庞大体积与早期人类较低的迁  相似文献   

9.
<正>一、人居环境科学20世纪50年代著名希腊规划设计师道萨迪亚斯提出的"人类聚居学"的概念,是人和社会、经济、政治、管理、技术关系为前提的所有与人类居住有关的科学。道萨迪亚斯认为人类居住的物质条件,可以是自然的(如洞穴)、可以是人造的(如房屋),也可以是临时的(如帐篷)或永久的(如寺庙)。在此基础上,2001年,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聚居为研  相似文献   

10.
冯云 《百科知识》2011,(19):40-42
随着对人和动物行为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人只不过是披上华丽马甲的动物,所以,美国科学作者汉娜·霍姆斯称人是“盛装猿”。而美国另一位研究人员则认为,人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之外的第三种黑猩猩,因为人与这两种黑猩猩在智力和行为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如果从探索和寻找栖息地、占有和保护领地,以及破坏栖息地和领地来看,人类既胜于动物,又不如动物。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11,(14):56-56
海洋生物学家们宣称海洋中可能确实存在着巨型怪物。这是一种推测.因为海洋生物学家们每次潜入水下总能不断地发现全新的,尚未被发现的物种.因此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一些人认为今天所说的水中怪物是蛇颈龙,即一种生活在恐龙时代的水中长颈爬行动物。神秘动物学(Cryptozoology)是对那些传说中存在的动物的研究,或者说搜寻那些其存在与否尚未被证实的生物的努力.如尼斯湖水怪和喜马拉雅山雪人等等。  相似文献   

12.
杜学德 《百科知识》2007,(7S):59-60
河北省涉县境内的娲皇宫,是奉祀女娲的华夏祖庙,其山崖上的北齐摩崖刻经,是我国著名的摩崖刻经群。自2003年开始,每年9月下旬都举行女娲文化节和公祭女娲大典,附近的弹音村、唐王蛟8村等村庄于2003年恢复了已经停办60多年的朝顶祭拜娲皇圣母仪式,即“朝顶”。女娲祭典已经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13.
<正>古老的传说有关藏族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来自印度,是释迦牟尼的后裔;有的以藏族人相貌与马来西亚人相似,而认为应是由马来西亚半岛迁徙而来。然而,在藏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则是记载在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中的一段"猕猴变人"的古老传说。相传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命其猕猴徒弟,由南海到雪域的西藏来修行。为了度化西藏,猕猴与当地的妖女结合,生下六只  相似文献   

14.
正寻亲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追寻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一种"恋母情结",当然,与此相应的还有寻亲中的"恋父情结"。在东西方文化中,人们都有各自共同的原始母亲,一位是女娲,一位是夏娃。然而,要把文化或文学中的共同母亲认定为现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至今,人类已经不可一日离开能源,然而,持续的能源危机却给人类带来极大地困扰。  相似文献   

16.
尔玉 《青海科技》2012,(4):93-95
那天,朋友发来墨西哥海底雕塑博物馆的幻灯片,看完之后,心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丝悲凉。那些放到海底的雕像,栩栩如生。雕塑家们非常了不起,他们灵巧的双手把各种各样形态的人之形象鲜活地雕刻了出来。然而,当那些雕像沉入海底的时候,在我看来,就像是对人类这一族群的集体死亡悼念。人类是不能在海底生活的,除非是美人鱼。但那是传说。人类一旦沉入海底,就失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涉县境内的娲皇宫,是奉祀女娲的华夏祖庙,其山崖上的北齐摩崖刻经,是我国著名的摩崖刻经群。自2003年开始,每年9月下旬都举行女娲文化节和公祭女娲大典,附近的弹音村、唐王峧8村等村庄于2003年恢复了已经停办60多年的朝顶祭拜娲皇圣母仪式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曾有玛雅文明.但后来却神秘消失了。据了解,早在1952年,在墨西哥高原的一座神殿废墟里挖掘出玛雅人的石板上雕刻的宇宙火箭设计图。我觉得既然那时玛雅人已拥有如此高的科技,那么发展至近代。玛雅人想要造出飞碟之类的交通工具应该就如地球人造汽车、飞机一样简单了吧。而且我认为,在沙漠、海洋地区目击UFO事件是时常发生的,这是因为拥有高度文明的玛雅人不想受到人类的干扰,因此他们隐居在沙漠、海洋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9.
正"妖怪"一词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东晋文人干宝的《搜神记》。日本传统的民间信仰认为,超出人类理解的奇怪、异常的现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事物,都被称为妖怪或魔物、怪物。日本民间有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他们还把妖怪分门别类,著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狸妖狸是山中常见的动物,以花木根茎或果实为食。相传在荒僻的乡野间,居住着众多化生为妖的狸。  相似文献   

20.
3月10日,世界软件巨子、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深圳之行,给中国人带来了“维纳斯计划”,紧接着在半个月之后,即3月25日,中科院软件工程研制中心(凯思软件集团)也针锋相对地推出了“女娲计划”。无论是“维纳斯计划”还是“女娲计划”,都涉及到一只带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机顶盒。因此,IT业界、家电业界和公众,都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机顶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