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承、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厚植、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高中历史教师应从以往传统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家国情怀;营造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深挖历史人物,呈现家国情怀;拓展课堂内容,内化家国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家国情怀,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滋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丰厚的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有着极为丰富的价值意蕴。当前,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可以通过思政课堂、课程思政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主要是指对家乡地域的空间归属感,对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对家国兴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家国情怀教育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45):60-61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和意识,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被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所歌咏。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长时间稳定,人们的忧患意识开始降低,开始越来越多从小家庭的角度考虑问题,淡化了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热爱。虽然语文教材所筛选的文学作品中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但在教师、学生、家长都普遍忽视家国情怀教育的环境中,家国情怀教育意识还是逐渐淡薄。家国情怀教育的淡薄与传统文化的淡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近几年开始大力发展国学教育,开展诸多有关传统文化活动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缺失入手,分析并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熏陶学生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引领下,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文化传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学生历史使命感、归属感的培养以及幸福感的形成都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就文化传统与高中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从文化传承角度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探究,旨在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杜莉 《科幻画报》2023,(2):271-272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家国情怀资源能帮助中国人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了解中国的重要路径。研究家国情怀资源,将家国情怀资源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能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进而发展家国情怀素养,成为国家未来的高素质接班人。文章首先陈述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家国情怀资源的来源,之后以江苏部分地区的地方史资源为重点,探讨家国情怀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与升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精神理念、情感认知等方式对中华民族产生影响。进入新时代,家国情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将家国情怀融入中职学校的历史教育,契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的家国情怀素养,传承优良家风,课堂教学讲好中国故事,将红色文化融入历史教学等举措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教育是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环节,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底蕴和价值高度。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利于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探求路径方法,致力于将家国情怀文化理论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宝贵的精神积淀和文化财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怀,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现今的教学体系当中,语文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最主要的载体。其中,“家国情怀”作为民族情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价值,并对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总 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相当高的教育价值。近些年来,西 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正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当代人们 家国意识缺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一形势下,保护传统文 化、传承传统民族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高中历史教学来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相关教育 工作者应着重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激发学生 的爱国意识,助力学生形成一种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本文对 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的实践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基本文化内涵之一,是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立足语文教学,深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引领学生奉献青春力量,为西藏地方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从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入手,分析西藏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均衡发展的角度,探索提升西藏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家国情怀培养的综合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德育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阵地。在立德树人的当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程文化育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不仅仅关系到他们对国家的热爱程度,更关系到他们作为个体对国家的认同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开展家国情怀的指向性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把握好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认同感,进而更好地传承文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教学用真实的乡土资源,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精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社会价值体认。本文从实践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正>依托地方文化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鲜活资源,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目光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课程更有温度和深度。陇南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做好陇南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家乡的认知程度,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分析陇南文化内容,并提出依托陇南文化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路径。家国情怀是由家及国的情感,表现为人们由对家乡故土的依归、眷恋到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认同。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中发育最快、最具有可塑性、求知欲最强,思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包含文化传承、国家认同、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等核心要素。从实践进路看,教育者可按照"家国情怀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家国情怀""怎么样培育家国情怀"三个环节推进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院校的育人过程中,优秀的文化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因素,红色基因作为独有的优秀文化资源,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将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校教育,要以精神增进家国情怀的情感认同,以价值引领家国情怀的理想追求,以行动践行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高职院校培育家国情怀应发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所承载的使命。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学生学情的深入分析是基础,要科学剖析知识储备、兴趣、民族观,建构合适的支持系统开展课堂教学;鲜活素材的深层互动是关键,要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实事热点、典型案例,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传播教学意旨;情怀素养的自我生成是旨趣,要有效践行思想交流、价值引导、情感体验,奠定切身的价值旨归深化情怀感染。  相似文献   

19.
宫雅婷 《成才之路》2023,(14):33-36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文章分析目前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家国情怀培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从创新家国情怀培育方法、丰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内涵、在家风家教中培育家国情怀、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融合、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自觉性等方面入手开展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中,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