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数学抽象能力。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如下:借助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感知坐标模型,实现以数定形;分析模型信息,实现以形探数等。构建初中函数教学中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思维,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根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达到解题目的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与“形”是贯穿整个初中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和数形互变是数形结合的主要应用方式.从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和数形互变三方面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可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强调“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认知能力,还可以降低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具体策略包括:借助数形结合强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数形结合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案以及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技能。  相似文献   

5.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转化,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直观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扬数之长、取形之优,使得“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珠连壁合,相映生辉。“数”和“形”是不能分开的,它们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侧面,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使得以代数为法研究几何,以几何法为研究代数成为可能。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实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代数学教学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换,将抽象的数学与直观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以“数”助“形”,以“形”助“数”,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文章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的基本概念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数与形是最基本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其双腿,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可谓是数中必有形,形中必含数.数形结合思想就是从数形两者的关系人手,实现二者对称信息的转化,实现以数助形,以形解数。本文笔者根据自身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理论结合案例方式,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8.
郑菊美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2):87-88,122
数与形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数学表象 ,它们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方法。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是优化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形问题相互转化 ,即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 ,应用代数、三角知识进行讨论 ,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 ,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 ,使学生看到“形”能想像到“数” ,而看到“数”则能想到“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际 ,探讨数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1 以形论数 ,化难为易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数式具有抽象、概括可演算等特点 ,图形则有形…  相似文献   

9.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解题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于解决抽象复杂的难题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在初中数学解题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互助”方法,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形结合思想中,以“数”与“形”的结合解决数学问题,能够为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基础。而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不理解、应用不灵活、题型辨别不准确等情况,根本原因是对数形结合思想学习不深刻、不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展开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运用了数的严谨和形的直观,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因此,数形结合思想也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具体请看下面的例题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胡开文 《考试周刊》2014,(88):59-60
<正>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大概念,它们好比数学中的"左右腿"。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就是把抽象严谨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表意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数助形",对直观问题加以数理推证和精确刻化;反过来,"以形助数",给抽象的问题赋予形象化的原型,从而给人们以形象思维的启示,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1):69-70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技巧。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数与形的转化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具体化,降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将具体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数学解题中最为常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位置、图形关系结合起来,借助"以数助形"、"以形助数"的方式将某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简单化,进而启发思维,优化解题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形结合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绕过障碍,做到胸中有图,见"数"思"形",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蔡建清 《亚太教育》2021,(2):161-162
数与形作为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以形助数”“以形建模”“数形转换”的方式,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应用在概念讲解、方程解答、运算定律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数形结合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学关系和直观的图形在方法上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数形结合,从数学意义上讲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思想就是要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下面谈谈...  相似文献   

18.
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有效将直观图形与数学语言相结合,令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融合,从而通过数形转化以及图形认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性思维,进而使得复杂的数学问题变的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趋向于具体化。可以说,数形结合能扬数之长,取形之优,使得数形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从而使得学生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将反映问题的抽象数量关系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也即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基本思想中的一种,是指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人微。”可见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