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贵州诗人赵旭在经史、文章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但其主要成就还是诗歌创作。其中有与友人酬唱应答之诗,也有关注民生疾苦之作,描写黔山贵水的佳作更是不少,风格清新自然,自成一家,受到"西南世儒"郑珍和莫友芝的推崇和喜爱。在当时贵州比较闭塞的条件下,一个文人能在诗歌创作中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具有"赏情适性"的审美追求。此种创作审美追求突破了"诗言志"的传统,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心灵自由性,以及审美的超功利性,把文学上升到审美经验层面,摆脱玄言的藩篱,走向诗的审美独立,成为我国诗歌美学转型期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3.
清代藏游山水诗是对传统山水诗题材的扩大,是清代山水诗走向繁荣和兴盛的重要标识,其内容主要包括转战雪域、感怀言情和巡边戍疆三大板块。清代藏游山水诗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认识价值,而且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性与启迪性。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贵州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各级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清代贵州学田主要来自官府赐拨、私人捐赠等。大量学田的设置,保障了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对贵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贵州城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应地,城乡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根据诸多贵州地方史料中关于集场的记载,对清代贵州各地农村集贸市场发展概况、市场类型以及集市特点进行了阐述。这对今天贵州地方经济史的研究和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决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下,其婚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明清时期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特别是改土归流之后,汉文化和婚姻风俗影响了苗族等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以研究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婚俗为切入口,通过剖析不同民族及历史变迁对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变化的过程,以期对少数民族社会史和婚俗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贵州城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应地,城乡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根据诸多贵州地方史料中关于集场的记载,对清代贵州各地农村集贸市场发展概况、市场类型以及集市特点进行了阐述.这对今天贵州地方经济史的研究和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决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代贵州各民族的发型和装饰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和原始性,各民族头饰既是民族识别的标志,也是婚姻和贫富状况的标记。竹枝词给我们展现了各民族的头饰演变发展过程,为民族头饰研究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贵州书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远非明代所能比.在发展过程中,清代贵州书院展现了官民并举、趋向官学化、重考课轻讲学、发展滞后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徐一凡 《学语文》2006,(3):31-31
“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激情澎湃,美不胜收,对后人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酒与山水,作为李白诗作中的“二难”,是我们了解李白、研究李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有许多非桂林籍文人出于种种原因来到桂林,留下了许多吟咏桂林山水的诗歌作品。他们将桂林的自然风光描摹得优美动人,少量诗歌还记录了当时桂林的民俗风情。清代旅桂文人创作桂林山水诗,大多出于实录,从细节处着眼,亦不乏宏大叙事,也有少量作品极具新奇的想象力。清代旅桂文人的桂林山水诗创作,促进了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原文化在桂林地区的传播和桂林本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代贵州思南府义学的设立有其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其特点也是多样化的;办学经费来源于田租、政府拨款和捐资;在管理上也比较规范,从而对思南府地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改土归流”后,贵州封建领主制进一步瓦解,封闭半封闭的贵州社会逐渐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受邻省商品经济的影响特别是英、法等国增加了对贵州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后,贵州社会被逐步纳入世界商品市场体系,经济作物异军突起,粮食作物开始市场化,商品性农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诗作。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相似文献   

15.
清代,贵州书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这与书院的教学、藏书、供祀三大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教学事业的发展是清代贵州书院教育功能强化的表现,藏书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功能的强化,而供祀事业的发展是教育功能强化的保障。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清代贵州书院教育功能的强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贵州山水,素以雄奇壮美闻名于世。贵州明清诗人为之吟哦不绝,写下了不少壮美秀逸的华章;更有外省流寓黔中的骚人墨客亦为之倾倒,挥毫泼墨,迭相唱和,留下了一批异彩纷呈的佳构。贵州明清山水诗是一笔弥足珍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清代贵州民族地区农产品的加工与储藏技术较中原地区粗糙,发展相对缓慢,但在长期的区域生境与文化迫力的影响下,形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郑首艳 《考试周刊》2014,(83):24-26
贵州境内的各移民会馆是会馆的一部分,作为贵州的地方历史印记,其兴衰荣辱与地方民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清代贵州,省域扩大,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会馆迎来高峰期。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及移民方面对会馆的演化进行分析,阐述其地域分布特点,对于研究贵州历史文化变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贵州山区开垦与生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代贵州迅速膨胀的人口、政府的垦山政策、玉米在山地的种植导致的山区开垦及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贵州山区的开发不应忽视生态效益,应寻找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20.
旱灾是贵州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危害。清代贵州共发生108次旱灾,这一时期旱灾发生频次、灾情范围、灾情深度都超过前朝,又在时间和空间上独具特点。从时间上看,清代贵州旱灾在波动变化中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连旱灾年与受灾范围也在总体上逐渐增多;春、夏则是旱灾频发的季节。从空间上看,旱灾主要集中分布在省东部、中部和北部地区。针对清代贵州旱灾情况,政府建立起仓储积谷、开渠筑堰防范旱灾,拨发钱粮、设坛祈雨救济灾民,减免额赋、平粜粮价纾缓民困的灾前、灾时、灾后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