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既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也是高校实现教育梦来托起与支撑"中国梦"的价值追求,还是高校"三个牢固树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标准。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探讨"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的价值所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史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史中所表现出的信仰追求、精神气魄和道德作风,是高校“立德树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要在新时代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增强青年学生在西方意识形态冲击下的历史定力,就要深入挖掘党史的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生在党史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追求,明确自己的历史角色和历史使命,自觉用实际行动担起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甄珍 《班主任》2010,(10):14-14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坚持一个“质”字(质量),牢记一个“新”字(创新),突出一个“实”字(实效)。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的涵义,指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立德树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明确立师德须以“爱心和责任”为要,立学德须以“学会做人”为要,师德是学德的前提和条件。本文立足福州三中“立德树人践行幸福教育”的实践,总结出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核心、让教师的身教成为幸福教育的主渠道、开展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重视发挥班级的德育基础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途径,以实践“幸福教育”为主题,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时代特征和改革方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和未来道路,它与毛泽东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三个面向"是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要求,它指明了"立德树人"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川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79-180
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学生对教育本身缺乏敬畏意识,对规章制度、社会规则等漠视,严重影响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行。高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敬畏教育,明确高校开展敬畏教育的价值定位。高校敬畏教育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敬畏教育制度的重要途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同时更要成为立德树人伟大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 :通过探讨护理专硕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方法,为护理专硕研究生思想教育培养提供借鉴,提升研究生的素质,培养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护理高层次人才。方法 :运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辅助完成思路与理论的形成。结论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临床技能与理论的同时,也要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注重思想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价值展开探析,阐述"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内涵,并分析将雷锋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从实践层面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体系教学改革,在思政教育、学科教育、职业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时代技能型劳动者,促进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路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与中国梦实现的动力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个方面,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应坚持的思想原则和须培养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怎么理解这里的立德树人呢?所谓立德,就是涵养品德;所谓树人,就是掌握技能。这和我们常常提倡的德才兼备是相统一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对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生字、生词,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更应该注入人类真实的情感,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富含情感教育的文学作品占据大量的篇幅,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内心深处,这的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本文以朱自清《背影》实际教学为例,在探讨《背影》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同时,对如何更好引导学生领悟其背后的情感内涵作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元素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宝贵资源,所承载的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和理念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立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论依据;立足教材挖掘立德树人元素;立足高考试题扩充立德树人资源;立足课堂教学使立德树人教育生动鲜活;立足教师自身提高立德树人教育能力,能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与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及能力教育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和它探讨。"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开展乡土教育提供了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巧借乡土资源宝库,积极发掘身边的乡土教育价值,就能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获得职业幸福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内部动机和自我实现等角度去发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建军 《教师》2020,(8):42-42
“立德树人”是指无论何种学科,都要发挥作用,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为首要目标。文章分析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其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并探讨了几种具体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特殊的价值。历史教师在开发和开展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研究历史人物、开展研学活动、挖掘地方历史资源等,让学生从优秀的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家乡文化中汲取力量,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6.
孔子师德观的核心本质是“立德”与“树人”,蕴涵着学识涵养、道德修养、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为师之道和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待生之道,彰显了古之师者教人、化人、育人的道德风范。孔子师德观让我们更好地省思新时代师德的信任困境、道德困境与关系困境,从而为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提供积极启示:以“知、德、行”为基,提升师德发展的专业素质;以“仁、教、爱”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育、法、能”为重,遵循师德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需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了"立德树人"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方法有三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在课本中理解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对于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立德树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英语与人文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立德树人",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希望论文的研究,对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融入"立德树人"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被摆在首要位置,可见树立高尚的道德对于“树人”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正好给出了合理的答案:培养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初步形成阶段,其是非观念较为模糊,缺乏明辨能力,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影响,但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只有抓好小学的德育工作,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校及德育工作者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开展“立德树人”,要把德育工作做得小一点、离学生近一点、实一点,让学生知行统一,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提出将落实“立德树人”设立为育人的根本任务,提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作为部编教材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教材的单元课文编排上。结合《我们家的男子汉》的课堂教学实例,深入文本,分析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精神品格和关键能力,发掘个人素养的内涵,以此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