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2.
刘海祥 《文教资料》2005,(36):61-62
如果说,老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博大真诚的爱生情怀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三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离开爱,教育也就不复存在;“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而用自己的真诚,帮助特殊学生点燃爱的心灯,让他们养成“爱”的习惯,学会“爱”的方式;获得“爱”  相似文献   

3.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学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艺术——爱的艺术。在教育事业中,我一直信奉“爱”,也一直用“爱”对待和感化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情感可以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情感可以让班主 任与学生相互用心灵去对话。我从教 17 年来,在班主任工作 中的情感核心是“爱”。没有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只 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在工作中用爱浇灌,用心 栽培,以爱为纽带,以爱心点燃爱心,努力做到“以爱换心”。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用近乎虔诚的心拜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一书。掩卷沉思,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五位师德高尚的老师的爱的教育,让我这个自认为热爱学生的教师,顿时觉得无地自容,他们的高大师德之光深深地刺到我心灵的深处,照出我心底的那个“小”来。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五位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7.
“爱”不见火焰,却热度无限;“爱”没有翅膀,却飞翔在人们心间。“爱”柔若杨柳暖似春风,却支撑鞭策着我在教育工作中勇往直前。从教11年、担任班主任8年,我谈不上什么经验,拥有的只是一颗平平常常的爱心,去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做好每一件事。正因为心中有爱,我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世界,高举爱的火把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每天,我总会提醒自己:“今天,你用爱为学生喝彩了吗?”我用自己无尽的爱心滋润着每一片绿叶:对优等生,对一般生,对特殊学生,我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感受到同样的爱和幸福,我用自己平凡的爱心让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里。一、感动与反思;二、播种与收获。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用关爱之心来触动学生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用理去说服学生,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刘申东 《考试周刊》2011,(60):232-232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用“爱”来诠释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和关注,在具体的教育中,我将“爱”的教育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赵燕 《教师》2012,(14):5-6
本文主要讲述笔者作为一名辅导员,对一名失恋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开导及思想引导,帮助其走出失恋阴霾,迈向新生活,新人生的案例。由此得到启发:要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增强“爱”与“被爱”的能力;作为老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用“四心”即爱心、细心、耐心及责任心从事自己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教师自有教师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爱表现在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给那些差生以偏爱。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那些长得丑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请看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是怎样教育那些“长得丑”的孩子的:他班上有个差生叫王东晨,入学时语文只考了二十四分。不过,他会养花。为了帮助王东晨打掉学习上的自卑感,树立自信心,魏老师让他管理班上的两盆花。王东晨为老师的信任而感  相似文献   

12.
恽棻,今年四十一岁,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劳动模范。去年,在庆祝第二个教师节的时候,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得了人民教师奖章。恽棻?S谜庋幕袄疵憷约?“如果你爱你的生命,那么就要用火一般的热情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学生。”工作二十四年来,恽棻就是以这样的精神,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到教育事业上了。特别是近几年,她全身心地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在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以及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浅谈师爱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多给学生一些“爱”,才能用“爱”激发“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爱”学生要掌握好温和与严厉的尺度,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4.
王国华 《河北教育》2014,(12):32-32
在邢台市育红小学会议室有一块“教育是爱”的匾额,那是校长郭俊峰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思考和行动准则。他常常对同事们说:“爱是责任,是智慧,是担当,只有心里装着学生,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我们才配做一个教育者。”作为一名校长,他是学生们最忠实的“粉丝”,在他眼里,学生永远最重要、最可爱;他是老师们专业成长的“主心骨”,在老师心里,他是标杆、是榜样、是领路人。学校文化橱窗的主角是学生;课改、教改、考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大型活动的设计在展示、激励学生。他和育红团队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是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结束了,可是教育的主心骨——“爱”却留在我的头脑里,成了我教育活动的指南针,调适着我对学生的一颦一笑。霍懋征老师用她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乐章:黄静华老师33年的从教生涯,可用一个字代替——爱。所以她称得上是一位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董慧娟 《文教资料》2014,(2):116-116,130
教育中的爱是生命之水,是学生赖以生长的阳光,没有爱,教育就无从谈起。本文认为班主任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用“心”:“爱心”:自立自强;“慧心”:自律自信;“耐心”:自尊自爱。  相似文献   

17.
“爱”的教育是对孩子心性及行为认知的一种引导,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拥有一颗爱心。针对当前幼儿园“爱”的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提高“爱”的教育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要注重环境创设,让学生时时刻刻观摩“立德”;开展主题游戏,时时刻刻进行“启智”;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时时刻刻体会“陪伴”。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关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崇高职责,但如何用爱心来教育学生,存在着两种不同方式爱的误区。一种是采用高压狠罚的变态之爱,理由是古人曰:“打是喜欢,骂是爱”;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20.
我校开展的愉快教育的实验研究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愉快教育的基本模式(简称愉快教育“十知道”)。一、愉快教育的指导思想“两爱”“两全”“两适应”,即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学生;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