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感知诗词艺术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2.
周凯婷  朱中文 《科教导刊》2023,(24):122-125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加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能够唤起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继承国学经典,增强民族自信。文章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诗词赏析”课程为例,通过阐明高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融入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群 《新教师》2020,(3):34-3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华夏民族光辉的历史。统编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比重,意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当前教学中,这一理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践,其中古诗词朗读教学便是典型代表。本文以浙江省特级教师祝贵耀关于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四首送别诗的教学实践为范例,旨在阐明古诗词朗读教学的现状,突出以趣而读的方式与过程,探索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用于抒情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实际看,还存在着公式化、程式化的弊端,难以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及道德情操,无法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以诗解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  相似文献   

5.
孔平仲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北宋,统治者一味实行"守内虚外"的国策,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党同伐异,彼此倾轧,政治非常腐败黑暗。在此局面下,正直之士无法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也只能把自己的抱负诉诸笔端。而孔平仲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以诗记史,以此抒发自己感情,表达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史学研究者从其诗中找到了一些史料,从而丰富了对北宋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古诗词,让他们拥有一个诗词熏陶的童年,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的"重美""重情""重积累"等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糅合现代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古诗词专题研究""百诗颂中华"和"诗教"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诗教的热潮。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记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悠久历史。小学古诗词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食粮"。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大有裨益。本文从小学古诗词背诵的意义出发,分析了背诵古诗词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又指出了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的措施,从而推进古诗词背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更可以丰富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现阶段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不成熟以及课程教学的机械化等问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发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9.
"以诗证史"即"以诗入史",就是以诗为史料来证史说史,这是现代史学家颇为推崇的一种治史的途径和方法.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主张"诗史互证".他认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其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笔者认为,由于诗歌本身具有咏志载史的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同样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采取遴选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古诗词班本课程的教学策略,通过古诗词教学体验活动、主题活动等研学活动,增强古诗词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有效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与传统美德.力求以完整...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更可以丰富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现阶段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不成熟以及课程教学的机械化等问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发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有悠久的诗歌创作传统,在漫漫历史中涌现出大量灿若星河的伟大诗人和诗篇。诗歌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才华。孔子时代就有“诗教”的教育认知,当代语文教育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古诗词无疑是其主要载体。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课程改革深化,“以核心素养为本”进行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逐渐成为共识。古诗词这一富于传统文化印记的内容也在教学和测评方面有了新样态。  相似文献   

13.
黄子云 《科教导刊》2021,(1):101-102
在"中外建设史"课程中融入思政政治教育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探索"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方案,找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切入点、融入点和结合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工匠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以史铸魂育人,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陈乐 《新教师》2022,(4):60-6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我国灿烂的历史,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可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力, 巧妙利用其丰富多样、富有哲理的教育价值, 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心里, 赋予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丰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并且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了古诗词,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笔者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品德情操的目标。本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古诗词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厚植文化之根,增强文化自信”的光荣使命。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中编排了10首古诗词,南华诗词会团队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将古诗词诵读融入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开展读诗、赏诗、写诗、赠诗系列活动。本文以送别组诗课例为载体,透视课堂中以主题统整联读方式,通过聚焦意象、体味意境、感悟意蕴三大策略,品悟“送别文化”。通过读写互动、师生共创,寻求诗我合一。  相似文献   

17.
刘红梅 《考试周刊》2022,(37):58-61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重要载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缘情,诗言志,这些重要的诗学理论,体现了中华诗歌独特的美学特质。情景交融是古诗词鉴赏的一种基本方法,优秀的古诗词是情景交融的典范,既能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达到以景传情、以情带景的教学效果。文章重点对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构建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丽琴 《家长》2023,(23):123-125
<正>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和人文因素。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坚持遵循实用、高效、发展的教育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推进古诗词活动教学,指导研究学习古诗词,能帮助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在活动课堂中尽情享受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和提升学科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接受人文和审美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创造等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活动式教学是利用活动任务来驱动、  相似文献   

19.
林立策 《儿童音乐》2022,(3):43-47+58
<正>中国,诗的国度。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1)作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滋养着世世代代华夏子孙的精神生活。20世纪初以来,许多音乐家不断尝试给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谱曲配乐,出现了古诗词歌曲这一新的音乐类型。其中,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则较为活跃,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时代性作品。本文所要分析的这首儿童古诗词歌曲《咏鹅》,便是其中之一首。  相似文献   

20.
万天聆 《英语广场》2022,(21):27-30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诗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本文以许渊冲的诗题英文翻译为例,分析了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方法传递诗题原韵的技巧,并探讨了各类翻译方法在表达古诗词的词牌名、体裁名含义的具体运用要点,以促进中华古诗词文化走出国门,更好地为世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