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川中丘陵区石灰性碱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林地、旱地、水田和撂荒地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并探讨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腐殖质含量均为林地最高,其次为旱地、水田、撂荒地.根据我国土壤肥力分级标准,林地、水田、旱地表层(L1)土壤腐殖质含量中等,撂荒地含量偏低;(2)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和亚表层(L2)土壤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素碳相对数量最高,除水田亚表层土壤胡敏酸碳含量高于富里酸碳含量外,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富里酸碳的相对数量均高于胡敏酸碳相对数量;(3)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H/F值均小于1,表明川中丘陵区碱性紫色土为富里酸型土壤.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的腐殖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旱地>林地>水田>撂荒地.同种利用方式下,旱地、撂荒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无显著差异.水田、林地亚表层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均高于亚表层;(4)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 899、0. 790、0. 682、0. 909,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5种处理样地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后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碳和磷含量,其中碳分别增加了6.89%,8.44%,11.41%和5.41%;磷分别增加了4.59%,9.17%,7.34%和11.01%;对氮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粒级间的对比表明,全碳、全氮、全磷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C/N随粒级增大而增加,C/P、N/P随粒级的增加而减小。从不同废弃物施加条件下与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来看,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均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养分含量,粒级对团聚体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了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降雨类型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量具有很大差异.裸露地(对照)小雨时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而大雨以上降雨会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具有一定植被覆盖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果园和锥栗林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大幅度减少;而植被覆盖良好的杉木林即使大雨以上降雨也仅产生极轻微的水土流失.降雨量与径流量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降雨量越大,径流量越大;而降雨量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性明显小于降雨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影响土壤流失量的因素比径流量复杂.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藤柳林、芦苇地和石榴林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盐碱地土壤无机磷各形态以Ca8-P、Ca10-P和Al-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77.41%,其中以钙结合态磷所占的比例最大,即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含量是以钙磷为主.石榴林由于在土壤中加入了石灰质,改变了土壤的特性且对土壤中Al-P含量影响较大,Al-P含量高达205.0 m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盐碱地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O-P和Ca8-P含量相差不大,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O-P和Ca8-P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闽江上游地区的降雨分布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年产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对照>果园>锥栗>杉木林。对照土壤侵蚀模数超过5000t·km-2·a-1,属严重土壤侵蚀强度范围,而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模数均小于200t·km-2·a-1,属正常侵蚀范围。因此良好的植被覆盖或具有一定植被同时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黑土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已迫在眉睫.文中从土壤持水能力出发对裸地(BL)、草地(GL)、农田(CL)和森林(TL)内不同深度(0~60 cm)的进行了分析并作出比较.结果表明:草地、农田和森林下的土壤,从层次上看都具有较裸地较小的土壤容重,较高的孔隙度和持水量,并且草地(GL)的土壤持水能力要优于其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长白山区不同海拔森林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拔和土壤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50~815 m低海拔湿地含量较高,在847~1 280 m高海拔湿地含量较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海拔550 m的湿地含量最高;土壤全磷含量呈波动变化,海拔1 280 m含量最高.各海拔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以0~5 cm土层积累较多,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C/N比值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海拔815 m处比值最高.C/P、N/P比值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波动变化,C/P比值在815 m海拔处最高,N/P比值在550 m海拔处最高,各海拔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空间变异均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与土壤C、N、N/P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盐度与C/P、N/P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与C、N、P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海拔和土壤盐度是影响长白山森林湿地土壤C、N、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要从质和量,即防止农用地的过度非农化和保证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控制。防止土地的过度非农化必须将土地机会成本的内涵扩展到其真实内容.即将土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经济化。对于农用土地这一特殊的生态经济系统,其持续利用必须注意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这两大子系统之间要素的配置协调,否则将导致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过劳死”。  相似文献   

10.
对内江市城郊的菜地、枇杷园、农田和油松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为枇杷园>农田>油松林>菜地,全氮含量枇杷园>油松林>农田>菜地,铵态氮含量农田>枇杷园>菜地>油松林,全磷的含量枇杷园>菜地>农田>油松林,速效磷的含量菜地>枇杷园>农田>油松林,脲酶活性枇杷园>农田>菜地>油松林,蔗糖酶活性枇杷园>农田>菜地>油松林,蛋白酶活性枇杷园>油松林>农田>菜地,土壤总菌含量菜地>枇杷园>农田>油松林.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有明显影响.在四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中,肥力状况由高到低依次为枇杷园、农田、菜地和油松林.  相似文献   

11.
土地如何利用自古以来就是傣族人民在与自然博弈过程中谋求生计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中,曼弄枫的土地利用方式从水稻种植逐渐过渡到橡胶种植,后又经历了政府旅游规划与开发以及如今方兴未艾的租房经济的冲击,逐渐脱离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市场经济的运作逻辑当中.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映射出生...  相似文献   

12.
谈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疆土地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存在水分布不平衡,利用程度低,开发难度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根据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特点,实现新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其次探索、发展适合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体系,最后还要强化新疆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湖南省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经济发展应立足于准确了解湖南省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根据省内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制定用地政策,即坚持整体开发、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加强土地管理法的宣传教育,化国土资源监督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机制,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争取取得最佳的土地利用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滨州市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铜的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滨州市果园、菜地、棉地、麦地、林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93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铜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滨州市农业土壤铜含量均值为22.31 mg/kg,显著高于区域土壤背景值,土壤铜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累积趋势.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铜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果园、菜地、棉地、麦地、林地.果园土壤中铜的累积问题最为突出,土壤铜平均含量达27.17 mg/kg,极显著高于自然土壤、林地土壤、麦地土壤和棉地土壤.菜地和棉地土壤铜含量极显著地高于自然土壤.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5种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中,果园和菜地土壤铜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2.17%和30.70%,表明这2种土地利用类型受到人为扰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例,探讨了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生态伦理是对土地问题的伦理思考,是生态伦理学在土地学科的具体应用。文章阐明了土地生态伦理的内涵与原则,总结了现行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如何在土地伦理的前提下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应为少占用耕地,增加物质、经济产出和可持续利用。城市土地应根据不同用途特点进行布局,以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土地利用强度应适中,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益。在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尚没有权威性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分用途土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是以土地为度量单位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估方法.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的土地承载力已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而且生态赤字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针对江西省各类土地资源生态足迹状况,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第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树立积极的土地资源保护观,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工作.第三、采用高新技术,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  相似文献   

19.
雷范军 《广东教育》2009,(11):68-72
化学用语体现了化学学科特色,化学计量则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它们都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常用化学用语和常用化学计量都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前者的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渗透于填空、实验、计算等题型之中;后者以物质的量为基点,考查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化学键数(或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等的转化关系及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基本原则,及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