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蔡利妮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4):106-107
日汉两种语言存在许多同形异义词,对这些词不加以区分的话,就不能正确理解日语,给语言交流带来阻力,因此有必要对日汉同形异义词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3.
贺国伟 《中学生读写(初中)》2006,(5):36-36
走在餐馆林立的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写着“料理”二字的招牌,如“中华料理”“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泰式风味料理”等。这里的“料理”都是指不同风味的“菜肴”.另外“料理”.还可表示“饭店、饭馆”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伊莉曼·艾孜买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192-196
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都有大量的跟人体有关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意义上有诸多相同相近或看似相同相近,实则不同的地方。它们或隐含着某种内在的含义,或让人引起想象和联想,折射出了不同民族的化内涵。章从同义不同形,等值再现;貌合神离,似是而非;比喻各异,重在理解三个方面对日、汉语中常见的人体词语的化内涵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发现异同。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的语言化,并利用这些化因素去窥见不同民族的一些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大部分词汇是从中国传入的,日语与汉语存在着许多同性意义的汉字词,但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国语言体系的不同,日汉语中的许多词汇又存在着同形异义的情况,区分这些词汇的同异现象,以加深对日语语言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
7.
汉语和日语都使用汉字,这是反序词形成的一大前提。通过对汉日之间存在的反序词从词义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为汉日同形词及日语汉字词的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并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语言的准确传达与交流;对两国语言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张婷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1):65-70
通过日汉拟态词的比较研究,主要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结构方面,日语拟态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四音节的ABAB式;汉语拟态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三音节的ABB式。在意思方面,日语拟态词侧重于味道的程度,表示颜色的词寥寥无几;汉语拟态词表示味觉、嗅觉以及颜色的词汇比较丰富;在语法功能方面,日语拟态词常以副词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汉语拟态词常以形容词来充当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中日语言文化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石敏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2(5):45-50
日语中虽然大量地使用了汉语词汇和汉语修辞,但日本人对汉语只是采取了吸收-消化-发展的模式.中日语言从结构上看,语序不同,重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结论不同.汉字通过字形分析可以窥探到一些湮没已久的某些上古的文化遗迹.汉语的句子注重理解功能,注重内容,讲究意会.汉语的结构印证了中国人注重整体性,注重系统性的思维特点.敬语作为日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日语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女性用语.主要是在语用上表现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委婉和含蓄.汉语和日语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语言行为上对环境都有高度的依较性. 相似文献
11.
刘丽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273-274
通过对中日身体惯用语的对比研究,能够理解身体惯用语的构思和表现上的趣味性,对日本的文化及社会风俗能够更加了解,从而得出中日两个国家在文化及思考方式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张军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99-100
中国和日本在隋唐时期交流广泛,汉语和日语也就有着很深的关系。日语文字中的汉字大多数是从中国引进的文字,少数由日本创造,在对汉字的理解上是有些许差异的。汉语“给”在日译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两国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语言表达上也就会产生一些相近的表达方式,甚至出现了同形词。但随着中日各国文化的发展,同形词的词义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而本文主要是针对中日同形词中的同形异义词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对日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CherryHuang 《大学生》2013,(17):32-34
正11:35分,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起,小俞便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拨打储存为黑料阿姨的号码。阿姨,我要一份里脊肉……小俞的话还没有说完,电话那端热情地接过话来:好啦好啦,阿姨知道了,送到本部2号楼。不到10分钟,小俞在寝室楼下拿到了外卖。回寝室打开一看:炒得黄澄澄的米 相似文献
16.
17.
中日两国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和古汉语是日本文化和语言词汇的重要渊源之一,分析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熟语,就可以看出日本语的许多典故、谚语来自于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成语。比较中日熟语的渊源和相互影响,对于学习语言和反思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春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7)
中日两国敬语的使用从分类、表达形式和使用范围方面比较,各有特点.差异主要是日语敬语不仅有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语法体系,而且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上下关系、语言表达形式均有复杂的变化.汉语敬语没有特定的语法要求和体系,主要以表示敬意的接头词接续名词和动词“请”接续谓语的表达形式较多,如感谢语、道歉语和寒暄语这样优雅礼貌的语言表达形式被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古代日本没有汉字.而是借用中国的汉字。但是到了近现代。情况完全相反。在这些词汇中,有一种“回归语”颇有意思——它曾经在汉语中存在,而之后很少被使用或只是作为固定场合的专门用语而被使用,却被日本借用.广泛地使用.近代又随着日语词汇的借用而回归中国。本文以具体的词汇(均为当时中国所不使用的.或很少使用的,抑或是作为专门用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词性、词义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潘发勤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66-70
中日两国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化以及作为化载体的语言字。儒家思想和古汉语是日本化和语言词汇的重要渊源之一,分析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熟语,就可以看出日本语的许多典故、谚语来自于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成语。比较中日熟语的渊源和相互影响,对于学习语言和反思祖国传统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