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念,是胡适文学史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胡适建构白话文学史观的基础和支撑。对这个问题的剖析,有助于把握胡适倡言新文化运动的动机与目的,也有助于对这一观念的得失作一重新评价。胡适曾对这一观念作过反复的表述。1915年6月6日,他提出词乃诗之时化②。次年4月5日,他顺日记中记载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体载演变的看法。他认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又变为五言、七言、古诗,二大革命也。赋之变为无韵之骈文,三大革命也。古诗之变为律诗,四大革命也。诗之变为饲,五大革命也。词之变为曲,为剧…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解放,新诗语言须有“音节”,新诗语言须“具体”.《尝试集》自序的主要论点是:作诗如作文,文学革命毋庸置疑,打破一切枷锁镣铐,新诗的音节须顺应诗意,旧诗如缠脚新诗是天足.这些理论鼓吹,在当时无不切中时弊,待时过境迁,则无一不可质疑.  相似文献   

3.
马莉 《初中生》2005,(11M):27-27
胡适,我国新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自191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后,他一生共被授予了35个荣誉博士学位,可见其读书之博、之杂。胡适先生读书有“三好”。  相似文献   

4.
新文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彻底革命。“五四”运动前夕,为了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开展对封建政治、文化思想、道德伦理的批判,也必然要求在文学界上实行变革。因此,《新青年》杂志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同时,又成为以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在《新青年》杂志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以提倡白话文而显露头角,并成为新文学运动的发难者的,无疑是胡适。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重事实,重证据,在“”考析和“版本”考析等重要方面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其考证方法也有不够科学的缺点。胡适的十字方法论并非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可以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早在新文化运动前,胡适就开始了他的社会政治生涯。考察、探究其鲜为人知的早期历史风貌,对于纠正学界的成见、重新认识和全面评价胡适,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著述     
金子 《学习之友》2013,(3):48-48
胡适一生著述颇丰,洋洋数千万言,学界中人十分佩服。但是他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都没有写完。《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都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原因之一是太忙,二是兴趣太多太杂。黄侃等旧派中人常以此诟病胡适,有人还呼他为“上卷博士”。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等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陈独秀已被公认为旗手,那么,排在第二位的是谁?教育部颁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文化运动一目只提出陈独秀、胡适,显然,课标的制定者认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仅次于陈独秀。这是公允的,符合历史事实。1910年8月,胡适考取“庚款”第二批留美生,进入康奈尔大学。他开始学农科,后来转入文学院。1914年,他与赵元任、杨杏佛等人在美国发起“中国科学社”,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这是我国第一个科学团体。该团体出版《科学》月刊,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在上海…  相似文献   

9.
日记是一种饶有趣味的文体。倡导新文学运动的胡适尤其注重日记体,他称自己的留学日记为“留学时代的自传”。80多万字的留学日记,详细记录了胡适在美期间生活,交游的情形,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变化。它是考察胡适留学时代最有价值的基础材料。本文专注《胡适留学日记》对胡适影响极深的胡韦之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和他的思想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近30年。文章意在探究胡适“消失”的原因及其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适晚年,翻书读文,谈笑闲聊,最喜欢“咬文嚼字”,说其成癖,当不为过。胡颂平《胡话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一书,记录甚多,几乎俯拾皆是。一代大学者认真学问,可见一斑。胡适多次谈到文章的“通”与“不通”,认为做文章“先要把句子做通”,“通就是通达”。他常常指出古人诗文中的不通。苏轼的词《临江仙》有“家童鼻息已雷鸣”一句,胡适说:“儿童是没有鼻息的,就是有鼻息,也决不可用雷鸣二字。这就是说得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12.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著有《实验主义》、《演讲论与存疑主义》、《先秦名学史》等。他引进杜威的学说,崇尚实验主义,主张“道德革命”,提倡文学改革,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胡适的毕业赠言——“看书,还是打麻将”:  相似文献   

13.
胡适在"章回小说考证"中对《三国演义》着力最少、评价最低。除了胡适所说文学价值方面的原因,他故意隐去的语言和思想倾向这两方面才是主要原因。胡适批判《三国演义》时的"避重就轻"是由其"整理国故"这一文学革命的策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胡适说东原     
胡适对戴东原的哲学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胡适对"戴袭赵"《水经注》学术冤案的平反,用力甚巨,成果丰硕,有多方面意义,至今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前,曾在《新青年》和《甲寅》上发表过短篇小说译作。胡适早年的文学翻译活动体现了借助翻译来改进中国文学的设想。民国初年黄远庸、陈独秀等人也有类似的思路,但文学翻译在当时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当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在《新青年》上引发了白话文学运动之后,外国文学的翻译才真正地被转化为创造新文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邱云 《现代语文》2001,(1):49-49
现代名作家、学胡适在新化运动中的表现自有定论,而他反对言,提倡白话,攻击旧化是功不可没的。胡适倡导新学所谓“八不主义”:一不言之无语,二不摹仿古人,三不讲求(拘泥)法,四不无病呻吟,五不用烂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俚语。他以创作讨论诗歌联语实践着自己的学主张。1916年8月23日胡适写了一首诗叫《朋友》,据说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发表于1917年2月号《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  相似文献   

17.
路也 《新读写》2013,(7):64-65
拿到胡适的书,总是习惯性地先看一下,这本书写完了没有。 胡适写书前总是雄心勃勃,却常常写不到一半就拉倒。《白话文学史》本打算写三卷,结果只写三分之一,写到唐朝就不住下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也是打算写三卷的,却只写到汉以前;就连他倡导大家趁着没死赶紧写自传并以身作则写的《四十自述》,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教育家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提出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建议,他强调大学在保留和累积国家高等知识、开拓新科学、发展国家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并主张用西方现代的大学概念和管理理念为中国大学的改造服务。 在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倡使用白话文,并针对当时学制存在的问题,倡导效仿英、美学制。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日记、来往书信,以及北大收藏的相关史料表明:胡适任院长的时间是1932年2月,不是学界一般认为的1931年。胡适对于1930年代北大的中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是以兼职教授身份为北大帮忙,不愿意在北大正式任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环境和北大校务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最终促成了胡适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0.
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直接参加"五四学生运动"。但他一生中对"五四学生运动"不断地做出诠释,其看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认为是一场"非政治"的学生运动;第二阶段是1920年代初至40年代,他认为是一场有社会背景的政治运动;第三阶段是50年代后,他认为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三个阶段各有背景及特征。其中贯穿着胡适对"五四学生运动"与早期新文化运动关系的变化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