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教学难度较大。我认为教好这课的关键就是如何设计直观教具,通过实验解决“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难点。本课教材提供的方法是做拔注射器活塞的实验:堵住管口,把注射器分别向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向拔活塞。实验揭示了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认识大气有压力 ,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2 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逻辑思维等能力。教学重点 :1 大气有压力。2 大气压力的方向。教学难点 :1 感知大气有压力。2 大气压力的方向。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 :注射器、橡皮、试管、试管架、水槽、水、乳酸饮料(如娃娃哈)、针、水杯、方便挂钩、吹塑纸板。演示实验 :三角烧瓶、鹌鹑蛋、蜡纸、镊子、火柴、录音机、“魔术棒”、投影仪、投影图片(空气层图、“半球”图、塑料衣钩漫画图)、地球仪、钩码、橡皮泥、注射器等。教学过程 :一、用…  相似文献   

3.
认识水的内部压力,虽然不是第十四课的教学重点,但是通过实验让儿童直接感知到水的内部压力,对于儿童形象地理解大气压力很有帮助。水的内部压力与大气压力有相似的地方: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大气对处于大气中的物体,压力也是向着四面八方;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压力是随水的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1.用凡尔皮碗代替马德堡半球 小学自然课本第三册《大气的压力和浮力》一课,做证明大气压力存在的实验,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实验方法很多,曾经用注射器、马德堡半球、塑料衣钩等做过此实验,虽都可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但效果总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使用马德堡半球做实验,两个半球不容易吻合好,常常漏气,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作为科学上研究大气压力的壮举,又有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小学自然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上好实验课是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何发挥实验的作用,我的做法是:1.设计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验导入新课。如上第三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一课,我首先给学生做了“空杯来水”的小实验。课前准备两个大小,形状和花色完全相同的瓷杯,剪一块与杯口略小的透明圆形胶片,盖在一个盛满水的瓷杯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大气压力是广泛存在的,但却不容易察觉.本课教学,目的是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二、知识点及教学要求1.知道大气有压力.2.知道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3.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是本课的关键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木匣炉灶改用饮料罐做的炉灶,把演示实验(可见度小),变为分组实验(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气压力》□锦州市凌河区正大小学赵淑芬一、教学目的1.通过师生实验,学生认识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二、教学重点、难点1.什么是大气压力?2.大气压力的存在。3.大气压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大气压是由于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的碰撞而产生的压力。大气中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令许多小学生困惑的是:我们身处大气压力下,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小学自然教材和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列出了几个有关大气压的实验,这些实验有助于小学生对大气压概念的理解。但这些实验通  相似文献   

10.
钟罩在常识教学中应用很广泛。如物体的燃烧、空气的组成结构、大气的压力、声音的传播等实验都要用到它。但钟罩是玻璃仪器,大且重,小学生手指力量的不够,分组实验中极易弄破,一旦损失,整个实验会受影响,我设计了以下制作“土钟罩”的方法。 一、材料: 葡萄糖注射液瓶(即盐水瓶)、脸盆、酒精喷灯、冷水与热水。 二、制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难以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以“大气的压强”一课为倒,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演义,就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大气压强教学中程序的使用方法。“大气压强”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笔者设计一套程序教学方案,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大气压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气的浮力和压力”一课,要求学生自制“孔明灯”,观察孔明灯是怎样升空的,以此来了解大气的浮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孔明灯”好做,但要升空很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的浮力,  相似文献   

14.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大气监测实验项目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在大气采样过程中用到固体试剂三氧化铬(CrO3)作氧化剂,将空气中的一氧化氮(NO)氧化成二氧化氮(NO2),而三氧化铬试剂具有毒性可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国家有严格的控制标准。研究用一种试剂替代三氧化铬,实验测试结果相当,无毒无副作用,操作简便,解决了该实验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难以掌握的规律,不妨多做几个实验,从多个角度行进行阐述,处理得好;可以收到很好的较果。《大气的压力和浮力》是小学自然第三册的重难点之一,我采用了这种多实验、多角度的教学方法。两课时一共做了十个实验。 实验一:注射器推塞实验。将柱塞拔出一半,用大姆指堵住管口,让学生来推柱塞。很难推下去。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大气压力方向的实验中,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在一个装满水的杯上盖一张厚一点的纸(杯中不要气泡),把杯子倒过来,纸不会掉,杯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说明大气有压力.然后把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仍然不会掉,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从而说明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实验不容易做成功,既使成功了,学生也误认为是水把纸粘住或吸住的结果,很难想到是大气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三册《大气的压力和浮力》一课,教材是通过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使活塞拨不出来的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的。由于儿童对“压力”的理解,往往是从直观的习惯性的认识出发,以为只有自上而下的作用力才叫“压力”,所以,对注射器活塞的拔不出来,都认为是活塞是被什么东西“吸”住了或“拉”住了,无论怎么启发,学生也认识不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改革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头等大事。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笔者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小实验三方面论述了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教材第五册对大气压力概念的实验教学安排是先做覆杯和堵住注射器出口拉活塞两个实验,然后在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大气压力概念。笔者认为这样安排有不妥之处:①由于大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易感知纸板下面和活塞外端的大气;②学生由于对压力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自然》教学与初中物理相关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1.《自然》中的物理知识 小学《自然》共六册,总计120课,单独讲述物理知识的约有38课,占总课时约32%。其有关内容分配如下: 力学:物体的运动,什么力量使苹果落地,物体的重量,地球的引力,水的压力和浮力,大气的压力和浮力,船怎样行驶,飞机怎样飞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水力和风力,机械(一、二、三、四)共计15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