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研究反语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运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反语的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这些理论都只侧重于反语特征的分析,而忽略了反语功能的研究。以美国肥皂剧《老友记》中人物对话里的反语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期深入理解和运用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反语修辞格是逆向思维的产物。反语就是故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表达者要求接受者当作反语修辞格来解读的是明反;表达者要求接受者当作真话来解读的,不让接受者当作反语修辞格来解读的,是暗反。反语的“语”指语言(话语),也可以是行为动作,还可以扩大到非语言的其他符号。扩大之后,相应地出现:修辞学的反语和符号学的反语。符号学反语的载体是非语言的其他符号。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用模式和反语回应理论分别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审视反语,为反语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反语回应理论,进而对传统的语用模式和反语回应理论进行了对比,进而对回应理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关联-适应框架下的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是,现有的运用单一理论对反语解释的研究方法,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采用把关联理论和适应论结合所得到的关联-适应模式来解释反语,可吸取两个理论各自的优点,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反语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是反语认知研究的典型理论。利用这两大理论的互补性,构建解读反语的关联整合模式对言语反语的认知机制进行探究,并在该模式的框架下进行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俞艳珍 《考试周刊》2012,(28):82-83
在传统的语言研究中,反语一直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开阔了反语研究的视野。本文结合日常生活及文学作品中的例证分析阐述如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解读反语,力证关联理论对反语的强大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试图从新的视角描述、阐释反语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有较大影响和说服力的是Sperber&Wilson(S&W)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理论,他们一反传统的语义或语用替代法,从心理、认知和语用相结合的角度对反语的生成和理解进行全新的动态的研究。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传统语用模式中较为典型的反语研究理论,分析其不足,再通过实例详细阐释S&W的反语回应理论,以说明其理论在反语生成和理解方面研究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8.
反语就是“说反话”,比如明明某个人很坏,偏说他“很好”,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可是,许多小朋友对反语并不怎么了解。为此,反语趁今天补休,准备到附近几所小学走走,与小朋友聊聊,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反语。  相似文献   

9.
<正>反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从基本含义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反语,是字面的直接意义,即“说反话”,或叫“其言非其意”,说话人表达的意思,与字面意义相反。广义的反语则扩展为“反语环境”,不拘泥于某个字词,从整篇文章中挖掘反语产生的土壤,发现各种“反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反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显示出初步的反语理解能力,并随年龄的增长迅速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文章介绍了目前关于儿童反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儿童在反语理解中出现的困难的根源,并概述了国内关于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儿童反语识别理论,需要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反语作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引起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本文重点探讨Grice等几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反语理论,且在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反语的理论研究成果浅析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反语作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引起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心理空间理论发展到概念整合理论,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反语,发现反语的认知总是表现为:各种信息在整合过程中会与说话者的输入心理空间Ⅰ相冲突,经过整合后,才能得出输入空间Ⅰ是反语空间的结论,这为反语的认知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反语语用观与回应理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言语交际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言语反语已引起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早期语用学对反语的语用分析 ,继而探讨了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框架下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反语回应理论对反语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王慧 《海外英语》2013,(2X):239-240
该文将探讨关联理论下的回声阐释论对反语的理解。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用学的范围,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反语言语,能有助于更好的阐释反语和理解反语。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角度探讨反语问题。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说话人在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6.
鲁迅曾经说过,他“好作短文,好用反语”。的确,在鲁迅作品中,“反语”这种修辞方式是用得相当普遍的。它是鲁迅作品形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借助于它,鲁迅对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反语的成功运用,有力地显示了鲁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巧妙的斗争本领。因此,对鲁迅作品中的反语仔细地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掌握它,这对于全面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充分地发掘鲁迅作品的深刻含义,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格赖斯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对格赖斯理论进行修订和扩充来作为研究反语的新思路。在此视角下,英语反语被分为四种类型:命题否定类、概念倒反类、超现实反语和似真反语。我们尝试着在北京大学CCL在线语料库中发现和英语反语相似和不同类型的汉语反语,对英汉反语进行比较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发现反语的本质属性是表达了逆反的评价,无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往往都带有负面评价的会话含义。汉语反语与英语中的"讽刺"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反语与易色     
“反语”有正好相反的辞面和辞里两层理性意义(同概念有关的意义)和两层感情色彩(附加意义);作“反语”用的词语,可以用它的反义词语来理解或替换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易色”有正好相反的辞面和辞里两层感情色彩,但只有一种理性意义;作“易色”用的词语,不能用它的反义词语来理解或替换,如果用它的反义词语来理解和替换,句子的基本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完全相反,或者不合情理。“反语”一般同时又是“易色”,而“易色”却未必同时是“反语”。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反语,突出了反语在塑造扁平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Sperber和Wilson的回声提述论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由于回声提述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回声提述论对反语的解释及研究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而从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角度出发,把反语话语看成是对期望空间的所指,通过对比期望空间和现实空间来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一视角突破了回声提述论的局限性,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即是对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