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我出席广西巴马国际长寿研讨会期间,有幸认识了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博士,并与他作了一次深谈。博士回国后,每逢《自然医学》杂志出版,必寄赠我一本。杂志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很多文章立意新颖。使我意外的是,有一些文章的观点及所举例子,与“观控相对论”相印证。我征得森下博士同意,将相关文章及一些其它文章介绍给国内读者。  相似文献   

2.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世界军事》的杂志。我翻开杂志,看到一篇题为《F117隐身战斗机“表演”空难》的文章,我怀着好奇心读完了这篇文章。文章中写的是1997年9月14日,一架F117隐身战斗机做完飞行表演后,机翼突然折断,飞机坠毁,幸亏飞行员及时弹出跳伞……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调查,经过专家检测得出结论:飞机坠毁的原因是有3个螺丝没有拧紧。这个  相似文献   

3.
<正>一次偶然机会,我在书报亭里买了一本叫《聪明泉》少儿版的杂志。这本杂志里那些漂亮、可爱的文章和极具艺术性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了我。欣赏之余,我联系了杂志美编,向她表达了想为杂志画插图的愿望。我是个很喜欢画画的人,画画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占了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出刊百期,江西教育期刊社的负责同志嘱我写几句话,我立即想起今春在江南调研的一幕——那一天,我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阅览室参观,发现一位教师正在潜心阅读一本杂志,便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老师,请问您看的是什么刊物?”“《教师博览》。”他抬起头一边回答一边翻开封面给我看。“您为什么喜欢读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品位高,许多文章能给人启迪,给人智慧。”  相似文献   

5.
读者心声     
首先谢谢你们编辑了一本具有“色彩”的杂志——《课外阅读》。它的确是一本极好的杂志。在我寂寞的时候,书中的幽默带给我快乐,美文带给我感动,科学知识让我感知未知的世界;在  相似文献   

6.
读者飞鸿     
河北省灵寿县读者白利英来信说: 我是灵寿县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女孩儿,也是贵杂志的一个忠实的读者。我参加自考已有两年了,《河北自学考试》也作为我的良师益友陪伴我走完了两年的自考之路。在自学考试的过程中,这本杂志给了我很大帮助。不仅在“硬件”上给丁我许多帮助:杂志上有很多质量很高的练习题、自学指导;还在“软件”上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杂志中有很多参加自考的朋友写的文章在精神上给我勇气,鼓舞我向前进。所以,对于这份杂志我非常喜欢。但愿这份杂志能越办越好,伴随千千万万个自考者走向成功!安徽省舒城县城冲乡毛岭中学读者杨俊生来信对本刊的栏目设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1997年的刊物我已收到第1、2、3、5、6期。我想可能在邮寄途中第4期丢掉了,所以我特地买1997年第4期(1本)。 我也是一名自考生,我觉得贵刊是广大自考生的良师益友。目前,关心自考生的刊物不少,但质量有待提高。贵刊的“学习方法”、“考生园地”两个栏目我都非常喜欢,我有不成熟的一点想法:能不能把这两个栏目多安排一些文章。“考生园地”是自考生的乐园,这里的文章有披肝沥胆的真,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另外,“学习方法”栏与“学海导航”栏是不是有  相似文献   

7.
一日,我刚下课走出教室,突然听到校门口有人大声喊:"宋老师,有你一封信。"哦,是邮递员在喊我。走过去一看,呀,是一个大信封。我忙拆开,顿时愣住了——是一本小学版《山东教育》杂志。难道我在《山东教育》上发表文章了吗?边寻思,边迫不及待地打开杂志浏览。突然,《由拉手刹、摘空挡、下车想到的……》一篇熟悉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呀,我的文章!我在省级正式杂志发表文章了。一股兴奋激动  相似文献   

8.
当我第一次从幼儿园老师手中拿到《少年儿童研究》这本杂志时,我并没有在意,原因是在现在汗牛充栋的杂志中要想找到一本想看的还真不容易。有一天,在我送儿子上幼儿园时,儿子的老师告诉我要写一篇读后感。老师的话,在儿子的眼里是圣旨。儿子一天三遍紧锣密鼓地督促,使我不得不耐着性子一本一本地翻看。不料就那么随手一翻,竟使我对书中的部分内容产生了兴趣,细细地研读,觉得很有些道理。特别是“好习惯·好人生”栏目中的文章,挺有哲理性。记得有一篇叫《好习惯是人生的财富》,且不说文章的内容如何,单就这个题目,就可以作为警…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意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从此,我每个月都盼望着早日看到这份杂志,好供我细细品读。我认为一本好的杂志总会带给你一些思索或让你有所借鉴,而《教师之友》就做到了这一点。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意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从此,我每个月都盼望着早日看到这份杂志,好供我细细品读。我认为一本好的杂志总会带给你一些思索或让你有所借鉴,而《教师之友》就做到了这一点。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  相似文献   

11.
我和刘文科先生认识很偶然。其实在没有见到他本人时就读过他的文章。他是《黄河之声》杂志的总编,这个杂志是国内外比较有名,以音乐为主导专业性很强的杂志,严格说起来他应该算是音乐人了。而我是一个以文字为生的爬格人,2007年的一天,一位朋友给我拿了一本《黄河之声》杂志。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音乐和小说都是属于艺术类,可是毕竟隔行了,出于对朋友的尊重我收下了杂志。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人帮助你,却从不表现自己,而且在帮助你之后,一点都不要你的报答。”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记得1997年我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识在我校一个简陋的图书室里。管理员告诉我:“这是我校连续订阅了5年的教学杂志,里面的教学理论文章很有启发性,对你的教学肯定会有帮助,好好去读读。”于是我一下子借阅了四本。的确,她成了我的挚友。我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来记录阅读到的有关信息,到如今已经有三大本了。闲暇的时候我总会去翻翻看看,常读常新。1998年我自己订阅了这本杂志,每每看到好的文章我总把它推荐给周围的同事,让大家都能从…  相似文献   

13.
门卫老王给我送来一个邮包,打开一看是几本杂志。我疑惑不解,因为这杂志我从来没有投过稿,或许是杂志社在做广告吧!我漫不经心地翻看着目录,猛然问一个熟悉的名字——沈华,跳入了我的眼帘。难道是沈华的大作被杂志连载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杂志,果然是他的作品。读着他优美的文章,几年前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批阅学生作文,经常碰到有人将“迫不及待”错写成“迫不急待”,我看到后,总要在“急”字旁边标上一个“×”,并在同一行右边缘的眉批栏中画个小方框,以提醒订正。一直这么做,从来没遇到过“抗阻”。可最近,有位女生拿着作文簿和一本杂志找到办公室,指着杂志不服气地说:“人家也这么写的嘛。”我循着她的“指”示一看,果然如此:“母亲不帮我买凉鞋,我准备借阿香的凉鞋穿……一知道分数,她就脱下凉鞋递给我。我迫不急待地把漂亮的凉鞋穿到我的一双脏脚上,立刻有了一种轻飘飘的感觉。”文章的题目是“借鞋”,作者张萍,杂志是2001年第5期的《青年博览》。这位语  相似文献   

15.
赵相宜 《小读者》2012,(2):70-70
若是有人问起:“你最喜爱的杂志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小读者》。”的确,这是一本优秀的杂志。从我8岁那年起.一直伴我走过了4年的岁月。现在想起来,初识这本杂志的经历.像一圈圈涟漪.轻轻回荡在我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6.
郭霞 《师道》2003,(11)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认识《师道》的。那天在总务处领墨水,发现窗台上放着几本杂志,其中一本就是你———《师道》。因为分管杂志的老师不在,我只好随手翻了一下,把杂志放回了原处。过了几天,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就把这本杂志带了回来,我捧了起来,就再也没把自己的目光移开。下班后,我马上赶到邮局为自己订了一份杂志。从前接触到的教学杂志专业性都很强,除了教材参考还是教材参考,时间久了翻起以前的旧杂志,竟觉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同《师道》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本承载为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随手翻起一本《师道》,…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看到《少先队小干部》杂志上那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和漂亮的图画,就会产生一个愿望,那就是长大后去当一名编辑。我想主编一本名为《手拉手》的杂志,意思是让各地的小朋友手  相似文献   

18.
熊爷爷巴桑正在书房中休息,小熊棕棕举着一本儿童杂志闯进屋嚷道“爷爷,这里有你写的文章。你小时候的那些事今天还记得那么清楚,真了不起。”“嘿嘿,我老了,记性比你可差多了。我靠的是它呀。”说着,熊爷爷从写字台上挑出厚厚的  相似文献   

19.
孤岛品茗     
哇噻!真的好刺激呀!马上就可以去孤岛了。那儿有吃有喝不用担心,可精神食粮呢?按照游戏规则,“岛主”只允许带一本书。那我肯定带本最新的《时尚》杂志。反正总会有船来救我,在岛上的日子权当放假玩了;我可不会蠢到这时还拿语文、数学来看。第一次接触《时尚》杂志,单不说它那耀眼的封面,精美的制作,仅是“时尚”这充满魅力的名字就把我迷晕了。再翻开它的外衣,21世纪新新人类所热爱的服饰都汇聚于此。虽然这本杂志里面的广告产品对平民阶层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穷书生”来说是望尘莫及,不过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文章朴实,从范思…  相似文献   

20.
刘永和 《班主任》2012,(4):71-71
一位同事送来一本2011年第11期《班主任》杂志。品读后,我发现这份杂志的确是一座班主任工作与研究的“富矿”。这里,重点谈谈“特别关注”和“我该怎么办”两个栏目。 这一期“特别关注”的焦点投向了“80后班主任”。专栏分为关注“80后”、我是“80后”、我看“80后”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