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群体中的德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些是我们社会以及德育工作者所要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先了解德育问题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通过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将大学生进行了群体分类。具体分为学习型群体、实践型群体、创新型群体、玩乐型群体和综合型群体。再通过分析这些群体的特征来探究出大学生德育问题的应对策略,德育问题应对策略主要从三个角度提出,一是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融洽氛围;二是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定位;三是加强师生交流,拓展双向沟通;从而解决大学生群体分化中的德育问题,营造美丽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特殊群体已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要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校关系、社会关系入手,引导特殊群体在和谐校园中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双重影响,因此,必须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科学引导,强化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学习型寝室最终要以班上学生群体的和谐为基础,因此和谐的班集体内部人际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大学生群体内部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主要通过同学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团结互助、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5.
高校导师制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和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籍自实行学分制管理以来,班级、团支部等大学生正式群体的作用日益削弱,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剧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整体工作有着双向作用,尤其对高校学生工作更具直接影响,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应当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和谐教育。文章就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高校导师介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和谐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和谐教育的原则和措施,以期对新时期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特殊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不容忽视.关爱和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化解特殊群体的矛盾,向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闽南师范大学244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度的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度存在学科、年级、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女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和谐宿舍教育,引导女大学生完善人际认知,增强自我和谐教育,构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预警机制,积极探索以女大学生宿舍为基地的校园文化、心理活动,以提升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由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受处分学生等构成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学生特殊群体已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往往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笔者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出发,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现状加以分析,强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卢爱英 《林区教学》2013,(11):120-121
高职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忽视这一群体,大学生群体则会失去其完整性。通过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趋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今女大学生存在自卑、自尊心过强、逆反或过度独立意向等自我意识问题。因此,要正确分析这些特征和问题,积极采取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具体策略,帮助女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使智情意行和谐健康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最为关键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而高校贫困生,作为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在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收费制度改革后,我国大学生在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正式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弱势群体:高校和谐校园创建必须关注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日益庞大的大学生群体逐步分化,学生群体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对和谐校园创建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寻找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情商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可以通过认知,情感、审美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情商的发展。音乐教育的认知作用还表现为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对音乐内涵的认知。音乐教育的情感作用总是和思想倾向紧密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容易发生偏激行为的特殊群体.加强对大学生偏激行为的预防,是促进校园和谐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偏激行为发生的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偏激行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的突出问题,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到社会文化、媒体文化和群体文化的影响。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高度认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社会诸群体中,大学生群体是影响力与社会发展成正比例关系的首要的强势群体。构建和谐高校是维护社会及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和谐高校的维稳机制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历史使命,构建和谐校园既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一个介于成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特殊群体,其心理教育的加强工作也不客忽视。在以和谐校园为指导的前提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途径。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大学生中的心理不和谐因素以及在和谐校园的理念下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