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老师们大都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们独自“主宰”课堂的局面已基本改变。但是,笔者在多次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例如:多数老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朱大禹 《江苏教育》2006,(3B):33-33
当前数学课的提问是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提问要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注意:(1)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再做回答。(2)少提那些只要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在思考中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主体方式是在老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式练习,学生整段的连续表达能力很少得到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练习处于被牵着走的被动局面。这种“一问一答”式练习仍属于机械训练范畴,学生是在背对话,或是进行简单的替换练习,这样练习量即使很大,也很难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很难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皓 《四川教育》2001,(3):54-55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71):119-120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部分教师的提问方式得到了一些改进,提问比以往更具有针对性,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交流探讨。然而,部分教师仍然在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教学模式里徘徊,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常常是一堂课下来都是老师主动地问、学生被动地答。这种"以问代教"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学生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扼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一线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纵观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机械讲授式"教学仍为一些教师所推崇,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参与的问题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师在运用传统地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可能是由于教师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三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牢牢地禁锢在课堂上学习.但是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是被动的思维.只有当学生的个体思维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还有什么""怎么办"时,其思维才算真正被启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进程中要摆脱陈旧的一问一答的操作程序,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问题.这种问题设计,就是创设思维情境.  相似文献   

10.
顾亚明 《考试周刊》2014,(70):37-37
<正>高效课堂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其核心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激情。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不仅受到老师的青睐,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家长们的一致认可。但在具体语文教学中仍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关注,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一、课前准备被忽略1.忽视语文课程标准。部分教师认为教材上都有要求,没有必要花精力钻研、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 ,主体方式是在老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式练习 ,学生整段的连续表达能力很少得到训练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练习处于被牵着走的被动局面。这种“一问一答”式练习仍属于机械训练范畴 ,学生是在背对话 ,或是进行简单的替换练习 ,这样练习量即使很大 ,也很难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很难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鉴于此 ,在两年前我们就开始进行一项专题研究———“学生英语连续表达能力”实验 ,其目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连续表达能力 ,启发学生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当作知识的载体。老师穷追猛打地问,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基因识字教学以其"新、活"的教材、教法,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使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架设创新思维与学习问题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题目的"别样设计",追求学生解题方法的"别样训练"。教学创新并非一定要追求与别人不一样的设计,而应跳出原有的固定模式。作为教师,应学会设计好的问题,把"一问一答式"的问题教学改为"板块式"的问题教学,从"直白教学"走向"留白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单线和零碎走向多线有系统,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陈如 《教书育人》2011,(10):36-37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是老师的主业。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地思考。教师多年来只用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案,多年的模式既束缚了教师的思维,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尽管我们早就知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道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穿"苏教版教材"这双新鞋,走"教师讲解"的老路,仍然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要扭转这一局面,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不  相似文献   

18.
一、弗牵——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前数学课的提问是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提问要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注意:(1)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再做回答。(2)少提那些只要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在思考中学习。在具体实施提问时,教者还要注意变单向提问为互动交流,形成师问生、生问师、生问生的多向互动。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如今也已颇见成效。"师生互动,一问一答"代替了"沉闷乏味,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惯例也被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表现自我所替代……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改革的目的,也让我们由衷的欣慰。但是耳闻目睹了一些教育现象之后,  相似文献   

20.
一、阻碍当前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因素1.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绝对主导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老师讲课—学生听讲—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