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习惯上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他挟持了汉献帝,但"诸侯"并不为其所令,"挟天子"是令不了诸侯的。曹操挟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令诸侯",而是为了"令士人"。"挟天子"取得的实际效果是令士人,即"挟天子以令士人","令士人"对汉魏之际的历史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且不同阶段挟天子的作用亦不相同。在曹操前期的政治活动中,挟天子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是舆论上的胜利;但在赤壁之战后,挟天子的作用有限,对于曹操谋取皇位的行为有所束缚,挟天子并不能够令诸侯。  相似文献   

3.
袁绍轻视皇权,拒迎献帝,荀彧旋即弃袁投曹,曹操得到"吾之子房";曹操因为挟天子而赢得了政治上、人才上以及在割据势力分化组合等方面的主动,进而在最后搏弈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把“挟天子”理解为“挟制天子”。这样就把“挟天子以征四方”翻译为“挟持着皇帝,假托他的名义,到处出兵。”《辞海》“挟”字义项之一是“夹持……引申为挟制。见‘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辞条下解释为:“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然后节引《后汉书·袁绍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5.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天子都许”在《三国演义》曹魏一方叙事中产生的势能:一、总揽皇机,展示了曹操性格结构中的本体动能:二、曹魏集团“挟天子以令诸侯”而造就的位置势能;三、曹操弄权而引起的势能反弹;四、以“天子都许”贯穿始终,构建了曹魏叙事结构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6.
曹操留下了大量的令体文,其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主要有选官任职、褒扬分封、惩戒劝勉、恤亡祭祀、武事战争等内容;形式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行文语气也变化多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曹操的令体文都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作用,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在论及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时说:“196年,曹操带兵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了优势。”但是我们在分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出现的结果后,就会看到,这种政治优势对曹操的帮助并不很大。  相似文献   

8.
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时,身任东汉丞相,且受封武平侯,威望与权力达到了顶峰,但政治气氛极不利于自己,说他有不逊之志、欲废汉自立的流言蜚语很多。他于是怀着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三畏心理,创作该令文,以分损谤议,减少别人的指责,表明自己的心愿与志向。  相似文献   

9.
论曹操     
黄志基 《考试周刊》2008,(6):129-131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他统一中原,实行屯田制,对社会的发展,疆土的巩固,诗歌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贡献,曹操形象一直颇受关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是写得非常成功的.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10.
初五册《隆中对》和高一册《亦壁之战》有“挟天子以令诸候”和“挟天子以征四方”的话,一般的古文选本和教参资料均将“挟天子”一语释为“挟制天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691页)亦云:“夹持,……引申为挟制。见‘挟天子以令诸候’。”在“挟天子以令诸候”条下注云:“挟持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同上,692页)  相似文献   

11.
曹操写作的公文和书信,清晰地勾勒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演进历程,折射出曹操与汉朝皇室的微妙关系。依据曹操文书,可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反对擅行废立,初挟天子,奉辞伐罪,为“不逊之志”辩,昭然若揭。曹操的文书是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军政方略的动态显示,为我们加深认识这一方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刻画了一个“唯才是举”的曹操形象,他采用多种聚集人才的手段,对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在对人才的使用上知人善任,任人唯才。“唯才是举”的政策为他带来了数量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共同撑起了曹魏政权的大厦。  相似文献   

13.
曹操四言诗最为出色,其四言诗对《诗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本论文着重从曹操四言诗歌的内容、体式、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阐释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及创新。  相似文献   

14.
曹操的拟乐府《短歌行.对酒当歌》,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成就,均堪称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九月进据襄阳后"置酒汉滨"的月明之夜。"对酒当歌"歌的是《诗经.小雅.鹿鸣》,既是诗人的自警,也是对贤士的劝勉。诗引《子衿》、咏《鹿鸣》等,表明曹操恳诚优礼群臣嘉宾,期望海内贤俊对自己平治天下有所指示,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相似文献   

15.
曹植诗歌的结构有一脉贯注、万流同源、层波逆澜、虚实相生、辘轳体等类型,体现出绪密思清的特征,这除了和五言古诗抒情言志功能发展的日益成熟有关以外,也和曹植率真、单纯的性格有关。曹操的诗歌则呈现出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恰如其通脱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6.
曹操和曹丕的诗在用韵上十分讲究,为诗歌的风骨增添了内在的律动。整体上说二人诗歌都用上古韵,韵律注重情志、色彩、节奏的协调。曹操诗歌保持传统,以言志为特色,因此以《诗经》以来的韵式为主,偶句押韵有六首,叠韵较多,气深笔长。曹丕的诗歌在艺术上更重创新,进一步适用确认了五言诗的押韵模式,注意整合当时的韵式和体格,形成规范,以清丽为艺术追求和书写方式,二十三首诗都采用隔句押韵方式。他还创造了一种结句转韵的新形式。曹丕诗歌的用韵为诗歌的大小韵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袁绍的失误,抢先奉迎汉献帝于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正确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和统一北中国创造了一些良好的政治、外交条件。与此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增长,限制了曹操集团的发展,曹操也逐渐放弃了这一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人谋”的重要表现与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曹操的个人素质与曹操集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从六个方面比较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董卓与曹操:1.董卓不臣,曹操忠贞;2.董卓无能,曹操多智;3.董卓无情,曹操有义;4.董卓残忍,曹操仁厚;5.一样贪色,两种结局;6.类似的名言,类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