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思索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可以显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相一致的。因此,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考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现阶段关注的层面主要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实现教育条件和机会的均等。具体而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应依靠政府从历史的角度对教育政策制定进行反思,宏观上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改革中几个理论问题的争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由于正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引发了争鸣。就大方面而言,争议主要集中于“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等总是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有效地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加强机房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表现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效的素质数育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积极因素,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的素质数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过程,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具有平等和持续性、整体最佳性、人本性等特征;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扬弃“发展的异化”,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各组成部分既是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都是缺一不可,不能相互相取代,同时它又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常常共存于一项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8.
当代大德育必须是全方位的终身性教育 ,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建构当代德育思维方式的逻辑框架 ,应有新的逻辑支点 ,即以人为本、导入“生活世界”、知行统一新概念、效益的张力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科学教育发展观有三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人文性:二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三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大德育是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抉择,健康与健康教育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而大德育与健康教育相互贯通、耦合、影响与促进。如果说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德育视域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四全四化"则是大德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2006,(7):F0002-F0002
铜山县实验小学是一所教育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省级实验小学,它以“一切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一切为让家长放心满意耕耘”为办学理念,以人格化、规范化、现代化、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为办学目标,以“艺术教育”、“现代化教育”为办学特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充分积淀文化素养和提高综合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学校秉承“全面发展重素质,生动活泼育人才”的宗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披荆斩棘,勇于创新,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深刻革命。而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需从理性上进一步了解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把握好素质教育与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全面发展的关系.建立并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存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具有实质内容与深远意义的变革,可持续发展观不仅是人类社会运作模式的自主性的和整体性的变革,而且必然还包含着并要求具体体现为人类社会诸主体的生存观念的重大变革,这就是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生存1”)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 生存观念(“生存2”)。传统的唯经济发展观之所以只能从“生存1”法理解人的生存,在于其人的假设是“经济人”与“动物人”,而可持续发展之对应于“生存2”,就在于相应的人的假设是“全面发展的人”,也只有从“全面发展的人”所蕴含的“生态人”去理解,“生存1”才能得到积极的和建设性的理解。所谓“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中的“生存”也需要从“生存2”去理解,发展只是实现生存的手段,“生存2”才是发展的目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振兴道路所指向的目标绝不只是“生存1”,而是“生存2”。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十周年,也是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大力实施第十个年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只有最终实现人自身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树芳 《保山师专学报》1999,18(3):37-38,41
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在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不同侧面总结了高等师范教师必备的一些素质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适应21世纪需求,人才应注意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国力竞争的要求,是“全面发展”在中国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表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育融合,应从已有的课程逻辑转向教学逻辑,在新时代教学实践变革的意义上澄清五育融合的理论本质。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特定教学实践活动中交融与转化,进而实现教学创新及全面育人的过程。融合过程中,五育互为价值基础、发展动力、实践介质和评价要素。在现实层面,五育融合理论要转化为五育融合实践仍面临多重困境,突出表现为来自思维、知识、文化与实践的挑战。转向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亟须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文化生态与实践范式,实现五育融合型教学实践的创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21世纪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未来音乐教师的必然要求。文章剖析了当前音乐师范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以及对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并提出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也谈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无论是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还是对待素质教育的态度上,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要走出误区,必须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宣传与培训,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试验,推进教育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