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是农民人权的根本保障。加强农民人权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的推动。应当通过完善农民人权代表和表达机制、农民人权立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行政保障机制来强化农民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吉海荣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2):68-71,77
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解析现代刑事法治的内涵:刑事法治应以人权保护为价值目标;体现罪刑法定的基本立场;程序正义是实现刑事法治的法治模式。这是我国刑法未竞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国刑法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法治社会法律对人性善的一面的肯定和保护,它包括人的生命权、劳动权、家庭权、民族权、阶级权和神权。人权的基本特征是阶段性和层次性,可分为资本主义人权阶段和社会主义人权阶段,资本主义人权阶段有六个层次,社会主义人权阶段有五个层次。有无阶级权是社会主义人权阶段和资本主义人权阶段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理论水平,普及人权知识,树立科学的人权观念,培养正确的人权意识,是全面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明确指导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教育目标,规范教育内容,注意教育方法,讲求实际效果。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帮助人们分清在人权问题上的是非曲直,认清社会主义人权的优越性,了解我国人权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与党和政府在人权建设上所作的艰苦努力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人权建设事业,依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7.
人权入先是当代中国民主党政的最新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人权事业的总结和升华。对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树立国家机关的公共服务理念,进而更充分的尊重保护人权.实现国家机关与公众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是我国民族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人权保护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区域自治以外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求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立法。  相似文献   

9.
耿志强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27-29,37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一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富有人性化的新认识,其根本是要以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保障人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民工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其人权保护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探讨农民工人权保护问题,以加强农民工人权保护的力度,切实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解决民生问题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当前党和政府政治决策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标.民生保障与法治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民生保障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也需要反映民生.为此,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民生法治建设,加强立法以保障民生,公正司法以保护民生,依法行政以惠及民生,以此加快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障民生,维护民权,努力建设民生法治.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是文明社会的必经阶段。人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人权是法律的泉源,法律是保护人权的有力武器。法律与人权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综合内涵的深层次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律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它的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各行各业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伟大任务。本文探讨了人民法院在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稳定、保护人权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行政强制作为行政主体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以强制性和损益性为基本特征。行政强制既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更与公民权利保护密切相关。因此,从公民权利保护角度出发,在行政强制中必须融入民主、法治、合作、人权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过了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我国目前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自由、平等、等价交换是反映市场经济内涵的重要概念。但自由、平等、等价交换应该建立在对基本人权的保护基础上。然而,在市场经济中人权,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人权却往往被忽视。从法律概念上讲,人格权是人权的主要表现,然而当求职者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潜在的衣食父母的招聘单位时,人格权中的隐私权却显现出在市场经济中很脆弱的一面。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程度是判断市场经济完善程度的关键指标。对…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制度,不能否认它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教化违法人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存在与我们国家的法治目标以及对人权的保护是相矛盾的,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已经不存在,它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而且违背了“过罚相当”原则,所以将其废除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现阶段法治运行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从法治精神的角度探讨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问题。主张从法治的人权精神、人道精神、诉讼平等精神和追求实效精神等方面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人权需要法治的确认和保护,以免受到社会其他公民和国家公共权力两个方面的侵犯.根据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刑事法治观,既要重视刑法在惩罚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作用,也要重视刑法在保障人权方面的作用.罪刑法定原则是依法治国在刑事法领域的具体要求,它在国家刑罚权与公民的自由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从而保证刑法既能有效地打击侵犯人权的犯罪,又能防止滥用刑罚权侵犯人权.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人权,应当慎重适用死刑和注意“严打“中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8.
法治有形式意义的法治与实质意义的法治之分,形式意义的法治只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实质意义的法治除强调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外,还突出强调所依之法必须为好法。好法必须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权的保护,否则即为坏法。在判断好法、坏法时,这三个标准缺一不可。要制定出好法,最根本的是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恶法非法”论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世界法治发展历程,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开启了人类法治时代的新篇章。作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也是19世纪资本主义早期民法典的代表,以其先进的思想和立法成果对近代各国民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思想,并确立了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过错责任三大民法根本原则。这些对我国当下正在讨论的民法典的制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宪法原则是指一定文本的宪法所规定或者确认的基本原则、基本准则和基本价值,体现了统治者的根本意志、利益和要求。因此,宪法原则确定了宪法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及立法活动的根本指导方针。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尊重法治原则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宪法普遍具有的宪法原则。对于我国宪法原则,法学界有不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