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判断,内在地存在一种理论上的递进。  相似文献   

2.
郑朝晖 《中国教师》2011,(23):48-49
<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于漪老师经常喜欢引用柏拉图"洞穴里的囚徒"①作为隐喻来回答这一问题,而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对于生命的发展、灵魂的提升的关注。但是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教育的这种本质诉求就会迷失在世俗功利的茫茫苍苍的丛林里。  相似文献   

3.
一、智力活动是人的心理本质特征,发展人的智力是教育应发挥的一种基本功能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定论揭示了人的社会性、阶级性的本质。它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观点。在肯定这一社会本质前提下,使我们有可能从各种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人不仅有社会属性,而且还  相似文献   

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在多维时空视野下的比较与创新,这需要从这一研究的比较本质、比较话语体系、比较方法域等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当代论域,通过对"何以可能"和"如何比较"的回答确立这一分支学科的边界和属性。  相似文献   

5.
"场"是布尔迪厄理论起核心组织作用的概念。他把整个社会世界解释为诸多场域的集合。一个场域可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场域"这一概念现已被广泛用于教育学领域,学校教育系统也是一个由客观关系: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组织制度等所相互构成的关系所塑造的独立社会空间,其内部同样充斥着矛盾、冲突与压迫。因此,可以说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场域"。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之间只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这两种角色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有"主角"和"配角"之间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做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彻底避免"一把钥匙开几十把锁"的固有、落后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成人教学中的群体性与个体性杨西国教育是一种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人才是其共同的本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所有教育的根本特质和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国家成人教育的培养目...  相似文献   

8.
教师角色与权威的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权威"这个概念在当代的教育语境中广受批评和质疑,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落伍的教育观念的遗毒.但通过对教师职业特性的分析,不难发现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对权威性的诉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权威力量,才能完成职业角色所赋予的使命,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权威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激励?(略) 二、激励的本质怎样理解?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所以我们认为激励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过程,它所研究的是刺激、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价值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类型与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价值澄清、价值引导和价值追求的过程.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因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不同类型与模式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结果是迥异的.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人自身,一切教育创造性的活动最终只能是对"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增进.  相似文献   

11.
信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类的一切交往活动之中.信任也是教育场域中最基本的关系,存在于一切教育互动中,从信任中显现出来的是以关系为本的教育世界.建构师生相互信任的教育场域,有着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简化教学复杂性、促进教学创新、完善教学秩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翔 《教学研究(河北)》2011,34(2):30-32,60
信任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类的一切交往活动之中。信任也是教育场域中最基本的关系,存在于一切教育互动中,从信任中显现出来的是以关系为本的教育世界。建构师生相互信任的教育场域,特别作为一种实践智慧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有着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简化课堂教学复杂性、促进教学创新、完善教学秩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胡伊青加在其著作《人:游戏者》中从文化学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了游戏活动具有的独特本质与特性:自愿性、虚拟性、非实利性、封闭性、游戏规则的权威性与游戏形式的可审美性。他断言人类是以"游戏者"的身份存在于世界中,但游戏并不是人类所专属的,游戏的存在是与一切生命形式的心灵或精神相伴相随的。游戏比人类的文明更古老,文化产生于游戏之中,真正的文明离开游戏乃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的理论颠覆了长期以来的"人性观"与"文化观"。这也引发了对承载着文明与文化传播重任的教育的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中的"人"等在胡伊青加的游戏理论中又具有了何种解读?  相似文献   

14.
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教育本质,会发现"教育本质"是不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多么巨大,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现象,我们没办法用"教育"一词来海涵一切教育现象,从而我们也不需要去寻找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本质的定义。我们应该以后现代主义提供的新的视角与方法,来审视一切教育问题,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赶上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社会观教育的意义 社会观指人们对社会的基本看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经济、政治、道德关系是最基本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比较注重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或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关系的研究.这固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却显得较为薄弱.实质上,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重要的.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深入研究,研究文化的教育功能,研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与制约,研究教育的文化功能与价值,有助于我们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与职能,避免对教育本质与职能的认识上的浅化与窄化.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就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作些探究.以求教于读者.一、文化: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原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今天我们所说的"文  相似文献   

17.
了解教育首先要了解教育的本质,而对于教育的定义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教育本质论证早已全面展开,而在这种情势之下各执一词,虽最终尚未得到统一的说法,但已经将教育本质的研究推入了"显学"之列。本文就定义教育本质这一问题进行了归纳,并且提出一点对于定义教育本质的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本质”之乱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一切教育实践的根本前提。成有信认为,“全部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哲学,都在从不同角度讨论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了对教育的基本理解,直接决定了对一切更加具体的教育问题的理解。只有明确了这一问题,所有对教育的话题才有了共同的前提和共同的语境。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生命场域"是指在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中介,以学生生命自由张扬与完满发展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学生生命场域作为教育场域的子场域,具有区别于其他场域、其他视角的特征,即社会性、相对客观性、角色多样性、主体间性以及对话性。同时,学生生命场域不仅是一种本体论的承诺,更是一种研究视角,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项以信仰为基础的公共活动,这种信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哲学信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