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帝将人的眼睛安放在前面,就是要告诉你:向前看吧,生活的路永远在前方!——题记一位著名的走钢丝表演者,在纤细的钢索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并顺利地到达了终点。事后,记者问他:“您的技术如此娴熟,有什么诀窍吗?”他回答说:“有,那就是永远向前看。”生活中,拥有和失去都是正常的,而你的目光却可以投向任何地方,因此,很多时候,决定未来的不是你所拥有或失去的有多少,而是你目光所注视的方向。当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感,一些曾经拥有过的东西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目光投向前方。陶渊明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相似文献   

2.
上课的时候,一位女同学支吾了半天,也没有回答出我提出的问题。我就用探询的目光看着大家,问道:“有谁能够帮助她?”话音一落,班级顿时像炸了锅一样。“马力,快点!老师都说了,帮助她!”“马力!马力!”刹那间灌进我耳朵最多的字眼就是“马力”。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老师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在我心中,老师就像宽广的大海,有着博大的胸怀,我们就像鱼儿一样自由地生活在您的怀抱中。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用您的爱心,关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还记得我在体育课上把脚扭伤的时候,是您带我去的医务室:别的同学欺负我时,是您和我谈心,让我更有自信!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学到了怎样关爱他人,怎样躲避灾难,怎样做才是对生活有意义的。老师您生气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您是为我们能学习得更好!不过我还是想告诉您,您笑的时候才最美丽!  相似文献   

4.
班超 《少年文摘》2011,(7):64-65
真的难以置信,他竟如此有才华!一年的时间,我怎么就没多花一分钟瞧它们一眼呢?形象点说,在这所中学里,我的班级就是一个"垃圾存放场"——很多老师都这样说。那天,一位老师走进我的教室说:"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孩子,我想,您会喜欢他的。"这句话委婉指代的是:"我需要把一个被其他老师踢出来的‘坏’孩子放在你的班里。"我叹了一口气,回答他:"那好吧。"然后,乔希走了进来。  相似文献   

5.
说出来说也许不会相信,尽管小学自然已经学过,现在的教材也正在讲,但城市里的学生还是分不清水稻和小麦。那天是学校的活动选修课,因为春天提前来临,我便将我班的学生带到学校周围的田野里。在孩子们嬉耍的时候,一个同学指着地里的小麦苗问我是什么。我怔住了。于是连忙叫另一位学生来回答,结果他也不知道。更糟糕的是,最后只有一个学生很谨慎地说是小麦苗,但遭到一片反对声。短暂沉默后,有同学说:“老师,您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看来只能我说了。告诉他们现在看到是小麦苗,还告诉了他们小麦和水稻的区别。但我没有把答案全部给学生,而是乘机…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常说,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整个世界;每一位杰出人物的身后,都有一位杰出的母亲。人们也许会问:比尔·盖茨这样一位旷世奇才,他母亲对其教育和影响是什么呢?1975年,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在母亲节的那一天,他用斜体英文在贺卡上写下了一段话。这段话即使算不上是回答上面问题的标准答案,却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母亲的眷眷之情,也可以从中看出母亲对他教育和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尔·盖茨在贺卡上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  相似文献   

7.
圣徒     
我年轻时,有一次曾到山那边静静的树林里拜访一位圣人。当时,我与他正在谈论着美德的本质。一位盗贼疲惫不堪、脚步趔趄地沿山路走来。走进树林时,他在圣人脚下跪倒,哀求道:“啊!圣人,我要得到您的安慰!我的罪孽已成为我的重负了!”圣人回答:“我的罪孽,也成了我的重负了。”  相似文献   

8.
当我还在您的肚子里的时候,妈妈,我就听见您对爸爸说:“我们这一生也就这样了。等我们生下这个孩子,一定好好培养,让他来实现我们这辈子未能实现的梦想!”听完您的话,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曾经我是那么地渴望出去,我从您缓慢优雅的咀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对一学生家长说,“我在上历史课的时候,问你们的孩子圆明园是谁烧的,你们的孩子回答说不是他干的!”学生的母亲抢着回答说:“我  相似文献   

10.
【寓言故事】有个年轻人,一直到三十几岁都从来没有笑过。他找到苏格拉底,请求哲学家帮助自己,让他体会一次快乐的感觉。苏格拉底认真地问道:请仔细回忆一下,关于快乐这个词,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年轻人回答说:我记得5岁的时候,城里一位巫师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被复仇女神的灵魂附体,他永远都得不到快乐!'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笑过。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之友》2010,(3):24-24
从小时候起.母亲您就信仰着“慈母多败儿”的宗旨.一直严厉地要求我。由于有您的理智和成熟,年少无知的我在您无数次的回答“不”中,避免了很多无法挽回的错误,也学会了如何处事待人。  相似文献   

12.
少说几句     
有位知名的大学教授,不但以显赫的学术成就享誉社会,他的待人修养,更是深获众人好评。一个朋友问他:“教授,您为什么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得那么好?难道您从来都不会生任何人的气吗?”教授说:“会啊!当然我也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当我盛怒之时,我的讲话绝不超过三句。”朋友不解。教授笑着回答:“因为当一个人生气时,往往会失去理智,意气用事,讲出来的大多是‘气话’,甚至是‘错话’、‘脏话’……到时免不了坏事。所以,为了不让怒气坏了正事,在生气的时候,我宁可克制自己少说几句话!”朋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人,要懂得说话的…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  相似文献   

14.
二月河 《教师博览》2012,(11):37-38
老师:您好!自六岁起我就从家里走近您,离开您的时候我已是青年,其问总有几十位老师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我是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家”了,你们那一双双焦灼、期待、喜悦,有时有点憎恶的目光,还总在我的脑海里闪过:  相似文献   

15.
陈世明 《江西教育》2004,(20):44-44
班上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您还记得上学期那件事吗?那时刚打下课铃,您正准备走出教室,小明(化名)小声地问了您一句话。您不但不回答他,还像他那样口齿不清地学了一句。当时.我真想跑到您面前对您说——老师,您不应该这样!但我的胆子太小了,我没那个勇气。老师,难道您不觉得您不配当老师吗?小明他天生就是那样说话的。您作为他的老师.应该帮他克服缺陷。可您这是在害他,而不是在帮他……  相似文献   

16.
应邀到一个兄弟学校去参加艺术节.教师百人大合唱的时候,我注意到倒数第二排有一位男老师几乎始终都没有开口,第一首歌如此,第二首歌依然如此;好不容易看他开了一次金口,口型却跟别人完全不同.我在心里暗暗跟自己打了个赌,试图透过这个细节读懂这位教师的为人. 我悄悄问这所学校的一位主任:"那个老师,嗓子没问题吧?"主任说没问题.我继续问:"他教什么学科?"回答说:"数学."我不依不饶:"他当班主任吗?"回答说曾经当过,现在不当了.我于是壮着胆子说:"这位老师,数学教得不怎么样吧?班主任是被撤掉的吧?平日里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吧?没有谁愿意跟他教同一个班级吧?"我一连串抛出了这么多问题,把那位小主任惊得嘴巴越张越大:"您,早就认识他吧?"我笑了,说:"我不认识他,但我会相面."小主任说:"真的假的?那您相面可太准了!他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大刺儿头!教数学,愣能把‘有理数’讲成‘无理数’;好端端的一个班,一到他手上,立刻就‘化神奇为腐朽’;他已经连续教了11年七年级了,谁当他教的班的班主任谁头疼,有个教语文的班主任就曾找校长哭诉:‘校长啊,求求你,你要是实在不能给我们班换数学老师,以后就让我兼着我们班的数学课吧!’唉,这个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一身臭毛病!"  相似文献   

17.
从小时候起,母亲您就信仰着"慈母多败儿"的宗旨,一直严厉地要求我.由于有您的理智和成熟,年少无知的我在您无数次的回答"不"中,避免了很多无法挽回的错误,也学会了如何处事待人.  相似文献   

18.
辛老离开我们了 ,但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不会磨灭的。我仿佛仍然看见他从校园散步归来 ,一身朴素的衣着 ,一口很浓的山西口音 ,我们又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讨论问题。有人曾经问我 :您这几年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 ,谁是您的导师 ?我回答说 :就是他 ,辛老。我上小学时 ,从辛老编的课本上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等见到他的时候 ,我已经在兰大工作了十几年。那还是十年动乱时期 ,他从师大调到兰大 ,是学校的负责人之一。一天 ,办公室说辛老找我 ,我心里有点紧张。见面后才发现 ,这位延安来的老干部、“大领导”原来是一位十分亲切的老人。他看到我在学…  相似文献   

19.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皮球掉进洞里,你该怎么办?同学们,请回答。"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第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把水灌进洞里,皮球就浮到水面上来了。"  相似文献   

20.
笑不笑由你     
党同伐异刚上大学时,新闻系的一些新生由于不熟悉环境而经常迟到。有位教授对学生迟到特别不满,并表明不接受任何理由。一天早上,一位女同学又迟到。教授显然十分不悦,质问那位同学为什么迟到。她战战兢兢地回答:“对不起,我排队买您编写的新教科书去了。”教授听后,目光扫视班上其余的人,问道:那么,你们为什么没有迟到?不懂就问放学后,嘉嘉拿着一份未及格的试卷给母亲看。母亲看后,不耐烦地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懂就问老师。”嘉嘉说:“我问过了,可老师就是不肯告诉我。”母亲气愤地说:“哪有这种事?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