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对幼儿健康的关心程度,结果表明:教师关注程度最高的是幼儿心理、安全、情绪、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家长关注程度最高的是幼儿心理、安全、营养、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及情绪;教师关注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而家长的关注则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2.
幼儿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命教育的课程也开始引入我国内地.本文就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下实施生命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幼儿进行了认知理解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表明,家长和教师希望幼儿具备调节情绪情感的技能,希望幼儿了解死亡的概念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但他们同时又担心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给幼儿的心理带来阴影.这种矛盾心理是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态度碰撞的体现.访谈表明,中班幼儿已掌握死亡概念的一些客观内容.因此,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采用幼儿、教师和家长能接受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278名幼儿和家长为对象,分别调查了家长的亲职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家庭亲职教育需求水平整体偏高、需求强烈。其中教养知能需求最高,社会资源需求最低;幼儿入园适应整体情况良好,适应最慢的是情绪方面。家长亲职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成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调适和教养知能需求与情绪情感适应成显著相关;沟通社交需求与生活料理、情绪情感适应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278名幼儿和家长为对象,分别调查了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家庭亲职教育需求水平整体偏高、需求强烈。其中教养知能需求最高,社会资源需求最低;幼儿入园适应整体情况良好,适应最慢的是情绪方面。家长亲职教育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调适和教养知能需求与情绪情感适应呈显著相关;沟通社交需求与生活料理、情绪情感适应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人对某一事物的感应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一种本能反映。人的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3~6岁的小朋友属于幼儿时期,情绪极其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化很大。幼儿多变的情绪,常使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成人们无所适从,倍感头痛;也给老师带来许多烦恼。因此调节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学会用理智来控制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教师、家长如何调节幼儿的不良情绪呢?一、宣泄调节法幼儿情绪很不稳定,有时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比如:有时因家长没给他们选择其所喜欢的衣服而大哭大闹,甚至不愿上幼儿园;有时为…  相似文献   

6.
刚从熟悉的家庭生活进入陌生的集体生活,每个小班幼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绪。受幼儿自身生理发展和社会经验的影响,对于幼儿常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化特征,教师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必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交往和自我发展。小组活动是满足幼儿此阶段心理需求的良方,区域活动是幼儿情绪发泄的理想场所。我们在班级一角开辟了“快乐区”,以趣味体育游戏为载体,提供无伤害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的宣泄、缓冲,让他们体验活动的快乐,从而达到情绪平衡,并形成积极情绪。教师在区域设置中主要通过洞察幼儿行为、了解幼儿需求,创…  相似文献   

7.
心理理论对幼儿情绪理解力的作用有:对情绪情境的正确分析,提高了幼儿的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基于愿望和信念的心理推理,提升了幼儿对情绪产生原因的判断;对冲突情绪的合理疏导,促进了幼儿对情绪表现规则的认识。教师和家长可运用心理理论对提高幼儿情绪理解力进行指导:组织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幼儿对情绪的识别能力;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丰富幼儿自身的情绪体验;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分析他人的情绪状态;依托语言沟通交流,促进幼儿正向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9.
幼儿心理安全需要及其满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文教资料》2008,(31):133-135
心理安全需要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需要,深受人本主义学者的重视.然而,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的心理安全需要往往遭到教师的忽视,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帮助教师认识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重要性非常必要.此外,还应指导教师如何从情感关注、环境支持以及促进幼儿同伴交往三方面来满足幼儿的心理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8名3~6岁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考察隔代教养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极情境下,隔代教养和亲子教养方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隔代教养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祖辈在允许幼儿发泄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其控制发泄的程度,以免幼儿走向任性或自我中心,并应向幼儿示范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好榜样;应为祖辈学习如何教养孙辈提供学习资源与场所,如开办祖辈家长学校等.  相似文献   

11.
以自编留守幼儿安全问题问卷对河南省多个城市1989名农村留守幼儿安全问题现状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守幼儿都存在物质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心理安全更需得到特别关注。留守幼儿安全问题受到父母务工情况、回家频率、文化程度、看护人职业及幼儿入园情况等因素影响。要减少农村留守幼儿安全问题,应提高家长安全意识,加强幼儿园建设,并呼吁社会给予留守幼儿安全问题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4-2-1家庭环境中,家长较为娇惯他们,所以他们普遍有着心理脆弱、独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不强等问题,有些幼儿还存在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问题。这些状况如不重视将会对幼儿造成一生的影响。为了让幼儿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文章结合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创设了以健康为主题的研究性区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接触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引发了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544名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借助《儿童屏幕暴露量表》和《家长媒介干预策略问卷》调查幼儿的电子产品接触情况、家长媒介干预方式及二者关系。研究发现:幼儿电子产品接触情况不容乐观;家长对五种媒介干预方式加以应用,其中禁止使用的应用程度最高,建立使用规则的应用程度最低;监管、禁止使用和建立使用规则对幼儿电子产品接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三种方式对幼儿电子产品接触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由此,提出以下建议:幼儿电子产品接触程度有待改善;借助控制类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幼儿的电子产品接触程度;应充分了解和发挥不同家长媒介干预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幼儿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教师及家长关注的重点,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成长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时期。对幼儿安全的教育是所有幼儿监护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安全意识淡薄,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很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就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并使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在活动组织与进行中,《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本文从教师态度和情绪辅导两方面对幼儿的情绪问题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提高幼儿入园适应能力正引起幼儿园、家长的广泛关注.顺利入园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良好开始,但是据观察和调查,很多幼儿入园时会出现自理能力差、饮食不适应等症状,影响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怎样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成为新入园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就家长、教师以及家园共育这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关系攻击行为是一种基于关系的伤害行为,虽然在幼儿期就已有所表现,但容易被教师、家长忽视.关系攻击行为会导致攻击幼儿和受攻击幼儿产生一系列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对幼儿关系攻击行为的干预可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来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利于营造安全的社交氛围,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情绪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成长十分重要,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幼儿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功能。幼儿对于自己所处环境感知的情绪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焕发教育活力;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开展一些有趣有益的活动;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苏春花 《广西教育》2004,(3A):43-43
情绪是人对某一事物的感应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一种本能反映。人的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3—6岁的小朋友属于幼儿时期,情绪极其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化很大。幼儿多变的情绪,常使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成人们无所适从,倍感头痛;也给老师带来许多烦恼。因此调节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学会用理智来控制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教师、家长如何调节幼儿的不良情绪呢?  相似文献   

20.
王茜 《教师》2019,(16):117-118
文章以入园适应为切入点,讨论了混龄班级中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特殊性、生活常规培养的内容以及常规培养的几种方法,认为混龄班级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上有其优点及挑战,教师在生活常规的培养中应关注幼儿刚入园的情绪及心理需要,且在常规培养的方式上要灵活采用榜样法、儿歌法、游戏法,充分利用混龄班级大带小的优势,把小班幼儿的心理适应放在首位,巧妙利用常规培养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