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作为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民间行为规范,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一种"准法"规定。它不仅在调节哈尼族主体行为规范、维持哈尼族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梯田的保护中展现出不一样的功能,它通过对梯田系统中核心要素的保护来实现梯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哈尼族主体对生计方式的选择更加多元,单一的梯田耕种已经不能满足哈尼族主体的发展需求,梯田在哈尼族社会日渐失去重要性,梯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梯田保护不仅仅需要资金扶持,更需要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的行为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梯田耕作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从现代文明角度看,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形成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梯田文化制约和影响下的哈尼族地区相对滞后、保守。然而,今天对以梯田文化为轴心的哈尼族地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将成为引导哈尼族人民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制度演化对技术传播和扩散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关地方史料记载,大部分哈尼族土司都组织民众开挖梯田和水沟,以供屯垦戍守。历史上大多数工程量较大的哈尼梯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是由土司组织实施的。哈尼族地区的梯田水利管理一般是依据其产权来决定的,谁拥有谁管理,并获取一定的报酬。明清时期哈尼族土司与哈尼梯田水利技术成为当地经济演化的"组织"和"技术"两项演化元素,并且构成了具有互动反馈关系的演化因果关系。哈尼梯田水利技术正是"哈尼梯田"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梯田耕作是哈尼族物质生产的核心内容。哈尼族在长期的梯田农耕过程中结累了相应的耕作技术、管理方式以及梯田生态机制。但20世纪下半叶,农村社会体制的变迁、人口大幅度增加、市场经济、农村劳务输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哈尼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梯田传统农耕机制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传统医药文化是哈尼族优秀文化“梯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哈尼族“梯田文化”最具产业化发展前景的要素。论文根据哈尼族传统医药的特色、现状及红河州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对红河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切合实际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元阳梯田     
《课外阅读》2013,(15):67+66
<正>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世世代代的哈尼族人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传统医药化是哈尼族优秀化“梯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哈尼族“梯田化”最具产业化发展前景的要素。论根据哈尼族传统医药的特色、现状及红河州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对红河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切合实际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尼阿多天梯     
<正>在遥远的滇东南,在奔腾不息的红河两岸,在巍峨绵亘的哀牢山中,有一片仿佛被施了魔法的神奇土地,那就是红河哈尼梯田。远古的哈尼梯田,既出自造物主之手,也出自哈尼族人之手。古老而神奇的元阳,为红河州哈尼族聚居大县,是哈尼梯田核心区,是哈尼族人的故乡。哈尼梯田充满高山河谷,布满原野大地;山重水复中,近二十万亩哈尼梯田,蔚为大观,被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观”。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梯田灌溉管理系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农田水利是梯田稻作的命脉和灵魂。梯田的开垦和沟渠的开凿与管理方法显示,传统的哈尼族梯田灌溉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对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是红河流域哈尼族梯田生态文化的生命"血源",梯田灌溉系统是梯田生态文化的"血脉"。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始终贯穿于哈尼族整个生态系统中,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云南哈尼族梯田是文化生态学的典型范例,也是哈尼族文化的本根。节日庆典是哈尼族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展现的重要载体,也从根本上从属于梯田稻作礼仪,它既是世俗的节日,又是梯田农耕程序的标志。因而梯田农耕祭祀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人们把村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愿望融入宗教情感之中,一代复—代虔诚地举行古老而简单的农耕祭祀礼仪,使这种宗教祭祀成了梯田文化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12.
对红河哈尼族来说,糯米饭不仅是美味食物,而且还是民族精神的支柱。红河哈尼族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梯田稻作文化,成为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典范。而且至今仍保留有与梯田稻作相关的祭祀、风俗、礼仪等,其中,糯米祭祀神灵是中国传统的稻作祭祀文化中的古老习俗。这一习俗至今仍然保留在红河哈尼族祭祖、祭山、祭寨神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祭祀活动中,成为研究我们稻作祭祀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哈尼族梯田经过千百年耕作,成为云贵高原上经典的人工湿地,它在蓄水防旱、调节气候、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降解环境污染、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生态功能.哈尼族梯田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民众参与为核心,以原地保护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既能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又便于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元阳多彩的哈尼族梯田文化和特有的大地艺术景观,具有浓厚的原生态文化味道。所以,建立元阳哈尼族梯田文化生态博物馆,实施"保护性开发,政府主导、学者指导、企业介入,社区参与,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实行效益回报"对策,有利于哈尼族梯田文化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梯田农耕与哈尼族饮食文化——以哈尼山寨箐口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主要从事梯田农耕,其饮食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从哈尼山寨箐口村的调查可以看出,哈尼族的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食,以梯田农耕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副食和饮料为辅,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6.
封闭的生存环境和滞后的社会发展使哈尼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较好的保存。色彩尚黑、款式短露、风格华贵是哈尼族传统服饰的主要特点,与其宗教信仰、梯田文化、历史发展、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哈尼梯田"的内涵、起源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有一些误解甚为流行,以讹传讹。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明确了中国田制史上"水田""山田""梯田""哈尼梯田"等概念的内涵,探讨哈尼梯田的演化路径,认为滇南哈尼族地区"森林—水源—村寨—梯田"四位一体中的"哈尼梯田",包含"人""技术""生态"三个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周延。发源于江南的稻田"精耕细作"模式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创造,"哈尼梯田"就是这一模式在滇南哀牢山区扩散、传播和演变的结果,而且可以说是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极致。  相似文献   

18.
森林经济是以森林作为全部或部份要素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森林及其附加的生产、交换或消费等经济活动。在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循环共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是哈尼人的摇篮,是梯田文化的源泉。哈尼 阿卡族以森林为中心的图腾文化具有生态文明的特征。梯田农耕经济和森林经济是哈尼 阿卡族经济生活中两足鼎立的二大支柱,而森林经济是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成分,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新发展,是21世纪哈尼 阿卡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哈尼餐饮业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哈尼族菜肴丰富多彩,尤以十月长街宴最为著名,前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翻译哈尼族各种美味菜肴,亦成了宣传哈尼族文化的名片之一。如何实现交际翻译的目的,向游客提供明了易懂的菜肴信息,并诱发消费者的品尝或消费欲望,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旅游业发展,成了较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元阳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农业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广 《地理教育》2011,(11):23-2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了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