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克卢汉在他的经典著作《理解媒介》一书中,用无数的例子在说明一个观点——"媒介即人的延伸"。他的笔下,印刷媒介、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音乐广播是听觉的延伸,汽车飞机是人脚的延伸,而电力技术甚至是人类中枢神经的延伸,现实社会中所有的媒介都是人感觉的延伸和拓展。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媒介使得人体得到延伸,都会改变人类感觉的平衡状态,由此会进一步产生对于外界的不同认识和反应。在麦克卢汉的观点里,媒介所带来的一方面的感知的延伸和拓展必然会导致另一方面的消减和衰退,由此使得感知在一个新的层面重新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2.
这天上语文课时,山羊老师拿着一些作业本走进了教室,大家都知道这些作业是反面例子,谁都不希望那里面有自己的作业本。山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词——"不是"和"不只是",之后念了一句话:"我们不是成绩好,而且劳  相似文献   

3.
《"教育装备依赖"现象分析》的主题应该是反对教育技术的"过度"使用,作者使用的说法是"教育装备依赖"。本人更愿意认为"依赖"是一个中性的词汇,它只表示对某个事物的依靠和借力。如果作者是反对教育技术的"过度"使用,其观点很容易被读者接受,什么东西一过度肯定就出现不适,但是这个理念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相似文献   

4.
<正>《娱乐至死》的观点无疑是"技术至上"的,过分突出技术的作用,强调宏观的、结构性的实践,忽视了历史和社会中的个人实践、个人能动性。媒介作为话语实践形式的一种,只是承载和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冰山一角,在媒介之外,有着人类实践形式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可见,养成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快速增长,媒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与媒介"打交道"已经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媒介素养作为一种生存技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媒介素养教育进入学校的课堂也"迫在眉睫"。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作为独立的课程进入学生的课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9,(4):102-103
<正>去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当代美国评论》杂志社召开的"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境况"理论研讨会。在会议中,我提出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法律拟制问题,曾经引起激烈的讨论。大家知道,高新科技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世界,它们早已不再只是科学领域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媒介技术史和教育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试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律,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从符号、载体、复制方式和传播特征等四个方面来界定一种"媒介技术"。其次,利用这个四维度的"媒介技术"定义,分析了人类媒介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口传、手工抄写、印刷、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第三,在教育史和媒介发展史提供的大量历史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提示我们,一种"新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记录和表达"事实"的方式,并进而引起了学术探索和教育传播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论媒介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教育从"保护主义"范式走向"不伤害主义"范式是现代媒介发展的必然."不伤害主义"媒介教育是信息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媒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媒介伤害日益增多的现实,媒介教育研究需要从专门的传媒研究领域拓展开来,道德教育领域应加强对媒介教育的研究,媒介教育需要走向普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这是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触碰到学生的心灵,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单单只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者,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自信地绽放在学校的大花园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去探索。如何让学  相似文献   

11.
<正>大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改革中国教育?中美教育区别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视了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技术是一个领域还是一个学科,这是一个国际教育技术界一直有争议的问题。以汉纳芬、海涅克、伊利等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一个连名字都不确定的学科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学科,因为教育技术还有许多别名-包括教学系统开发,教学设计,教育工程,所以,目前教育技术还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伊利认为在以教学技术或教育技术具名的这一个领域内,关注重点的  相似文献   

13.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这是目前在中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方式.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都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有关"新闻"的内容应该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大众媒体信息已经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近印刷文本,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警惕大众媒介文本对经典文本的消解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对于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毕竟失于简单.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都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门学科,一方面,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为整个教育实践方式所规训;另一方面,教育学只是人类理解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教育却是教育学目前可能拥有的唯一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6.
近一百年大众传播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人的异化程度和异化方式有新的变化,本文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大众传播学中"媒介即人的延伸"及"拟态环境"的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大众传播过程中异化的延伸和放大现象,并提出了"拟态(信息)环境生态失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牟勃 《大学生》2014,(6):40-41
正春天,流传着一句话,叫"三月赏樱,唯有武大"。其实,单纯的樱花并不能让人趋之若鹜,花都是一样的花,只是所在的地方不同罢了。能让这个"唯有"变得名符其实的,事实上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武大校园,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的武大早期建筑,正是这种人文气息的灵魂。樱花城堡——女生住在全国重点文物里大家都叫她樱花城堡,但我还是喜欢叫它"老斋舍"。谁都知道,武大有一群女生,她们住在全国重点文物里。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科学研究人人可为"的提法时下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我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从蓬勃兴起至今也不过只是20余年的历史。"教育科学研究人人可为"的观点真的能够成立吗?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来讲,这个观点都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麦克卢汉认为,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引入尺度的概念,媒介的内容和形式相分离;媒介是肢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媒介成为划分文明历史时期的标志;媒介有"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区分。媒介即尺度,是理解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叫"大家"?我觉得真正的教育大家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是儿童。所以李吉林尽管已经过了70岁,仍拥有一颗儿童的心。她根本不需要去选择和孩子交往的方式,因为她一个眼神、一个姿态、一句话语,都是儿童的方式,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是成人之父"。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