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元前后的几百年间,从东太平洋向西横过亚欧大陆,几乎同时出现了四个大帝国——汉朝的中国、贵霜、安息及罗马。在历史上蔚为奇观。地处安息(即帕提亚)和汉帝国之间的贵霜帝国,是由我国甘肃境内古老的游牧民族月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公元一世纪迄二、三世纪,大月氏贵霜帝国国势臻于极盛,其统治范围包括现在苏联中亚的几个加盟共和国以及  相似文献   

2.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5-28
公元1至2世纪是世界古代史上四大帝国(东汉王朝、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著名的中西贸易之路——丝绸之路因贯穿于这四个帝国之间而畅通无阻,交易物品之多和四大帝国的繁荣昌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元1至2世纪是世界古代史上四大帝国(东汉王朝、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著名的中西贸易之路——丝绸之路因贯穿于这四个帝国之间而畅通无阻,交易物品之多和四大帝国的繁荣昌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从公元前4千纪中后期人类文明产生起,历经数千年发展,到公元前1千纪中后期,在亚欧大陆文明区,先后产生了波斯、马其顿亚历山大和罗马等帝国,到公元前后,形成了从东方的秦汉王朝,经印度北部的贵霜帝国、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帕提亚帝国,到地中海区的罗马帝国并立的局面。这些空间广大的古代帝国是如何形成的,为维护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各国有哪些基本做法,它们是否有共性,本文尝试围绕上述问题做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兼职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小城镇支撑、容纳能力有限,农民在就业和生活方式选择上面临两难困境,兼职仍然是多数农民的选择。建议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一是确保部分农民能有效有序向城镇转移定居,彻底减少农业人口;二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报酬,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最终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城镇住房、城镇公共服务与农村土地直接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在失业、年老遭受各种意外风险时在城镇中的生存能力,进而影响其定居重点镇的意愿。本文以在福州13个市级以上试点镇中随机选取的390名农业转移人口为问卷调查对象,实证分析了住房、社会保障与农村土地等关键因素对其定居重点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定居重点镇意愿与能力,实现其城镇融入。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世纪,中国古代民族大月氏西迁中亚建立了一个领土广大的帝国———贵霜王国,该国同中国在历史上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外学者就已开始重视并研究这段历史,但由于史料的匮乏与差异,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从族源、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对贵霜王国与古代中国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辽朝,是十世纪初由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在我国北方所建立的地方政权,辖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的地域,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契丹族是古代北方鲜卑族的后裔,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政权的建立,契丹人也由畜牧、渔猎生产为主转向了以农业、畜牧生产为主,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同时,各种手工业也不断地兴起和发展,促进了辽王朝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去的罗马帝国传统向近代文明过渡的初期,即中世纪早期的四、五个世纪里,欧洲不仅无法与处于盛极一时的中国唐宋帝国相提并论,即使与其邻居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的阿拔斯帝国相比,欧洲人也是异常落后的。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物物交换普遍取代了货币,农业产量低下。普通群众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8):75-80
牧民定居后实现有效的再社会化是牧民定居工程能顺利推进的关键。然而在定居工程推进过程中,牧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农业知识和农耕技术,分配的土地大多只作为家庭畜牧业的附属资源,导致牧民难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政府应根据不同的定居形式和土地的区位特点,引入多种土地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定居牧民家庭经济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牧民定居工程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从2003年至今制定了许多政策着力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而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就是让农民有更多机会在城市发展、工作、定居,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促进城市化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南詔是公元八世紀我国西南以“烏蛮”蒙氏为首的各少数族所建立的。早在南詔以前八百余年的西汉,现今云南境內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滇部落已经从事定居的农业耕作,和关中蜀郡南来的汉族商贾发生极为频繁的接触。此后不久,西部以洱河地区为中心的雋、昆明各部也改变其“随畜迁徙”的游牧生活,逐漸定居并經营农业。由于長期的經济文化交流,滇池地区的少数族在公元三世紀初叶出现了“四姓五子”等  相似文献   

13.
一、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是用工程手段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效率,以加速农业迅速发展的一门新技术。 自有农业就有农业工程,我们的祖先把野生植物培育成栽培植物后,就由流浪生活转入定居。同时把野生动物驯养为家养动物而发展了饲养业。人类从此结束了终日巅沛流离和野兽殊死搏斗才得一饱的原始生活。然后用木棒、骨头、石头等开凿山洞,搭起草棚保护家畜,进行刀耕火种,这是原始农业工程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青锋 《特区教育》2009,(4):30-33
古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5.
周老认为,产生地主的主要原因,是周初的农业进步。他对周初农业进步的原因作了以下分析: 1、周人早是耕稼的部族,各自部族在周天子的名义之下,有一定的土地经营定居生活,于是农业发达。 2、周人在长期战争中,将战败的部族成为奴隶,陆续被编配在农场上耕作,  相似文献   

16.
《等待野蛮人》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环境的制约,是一部寓言作品。小说中充满后殖民研究者所关注的多种问题,如:种族、身份认同、霸权等等。通过解读帝国殖民话语所建构的虚假的“他者”以及被压迫者做出的反殖民话语抗争,得出结论:被帝国压迫的人要想生活在帝国强加于他们的历史之外,必须要勇于挑战殖民话语。只有完全脱离霸权帝国的统治,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宽容和谐理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广泛传播了城市生活方式和罗马文化,促进了帝国社会和文化转型。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自治制度,解决了兵源和官吏短缺问题,巩固了帝国在行省的统治,促进了帝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凯尔特人的文明开化;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但是政治因素的介入和过度忽视经济基础的作用。片面追求生活方式城市化.造成城市财政困难,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法与文献法对藏区牧区定居示范村江巴村体育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藏牧民定居是江巴村体育环境改善的有力支撑,但牧民定居与体育环境构建尚处于低层次阶段,要实现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体育组织管理,依托旅游业推动体育社会化,转变体育观念、意识,提升牧民的生存能力与社会生活水平,为实现体育对藏区牧民定居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在古罗马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古罗马早中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罗马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古罗马王政时期到共和国中期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罗马早中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为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古罗马农业的发展形成了欧洲以后的农业格局雏形,奠定了以后欧洲农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早期殖民帝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5世纪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欧洲的海外扩张。欧洲殖民主义历史经历了两个重叠的循环:一是1500—1830年重点在美洲的定居殖民,一是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重点在亚洲非洲的占领统治。这儿,19世纪上半是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或分水岭。历史学家因而把15—19世纪上半叶欧洲强国主要在美洲的定居殖民称为“早期殖民帝国”;19世纪上半叶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