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发展的过程,出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潮。有机性和内在关联性、整体性和具体性、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是生态哲学的基本价值观。依据后现代生态哲学的价值观,我们对传统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批判。笔者认为,二元归一于“生态本位”,由此进行教育目的生态价值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纠正现行的适应性教育的弊端,必须强调人才培养的超越性。在人才知识能力的教育培养方面,要把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创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和中心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的价值观方面,要把教育服务社会,服从社会现实需要与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和对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杜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过程,就是促进他们不断地生长过程。教育者不能在儿童生长之外为儿童预设教育目的,生长必须在生活中展开。民主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生长的最好条件,因此,通过教育来创造一个民主的社会是对儿童进行控制的最佳方式,学校应是一个雏形化的社会。在民主社会里,儿童生长和社会发展是和谐共生的,我们必须摈弃那种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维。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个体价值观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价值观教育。当前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者时常戴着面具训导学习者;知性色彩浓厚、人文性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价值观教育的困窘乏力;学校价值观教育在方法与内容上有错位之弊;家庭与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上未能拧成一股绳。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是:转变教育者的角色——由主宰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倡导走向人本与体验的价值观教育;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加强家校协作。  相似文献   

5.
姜南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18-118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否则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所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来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切实加以改进。而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当前,尤其要着力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任务观、主体观、方法观和质量观。即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新价值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观,确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和个性有机结合的新任务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确立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辩证统一的新主体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观,确立教育者活动方式与受教育者活动方式有机结合的新方法观;…  相似文献   

7.
论加入WTO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是21世纪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文章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有关对策,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应对入世必须确立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变革;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完善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育价值观就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来看,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区别。实然教育价值观是实际指导教育实践的价值观,是对教育行政和教育专家提出的“应当这样”的应然教育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应然教育价值观关注有加,却对实然教育价值观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明确地提出来讨论。实然教育价值观是社会价值链的一部分,具有教育系统外部决定性、社会文化直接决定性和利益决定性等外生性特点。教育改革不能跨越社会发展水平达成超前性。推进教育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价值链整体对教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高度重视发掘社会文化中有利于先进教育价值观生长的因素和变化趋势,高度重视使先进教育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关系状况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分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如何,是衡量高等学校育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我国社会的现实环境和大学生道德人格及心理人格倾向中某些缺陷的存在,使得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带有紧迫性。要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应通过确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行基础价值观教育以及切实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职教论坛》2008,(3):35
孙杰远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撰文指出.教育在影响人力资源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教育的发展成为支撑和推动人力资源发展的根本途径。厘清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特别是教育促进人力资源生长的机理,是提升人力资源生长水平的关键。作者指出,尽管生活于相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但由于生长的路径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谋生的手段和方式不同,人力资源生长状况实际上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11.
道德健康的教育学刍议--兼议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晓阳 《教育研究》2005,26(11):23-27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 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度。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更关心适应过程和方式的伦理性。与此同时,健康的概念还赋予道德教育以新的内涵。调节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并非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促进人在道德上的健康,帮助人学会用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因而,放弃强制和塑造的方法论,接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应成为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博雅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知识渊博、品格高雅的人,为解决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偏重专业课程教学而导致的学生片面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选择。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和发展博雅教育,重塑大学理念以培养健全的人,开设博雅课程以提供全面的教育,丰富教育手段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Over the past two centuries, public education has gone through wave after wave of reform. Each succeeding wave wa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We are now poised on the edge of another major reform effort. Whether this effort continues down the path of refining and fixing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system or results in genuine renewal depends on the perspectives we choose to guide the proces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needed perspectives and presents an organizational inquiry model that emphasizes systems design as the “missing” domain that can bring about the kind of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ystems our society needs. A framework for exploring educational redesign option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它批判了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教育目的观。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多积极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5.
In the globalization scenarios we currently face, educational systems are challenged by different and sometimes competing pressures and requests. These call for a deep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rol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s. Within this context, the very concept of education has come to be understood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sometimes distort its moral and social value. In this essay, Maura Striano contends that from a Deweyan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must be seen as strictly connected to social change,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process that facilitates and supports soc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and fruitful, Striano suggests, this transformation must occur from the inside of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can only be brought about by reflective and inquiry‐based inner processes if it is to have a sound moral and social impact within the changing framework of the globalized world.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是社会公正的反映,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过程机会均等和受教结果机会均等三个方面。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通过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今天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 ,尽管陶行知的诸多设想都已实现 ,但就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 ,陶行知的某些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本文就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探讨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环境对个体而言都是外在性的影响,两者对人的影响具有自觉性与自发性、正面性与多重性、组织性与分散性的区别。当今社会,环境的新发展已对教育目的提出了许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使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着环境影响强化、教育影响弱化的挑战。我们应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社会教育市场,创新学校教育方法,最终促进教育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20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变革趋向。中国高等教育的变革也不例外地走教育市场化的道路。但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过于关注社会服务性责任①,过分强调市场化,加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致使高等教育陷入窘境,出现了诸如就业形势严峻、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论文仅从高等教育价值的视角,反思市场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职责和行为,强调高等教育市场化中应尽其引导社会之责任,真正发挥高等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之目的,并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引导社会使命之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蓉 《丹东师专学报》2010,(2):28-33,42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