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这里生活着哈尼、彝、汉、苗、傣、壮、瑶、回等民族,保留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种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等外来文化的交融极为突出。红河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中原文化、外来文化和边疆各少数民族文化共生互融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历史、地理、民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红河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文化的特征,红河文化始终与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少数民族聚居的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其民族文化特色,大部分地区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红河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昭通是云南通往内地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与滇文化交流的纽带。昭通早在先秦时期就与巴蜀之间发生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并受其影响昭通成为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此后昭通与巴蜀的联系即连续不断,为以后中原王朝对云南开发和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考古学、文献资料等角度对中原与西域在先秦时期存在的联系进行了概述证明,并根据这些早已存在的联系,从经济交流、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上具体分析了这种联系所产生的影响,旨在说明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原与西域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的青铜遗址群,研究表明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既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星堆美术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结合体,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华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河西地区内迁的回鹘──兼论甘州回鹘的渊源刘再聪回鹘是隋唐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接触甚为密切,曾有大量的部族内迁,在内地偏北地区放牧居住、繁衍生息。通过与中原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不仅促进了本族的封建化进程和生...  相似文献   

6.
活动在祖国南疆的广西越人,早在先秦时期,就与中原文化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从考古材料看考古资料对研究氏族、部落、部族、民族的起源以及民族迁徙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苏联民族学家伊茨所说:“考古学材料从来也不可能和具体的民族共同体绝对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材料能帮助找到共同体,并确定类似文化因素的起源.”广西越人先民的文化什么时候开始与中原发生联系呢?从目前所知道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梗概.1979年在广西西部的百色盆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打制石器.这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的青铜遗址群,研究表明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既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星堆美术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结合体。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华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8.
根据重庆地区近30年来的考古发现资料,早在距今7500年以前,就有了外来的移民,最早移民到重庆地区的是东来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城背溪文化的原始民族,其后到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重庆地区的原始民族仍与东部各历史时期的古代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段时期里,长江中游的原始民族不断向重庆地区移民,并带来了先进的移民文化,促进了重庆地区原始民族文化的向前发展.不仅如此,从考古发现资料中,我们还明显地看到,这些由三峡东部而来的原始文化,除对重庆地区影响强烈以外,同时他们还继续沿着长江、嘉陵江逐渐向川西和川东北地区进行开发性移民,向该地区的原始民族传播其先进的文化,甚至在更远的成都平原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中,也发现有大量来自于长江中游和重庆地区同时期先民们的一些移民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于商至西周时期出现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属青铜时代,南越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广东地区有过不发达的青铜时代文化阶段,但没有出现过较成熟的国家形态和奴隶制社会,该地区青铜文化阶段的发展水平不可高估,但认为广东没有自己的青铜文化的观点也不可取。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区于商至西周时期出现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属青铜时代,南越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广东地区有过不发达的青铜时代文化阶段,但没有出现过较成熟的国家形态和奴隶制社会,该地区青铜文化阶段的发展水平不可高估,但认为广东没有自己的青铜文化的观点也不可取.  相似文献   

11.
广东、香港、澳门 (海南另有文专论 )等地区 ,古为岭南的一部分 ,连为一体 ,仅有陆地与海岛之别。其民族和文明步履基本一致。秦朝统一岭南后 ,以百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归服中央统一政权 ,内地秦人陆续徙入 ,增进了这一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末至西汉初 ,南越王国为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归服中央政权统治后亦然。汉武帝灭南越王国 ,设立郡县 ,当地居民大都成为汉朝的编户齐民 ,汉文化在该地区广泛传播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且成为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和聚汇中心 (今广州 )。东汉王朝时期亦然。秦汉时期 ,尤其是汉武帝以后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民族与文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 ,基本上已赶上中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说明了只有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 ,与海外或邻国的交往 ,边远地区的百姓生活才能比较安定 ,社会才能较快发展 ,落后面貌才能得到较快改变。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成为全国佛教发展的重点地区。北魏后,大批河西高僧或东徙或南下,对全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河西地区在佛教文化发展的同时又与中原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东北几个少数民族曾先后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接受先进的中原文化影响,逐步完成本民族的社会变革,发展起来,强大起来,从朝贡附属走向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有的甚至入主中原.中原文化影响东北的同时,东北民族文化也影响着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中华文明是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成员共同创造的,有共性也有个性.东北历史上显现的个性,即其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势必在城市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区划建制促成东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初交流、融合;"循州"和"惠州"州、府行政建制,则对隋唐和两宋时期东江文化的不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稳定性,制约和影响着东江文化开放、包容、创新性特征的基本形成;民国初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多样化,影响到东江文化新内涵的产生形成。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曾出现过一些被称为商业民族的民族,转运贸易和移民是这些商业民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中亚粟特人之所以成为商业民族,是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古代社会,特别是中古时期,粟特人是推动中原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一支最主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专题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纷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趋势。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并和中原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书院开始进入今黔东北地区。元朝时,书院逐渐向黔中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书院的兴起,为中原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给贵州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相距遥远,有山河阻隔,但自古以来两地就有着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分史前三代、春秋战国和秦汉三个时期,考述岭南与中原地区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互动的状况,发现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六朝时期江左与东北地区的交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东北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向来为史家所注目,论之已多,然而它与江左地区的交通,则鲜有所及。其实,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自古以来亦有频繁的联系与交往,在六朝时期已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种联系与交往对于东北地区和江左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均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南方和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地区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南牛和北马则是二者文化的象征符号。历史上不同的民族或与牛关系密切。或与马形影不离,二者所蕴涵的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写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