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施萍 《考试周刊》2011,(59):187-188
作者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分析了综合教学法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形式和独特优势,指出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综合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研究》已走过了 5 0个春秋 ,她是中国高等教育饱经沧桑而走向辉煌的见证人 ,也是一代又一代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对此 ,我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集体有着深切的体会。伴随着中国阔步走向世界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于 1 998年正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当中的一门基本课程 ,这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 ,也提出了急迫的新的挑战。这门课于 1 985年创建 ,很长时间里 ,全国只有少数大学系统讲授这门课 ,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地落后于其他几门课程。应当说 ,当时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门现实性较强的课.为了加强课程的理论建设,我们在教材中增设了"导论",集中阐述课程的基础理论问题;处理好坚持课程现实性的特点与增强其理论性的关系;对于课程涉及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设专题课,以此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指出,在大学的政治理论课中“应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随后,国家教委规定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为文科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理工农医类学生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为此,全国许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部分高校编写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材,相继开设了这门新的课程。我省一些高等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试  相似文献   

5.
开设《当代世界与中国》课程的构想和实践南开大学马列教学部《当代世界与中国》是我校“两课”改革中最具特色的一门课程。1996-1997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在我校15个文科系的1200多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一、为什么开设《当代世界与中国...  相似文献   

6.
2001年4月17~20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市举行。西南师范大学有关领导到会致辞。教育部社政司思想理论教育处处长徐维凡代表社政司简要介绍了2001年社政司“两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和计划。有关专家介绍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材质量的一些情况以及本课程教材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来自全国15所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训基地的教师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开设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会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世界经济与…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80年代中期在高校开设该课至今 ,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进入 2 1世纪 ,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更加明显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随着高等学校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 ,作为大学生观察世界、了解时事的重要窗口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无论从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看 ,都面临着改革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提出其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目的是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达到其教学目…  相似文献   

8.
作者总结了10 年来开设理工科博士生理论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实践,认为这门课具有交叉认识功能、政治教育功能和理论指导功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和发展理论是这门课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因此这门课应以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体系为基点,以发展为主题。文章还对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以及有待解决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是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而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该课程存在着不少问题。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工作中坚持经常化、课程化、规范化、实效化的基本要求,使它真正成为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受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相似文献   

10.
刘静 《大学教育》2023,(6):18-2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面向军队院校学员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军队院校的任务宗旨、课程的政治性和教学对象的军事性要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建设必须以立德树人和为战育人为导向,对课程教学相关要素进行一体化设计:坚持政治建军、姓军为战、以战领教,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坚持面向部队和战场,铸魂育人,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坚持守正创新、紧贴实战,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围绕政治能力和战斗能力检验,建立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遵循“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打造高素质课程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从1988年起,为研究生设置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公共政治课。为了坚持和改进对研究生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一、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了开好这门课,我认为首先应当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第一,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避免两种倾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辅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高该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讲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目的方面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其教学目的包括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第二层次,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客观认识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信心,激发斗志,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第三层次,是使学生了解有关国…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是专门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所开设的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作为教学基础,注重于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及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所开设的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以及社会实践性的特点,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的教学是其课程教学的中心重点,是任课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明确做人的基本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利于小学生健康发展。文章从农村小学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着手,分析了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献检索》课是对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这对每一个将要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生产、经济等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文献检索方法却是必须要掌握的。开设本课程便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文献检索方法的重要课程。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与方法作些探讨。一、建立文献信息意识《文献检索》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真正建立文献信息意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信息的复杂性、数量的爆炸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传播速度的高速化,无一不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市…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的“两课”课程设置方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开设已有两年了,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按照课程建设的应有水平来衡量,这门课在体系、内容上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课怎样才能充分地体现党中央关于“两课”课程设置的重要精神?怎样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定位?在释疑解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世界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学应当以哪些问题为重点?围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至今这门课应该怎么上,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许多教师心中还很困惑,要教好这门课的确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算法设计与分析》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实践,充分地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了解这门课的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好的教授这门课程的方法与更能促进这一学科发展的策略,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面临新的形势与新的要求。学生对综合的国际知识,以及在分析国际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应用方面都感到欠缺,教学疑难点的提出呈上升趋势。讲授这门课要求教师不仅要“博”,还要“深”。教学疑难问题研究是推动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集思想政治性与历史性于一身的课程,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要时刻把握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的"三结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