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判文这一古代司法应用文体,萌芽于西周时期,繁盛于唐代。但唐代以前的判文留存极少,以至于被人忽略。本文从判文在唐代以前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入手,分析判文在唐代以前的沿革。  相似文献   

2.
唐代田园诗的产生有多种方式,远较唐前丰富。有的产生于隐居田园之时;有的产生于行旅途中;有的产生于赠别之际;有的产生于思念、回忆故乡之时。唐代田园诗所呈现出的多种产生方式,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唐代社会生活以及唐代士人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中国唐代的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异彩纷呈、姿态繁盛而著称于世。唐代统治者实行儒、道、佛三教并重的思想文化政策,儒家、道家和佛教各家思想渗透于唐乐之中,并发展成各自独特的音乐体系,进而形成了儒、道、佛互补或合流的音乐美学格局。唐代美学思想的多元特征,是促进唐乐兴盛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  相似文献   

6.
论唐代商业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唐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唐代文人在创作心态和方式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造成唐代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布新,由于商风的渐于文坛而给唐代文人的创作风气和文学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社会,士大夫惧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唐代士大夫惧内之风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统治阶级的女性干政传统对唐代女性的精神鼓舞和心理暗示不客忽视,而良好的教育基础使唐代女性在个人素质方面毫不逊色于男性,开放的社会风气给唐代女性培养自由个性提供了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8.
唐代社会神灵崇拜非常普及,祭神成为整个社会的风俗,与之伴生的祭神文在此时达到空前繁荣,文能通神的信仰盛行于世;唐代祭祀文化与祭祀文学存在密切相关性,唐代祭神文参与仪式,使仪式更具交流沟通性,让行为与过程再现并留存于文本。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朝,兴盛于唐代,历经三百年,对繁荣唐代文学、艺术、科学、法律等都起积极作用,同时也激励了一大批出身寒微的青年知识分子刻苦攻读,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制度之弊端,不在本身,而在施行者的腐败所致。  相似文献   

10.
唐代字样之学源于我国古代的语文规范化运动,形成于唐代的正字运动过程中,是在直接继承汉末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唐太宗命颜师古等刊正经籍为始,在书法家及政府的参与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对后世汉字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全面论述了唐代字样之学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颜师古对唐代字样之学的贡献、唐代字样之学在颜元孙、张参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唐代字样之学对后世汉字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旋舞是唐代西域三大乐舞中的重要舞蹈,在唐代文学、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中都有充分反映。文章从文学和考古双重视野中考察了胡旋舞入华源流、唐代流行盛况以及胡旋舞的舞容等问题,认为胡旋舞传达着一种迥异于中原传统审美观念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唐代以前的诗歌,不乏以送别为题材的作品,但这些诗作大都带有悲哀感伤情绪,其情调一般都是低沉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本文仅以几首唐代送别诗为例作一些分析探究,以突出唐代送别诗的显著特点,进而彰显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冯敏著的《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一书作为"宁夏师范学院学人文库"系列的一种,于2013年9月由黄河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正式出版。数年来,冯敏女士一直致力于唐代学术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就是多年来其学术成果的一次总结。《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共计18万字,除了绪论外,一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首先对唐代的文化机构和学科门类进行了介绍,接着对唐代的文学、史学和艺术如绘画、书法进行了概述;第一章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前的诗歌,不乏以送别为题材的作品,但这些诗作大都带有悲哀感伤情绪,其情调一般都是低沉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本文仅以几首唐代送别诗为例作一些分析探究,以突出唐代送别诗的显著特点,进而彰显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5.
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骈文应与诗、词、古文、传奇、变文一样,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唐代骈文比六朝骈文有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之六朝骈文,唐代骈文词采力避华丽,趋于朴实,用典使事约简;二是唐代骈文不再受役于文辞、形式而加深了抒情性与思想性。其次,唐代骈文丰富了人们认为是其对立面的众多唐代古文的表现艺术。再其次,唐代骈文本身创造了众多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堪称优秀的作品,具有不可抹杀的实绩。  相似文献   

16.
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归属于文学研究领域,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则划归于历史学研究范围,因此文史两学科的研究者往往习惯于在各自的领域内选题爬梳,较少跨出学科边界,专题性研究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的关系,深入检讨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令人可喜的是,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一书的问世,以其难能可贵的驾驭跨文史两学科研究的深厚功力,对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的关系进行了专题性的探讨,不仅为我们分析唐代文言小说繁荣  相似文献   

17.
谏议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君主专制制度内部自我调节、补充、完善的一种机制。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代。本文将从谏官的设置、选任、谏议的途径和谏官的作用四个方面对唐代谏议制度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乐府诗体”的概念成熟于唐代。它与入乐歌辞不同,与一般的徒诗在题目、题材、形式和语言上也不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边塞诗主题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边境战争性质不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历来对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价值有不同的评论.由于边塞诗是特定社会现实下产生的抒情诗,所以把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倾向定位于诗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谏议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君主专制制度内部自我调节、补充、完善的一种机制。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代。本文将从谏官的设置、选任、谏议的途径和谏官的作用四个方面对唐代谏议制度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