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高度     
还记得10年前那个冬天,一个阳光普照的早晨,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到郑州要花多少钱?”年轻的售票小姐回答到:“大人4元,高于1米20的孩子和大人一样,他们两个有多高?”父亲答道:“这个小的1米15,那个大的1米22,我想我得付8元钱。”那位售票小姐笑道:“嗨!先生,你是刚捡了钱还是发了大财?你只要告诉我较大的男孩1米20,你就可以省下4元。我眼睛又不是标尺,我又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父亲回答:“你说得没错,但是孩子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真正的高度@简单…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高度     
还记得10年前那个冬天,一个阳光普照的早晨,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到郑州要花多少钱?”年轻的售票小姐回答道:“大人4元,高于1米20的小孩和大人一样,他们两个有多高?”父亲答道:“这个小的1米15,那个大的1米22,我想我得付8  相似文献   

3.
“乌鸦嘴”     
女儿小梅接父亲到地家里过年的时候,一再叮咛他这个苦命的父亲:“爸爸,你去了只管吃你的,喝你的,要说就说大家喜欢听的话。就是看见虎虎的爷爷奶奶娇惯虎虎,你也只当没看见,千万别弄得大过年的,一家人都被你一句话说得不高兴。”父亲就说:“那算了,我就不去了。你知道,我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的,我就一个人在家里过年吧。”一听说父亲要一个人在家里过年。女儿的眼泪就涌上眼眶里了。  相似文献   

4.
蜗牛的路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蜗牛跟着蜗牛妈妈顶着烈日在路上吃力地走着,小蜗牛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背着这个又沉又重的东西走呢?”蜗牛妈妈说:“没有了壳,你就是一只什么都不是的虫子。”朋友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回头望着我,问:“你知道后来小蜗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高度     
还记得10年前那个冬天,一个阳光普照的早上,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3个到郑州要花多少钱?”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车     
小时候,父亲去卖瓜子,我总要跟去,他就无奈何地把我抱在车前面。卖完瓜子后,父亲总是喜欢用硬硬的胡子在我脸上蹭着,扎得我好疼,我称为“小刷子”。这时,父亲总是微笑和蔼地说:“蕊贤,今天生意不错,你喜欢什么,父亲给你买。”我会翘着小指头指着那个,指着这个,父亲总是在一旁微笑着。  相似文献   

7.
幽默     
《教师博览》2006,(11):28-28
儿子的“孝心”史密斯在大学读书时不用功,整日贪玩,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你能得一个优,我奖给你一辆汽车。”期末考试以后,史密斯给父亲回信:“亲爱的父亲,我决定还是考一个不及格,因为你挣钱很不容易,我不忍让你破费。”天才儿童一个小孩来到瓜园,挑了一个又大又好的瓜便询问价钱。“那要四角钱。”农夫回答。“我只有四分钱。”小孩子说。“那么,”那农夫微笑了一下,随即指着一个又小又青的瓜说,“那个瓜卖给你吧!”“好的,我就要那个瓜,”小孩子说:“不过你现在不忙把它从瓜藤上割下来,我过一两个星期再来拿…  相似文献   

8.
那年,父亲那个不解、惊那年,父亲那个不解、惊愕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三月,仍有冬的料峭,但柳丝已绽出新绿,拨动了赏春人的心弦。下午,父亲骑着那辆嘟嘟作响的三轮车送我上学。父亲是个小生意人,每日骑着三轮车送货。父亲从小立志要赚大钱,至今却仍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给岁月留下了一圈又一圈布满灰尘的沧桑。父亲一直很忙,这个星期天他最开心,因为可以休息,可以送我去上学。自从我到城里读初中后,父亲几乎没空送我上学。天才破晓,他便兴致勃勃地整饬那件皱巴巴的西装外  相似文献   

9.
素质     
去年听过一个讲座,题目和教授的名字都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教授说的一句话:什么叫素质,就是你所接受的所有的教育沉淀下来的,在你的言行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东西。我觉得这句话似乎很简单但却又觉得很玄乎。后来,生活给了我解释。一有一次我父亲去银行取了700块钱。接过钱他就放进口袋了,以为两个人数过的钱是不会错的。第二天,他用钱的时候,发现好像多了100,尽管不能肯定,但他还是找到了那家银行、那位出纳,试探地问:“同志,你们昨天扎帐时是不是有点不对?”没想到那个人很不屑地说:“干什么?”我父亲看他脸色不对,赶紧说:“哦,昨天我从你们这…  相似文献   

10.
送别     
1995年,父亲送我到城里读中学。我们父子俩背着行李步行到了乡镇,站在路边等进城的中巴车。父亲说:“我不跟你一起进城了,进城车费要四元,到学校车费又是一元五,往返就是十一元,太不值得了。”  相似文献   

11.
得到挫折     
还记得10年前那个冬天,一个阳光普照的早晨,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到郑州要花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我看过一篇科幻小,”但丁说,“那篇科幻小写人类到某个星球去探,那个星球上的智能生物小小探物为了不让人类登陆,就用障眼法使那个本来十分具有活力的星球变成一片荒芜,人类见这个星球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便扬长而去。那个星球便逃脱了一次人类入侵和践踏的劫难。莫非这个星球上也有什么智能生物在用障眼法?”“哈,我明白了。”李一平突然高兴得跳了起来。由于这个星球的引力小,他竟然一蹦跳了三四米高,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悠悠荡荡落了下来。“你明白什么了?”白雪问。“你发现这个星球的引力非常小了吗?”李一平说。“这在…  相似文献   

13.
至情永远     
“休息吧 ,小马老师 ,已经十二点了。”当听到这熟悉而亲切的催促时 ,我便放下手中的工作离开那忙碌了一天的办公室 ,并且心中会常常忆起父亲那慈祥的面容 ,耳边清晰地响起“休息吧孩子 ,明天还要上学呢”的声音。那是十几年前 ,当我准备高考 ,挑灯夜读时 ,每晚父亲必催促再三 ,让我休息。父亲已远我而去 ,我也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 ,但每晚夜深 ,“休息吧”的催促声应时而至 ,而且催促的一定是那个高老头 ,这让我一次次地重温着父亲的关爱。说起高老头 ,我曾经闹过一个笑话。那是我刚到这个中学教书不久 ,一天早上 ,我上完一班的课 ,经过二班…  相似文献   

14.
那一年,我读高三,每天早晨骑着自行车上学。快到学校的那个路口,我经常会遇见一个瘦高的漂亮女孩从公交车上下来。从这个路口到学校,还有将近1公里的路程。每次下车后,这个女孩都得步行往学校赶。她纤细瘦弱,脸色苍白,不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红润健康。有几次我忍不住想说:“嗨,上车来吧,我载着你。”但这句话,我一直没说出口。  相似文献   

15.
我永远忘不了那年那个温暖的夏日。那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她才36岁。下午,一位警官找到我父亲,请他允许医院用我母亲的大动脉血管和眼角膜。我当时就震惊了,哭着跑进了房间。当时我只有14岁,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把我所爱的人拆开。但是,我的父亲却对他们说:我同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她?”我向他尖叫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她也应该完整地离开。”“琳达,”父亲平静地说,同时伸出胳膊抱住我,“你能给出的最好礼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妈妈和我在很久以前就决定,如果在我们死后,我们能对别人的生活有所帮助,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16.
16岁时,我与父母生活在南非,住在德班城外我爷爷建立的“凤凰村”里,这个村落距离城市18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周围是一片片甘蔗种植园。有一天,父亲要我开车送他到城里,他要开一天的会。那天清晨,我把父亲送到开会地点后,他对我说:“下午5点来这里接我。”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母亲对我讲:“有一次,日本鬼子来了,我慌慌忙忙,一边夹着一个包,一边夹着你,跑啊,跑啊,不顾一切地跑,日本鬼子从后面一枪打来,打掉了一边。跑到一个弯,藏下来,才来得及看看打掉了的是包还是你,结果打掉的是那个包。”她讲过三次,每次就讲到“打掉的是那个包”为止,每次都近乎是自言自语。就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一生;就这个故事,让我永远把自己的生命与自己的民族连在一起,祖国的独立、繁荣与强大成为我不竭的生命源泉。我的文盲的母亲不知爱国主义这个词,也根本未想到是在对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是,那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最…  相似文献   

18.
电线杆     
诗情话意 好有趣呀!这首叫“电线杆”的诗中果然“直立”着一根根“瘦瘦的电线杆”,个头还由近及远地逐渐矮小呢。这是由一个个方块字支撑起来的“会说话的”电线杆!“从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所有的电线杆都在“说”,在呼喊:我的手牵着你的手——让我也牵着你的手——大家手牵手——于是,灯,就亮了!  相似文献   

19.
一次,学校里一个一年级小男生,胸前佩戴着崭新的红领巾,拿着扫把在教室门前扫地,我从他面前走过时,他匆匆举起那只拿着扫把的手,向我说:“老……老师好!”不知是慌张还是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一个“老”字竟被他重复了好几遍,我善意地冲他笑了,低下头摸着他毛茸茸的小脑袋,非常真诚地对他说:“孩子,你好。”后来,有好多次在校园里碰到这个孩子,他都会一脸灿烂地结巴着向我问好。我每次也都笑着回应他“你也好”。有时候我竟然觉得这男孩是故意在我每次经过他的教室门前等我,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想听到老师那句“孩子,你也好”的问候。有人说“…  相似文献   

20.
孙雪英 《山东教育》2004,(12):40-40
钱红是新生,刚入园时总是大哭大闹,想着法子往外逃,经过老师的安抚,她开始沉静下来,变得听话、守纪律了。只是她像一只封口的葫芦,无论你怎么引她、逗她,她瞪着一双眼睛,抵触地看着你,就是不理你。我想,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一定要这个“闷葫芦”开口说话。于是,一有空闲,我就坐在她身边,或指导她做手工作业,或和她一起搭积木……总之,尽一切可能关心她。渐渐地,她不再用戒备的眼神瞪人了,换之以点头、摇头或者腼腆的笑容来和我交流。这天早晨,我指导孩子们用纸撕贴小动物,用普通话教他们读:“小鸭”、“小鸡”、“小白鹅”。读到“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