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略馆主要负责编纂"方略"史书,是清代特开的官修史书机构。始设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编纂《平定三逆方略》时,置于内阁,有撰事则设,书成即撤。乾隆朝成为常设史馆,隶属军机处。晚清以降,逐渐衰落。方略馆机构职掌明确,人员管理制度严格,不仅纂修方略,而且参与纂修诸如《皇舆全图》《皇舆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满洲源流考》《明纪纲目》等书籍。方略馆编纂活动见证了清代由大乱走向大治、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在不同时期扮演着构建清帝"大一统"之主地位、昭示国家疆域"大一统"之盛、维护统治秩序、重塑清廷统治权威等多面相的角色。本文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其它文献史料,拟对方略馆沿置始末、机构职掌与人员管理、方略编纂活动及特色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探析。  相似文献   

2.
清初,面临满汉民族矛盾,清廷确立了"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重视官方出版活动,试图通过建立文化共同体,实现政治大一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庚子事变,创巨痛深,亡国之患,迫在眉捷.朝野上下达成改革的共识,清廷遂掀起了史称"清末新政"的改革.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派遣镇国公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回国后,建议筹办宪政,以挽救危局,得到清廷的同意,于是,新政进入"预备立宪"阶段.光绪三十三年八月,清廷下旨称,上下议院是立宪政体行政之本,只是中...  相似文献   

4.
王振 《兰台世界》2015,(9):9-10
"改土归流"后,清廷对云南腹里之外基本实现直接统治,为云南农业开发提供了基本条件。然其腹里以外虽有大片荒地,却人口稀少,于是,大量内地移民涌入云南,有力推动了云南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蓉 《编辑之友》2010,(7):102-104
清王朝建立后,图书事业遂得到制度保障. 一大清纲举目张,以刻书为第一鹄的 清代的官刻重点在中枢.建政之初,清廷内府的刻书中沿袭了明代的制度、由太监衙门司礼监承办.自康熙十二年(1673)起,武英殿设修书处,由翰林院词臣总领其事,武英殿承刻清廷内府各种图书,从此"内府本"便改称"武英殿本"或"殿本"了.此一措置,由文化内行取代了外行,大大提升了刻书质量,是中国图书管理史上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对南方少数民族统治深入的封建王朝。一方面是由于清廷实力强大;另一方面是清廷统治者总结了历代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南方发展的措施,加深了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浦东)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划江苏起义,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曾参加讨袁运动.  相似文献   

8.
乾隆在日常生活中以近乎同步的速度写下数量惊人的记事性诗歌,为"以诗证史"乃至"以诗补史"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借助御制紫光阁曲宴外藩诗,我们不仅对该宴会的宴请对象、召开时间以及仪典中若干现场细节有更明确的了解,而且能够体会到乾隆移宴紫光阁的苦心:一则恩威并用,抚驭外藩;二则宴乐的同时不忘武备。乾隆之后,紫光阁外藩宴成为例行典礼,在与历史辉煌时刻相接续的重复中,不仅清廷对边疆统治的合法性得到背书,而且传达出有关统治的稳定感。  相似文献   

9.
王钊 《历史档案》2020,(1):123-126
乾隆十二年(1747)、十三年间,皇七子永琮、皇后富察氏先后病故,使乾隆帝深受打击。乾隆十三年时,大金川之役进展不顺,清军久攻不胜。直到乾隆十四年,清廷才获得了表面上的胜利。无论从家庭,还是统治方面,乾隆帝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在上谕中说:"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1)于是,乾隆帝的统治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宽松而变为严苛。正当乾隆帝处于这个"拂意"之事频发的时候,乾隆十五年年初,从遥远的东北边疆传来了"天降祥瑞"的消息——一棵汇集八种不同植物于一身的瑞树秘密地生长在乌苏里江支流毕歆河畔。对乾隆帝来说,这无疑是上天对王朝的庇佑。于是,他组织了一次瑞树察访活动,派遣画家将原生地的瑞树准确地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10.
梁玉莲 《兰台世界》2012,(22):78-79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统治者需要控制百姓的思想来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特别是要控制那些有思想又有社会影响力的读书人。于是,王朝统治者们便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以天道为其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据汉初的社会具体情况,提出了以"大一统"为意旨的系列政治思想。本文基于社会控制理论,从社会控制的主体、客体、途径与目标等方面重新对董仲舒政治思想进行了梳理与厘清。董仲舒以"天"作为社会控制的主体,为了维护君主统治的合法性,他主张"君权神授"进而先验地推出作为"天子"的君主是社会控制现实的主体。董仲舒否定先秦儒家的共同人性论,提出了"性三品"的等级人性论,将具有可教性的"中民"设定为了社会控制的具体客体。社会控制的整个运行机制则是君主通过"德治"等社会控制途径教化"中民",广大民众在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中获得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以此达到异化的王道盛世即"大一统"的社会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革命,是以推翻地主阶级腐败统治为目的的农民运动。在洪秀全等人的领导下,起义军很快席卷全国,严重地打击并动摇了清廷政权。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湘军与淮军,为维护腐败统治,对太平军进行了历时多年的血腥屠杀。在这场镇压农民运动的战争中,有一位并不为人们所注目、而成幕后为湘淮军筹军供饷,积极效忠清廷并直接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人物,他便是本存礼的主人毛鸿宾。  相似文献   

13.
周边关系是当下国际多元文化语境下,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体的重要国际关系议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对于我国在国际社会文化输出方面具有重要的物质和战略意义。不过周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清代,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不仅要对传统中华文化圈构建自身作为"天朝"的优越形象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对北方、以蒙古为代表的"藩部"周边,传播中央统治者的意识形态,进一步建构作为"宗主大汗"地位的中央王朝形象,有效地构建清廷中央与蒙古藩部之间的"中央—藩部"主从周边关系,并使之长久维系、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一、民国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 1.晚清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朝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政治腐败,财政困窘,军备废弛,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这种情势之下,清廷对爱新觉罗氏"龙兴之地"的禁封和解禁之间就形成了矛盾.  相似文献   

15.
清王朝在经历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迅速衰败,封建社会自身种种劣根性暴露无遗。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经济凋零,封建社会的衰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清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在河南、京郊一带举事,部分教众冲入皇宫,直接威胁到了清廷的统治中枢,这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从此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6.
《观自得斋丛书别集》本《畅叙谱》一书,在文献著录中,都归为沈德潜之作,然是书体现的思想格调、作者性情及所用文体,均与沈德潜不符。此书乾隆刻本及顾沅《生花管》丛书本著者均署为"糟邱寓公",从经历、嗜好与志向来看,此人即沈德潜《怀友十二章》中的"马寓公"。为反清复明自蓟门来吴中石鼓山,后因清廷统治趋于稳定,其志意难以实现,便沉湎于酒以寄托忧愤。《畅叙谱》一书非寻常酒政之作,而是一部深怀隐衷的奇书。  相似文献   

17.
论道光朝河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河为清代荦荦大政。康熙帝曾将河务、漕运与三藩列为三大事,书于宫中柱上,足见其对治河之关注。但治河为人治,其利弊与社会政治的兴衰隆替息息相关。康熙以降,清朝统治盛极而衰,清代河政也迅速敝坏。迨道光一朝,百弊丛生,黄河更濒临历史上另一次大改道的边缘。 道光朝河政颓坏,既是清朝统治衰朽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反转来加速了此种衰朽的过程。它侵帑、病河、殃民,严重地消耗了清廷的财力,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从根本上削弱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侯强 《历史档案》2007,1(3):99-104
清末,清廷实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带来社会对大批新式人才的急需,尤其是法律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1905年清廷又诏废科举,改兴学校,断绝了以功名为进身之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清末各省设立农会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统治者把振兴农务作为"强国足民"之重要途径.光绪三十三年九月间,农工商部酌拟了农会简明章程,经清廷核准后颁行各省,地方省城纷纷遵章设立农务总会,上报农工商部立案,并请颁给关防.馆藏农工商部全宗、会议政务处全宗中存有部分有关史料,现选辑刊布.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四周被巍巍高山环绕阻隔,中间为纵横交错的河流分割,层峦叠嶂,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为改变"蜀道难"的状况,四川人民与自然和社会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由"蜀道难"到"蜀道易"、再到"蜀道通"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珍贵的交通运输档案,真实记录了四川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总结交通运输历史经验、探寻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极为重要。保路运动:一条铁路引发清廷在川统治的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