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推出高价值制造战略和航空工业战略,通过"创新英国"机构提供政府支持,鼓励下一代制造技术发展,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以大学为基地建设了七个面向先进制造技术开发的创新中心,这些中心的创办者和高级成员大多是航空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的航空制造创新。  相似文献   

2.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西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心在有效促进广西创新计划实施的同时,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和高地,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7月,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与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举办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通过总结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加大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大力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广西区域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力不足、体系缺陷、观念落后、科技资源分散等方面。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广西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区域技术转移与培育新能力相结合;实施技术引进的“差别”战略;加强广西和先进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建立和发展研发中心;发挥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创新网络意识,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千亿产业研发中心、自治区工程院、工程研究中心等5大工程类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广西工程类创新平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分类整合平台功能、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工程类平台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广西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构建广西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开展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示范、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和完善现代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建设现代技术市场体系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构建新型的企业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9.
各层级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资源的集中承载地,是国家区域创新布局的重要载体,在增强科学、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中心、技术中心与产业中心等与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的概念辨析,对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进行厘定。在此基础上,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展进行分析与描述,并从明晰科技创新中心历史使命、推动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化建设、以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构建差异化区域创新体系四个维度,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文章以问卷的形式对广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状况及政策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并在深入分析广西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能源研究院将继续以新能源产业技术和应用开发、海西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建设多元、开放、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创新人才为核心,联合行业、区域内科技创新主体,集成融合各类创新元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和战略联盟。厦门大学翔安新校区能源楼群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揭开新的发展篇章。能源研究院始终不懈坚持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支持国家创新强国战略,发展能源技术,共同改变世界!"——李宁  相似文献   

13.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创业者等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在创新教育、科技创新体制、创业政策环境等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各阶段青年人才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次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链的思路,希望能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高辐射能力的特点,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发展相融合,将有助于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营造活跃的环境和平台,为广西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从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与科技的关系出发,系统分析广西现代服务业面临的科技创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进广西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广西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有一定先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协同创新的主体之一,在协同创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具有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文化协同创新的优势.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可以发挥引领和主导国际科技研究与合作、支持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和支持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升和增强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按产业集群内企业发生的技术供给与需求联系构建网络。网络嵌入性表征网络的整体功能和企业位置及其对信息的控制优势,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因此,以节点度、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结构嵌入指标,实证分析不同维度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接近中心度对集群企业创新产品收入贡献存在负向影响,结构洞数量与创新绩效无关。结合网络结构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力支持处于"中介连接"地位的专业平台型企业的建设;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实验室经济;适当减缓对于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是中国和南亚国家开展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探索提出中心运行的模式和机制,对中心建设发展乃至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近日,《支持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正式出炉,明确在加强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聚集、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业财政金融支撑、推进园区品牌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支持园区创新融合发展。一、为什么要制定《政策措施》?2019年8月10日,科技部农村中心联合科技厅、内江市政府在内江召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四川内江会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近日分别与交通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广西北部湾银行签署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这是该局首次与商业银行就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开展合作,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此举也标志着广西专利质押融资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20.
薛军 《软科学》2004,18(3):24-26,29
在分析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上海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应该从重视工程化和商业化向重视技术服务和行业技术研发转变,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重点支持优势领域中心的建设,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模化、联合化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