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隐士》是汉代人仿效屈、宋“楚辞体”创作的一篇佳作。过去,不少学者对这篇作品的作者、社会背景、创作动机、所招对象、思想内涵等发表过一些意见。对此,笔者也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从审美的角度,重点探讨了《招隐士》的艺术魅力,总结其学古出新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楚辞》中《招隐》一篇的作者历来有不少意见,本文对各说进行述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4.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及比兴艺术之广泛运用等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这些对唐代士子的科举考试与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与之所以如此自觉产生,是因为李善注能够自觉奉行《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选文标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诔文”属于哀祭文中的一种,在《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中同时有这种文体,而因两部著作的作者创作时间、所持身份、著作时间、文学观念的不同以及著作的体例的差异,使得刘勰和萧统在诔文的选择上有了明显的差异.刘勰更侧重于对诔文追本溯源的评价,其中有评价高的作品,也有给予不好评价的作品,相比较下而对读者产生导引作用;萧统则是在《文选序》中总评以后选入他认为是上品的文章,并没再有更多的评述,是用一种选文的倾向来导引读者,因而二者选文不同和选文标准的分析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晋代王羲之撰写,其文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其书法亦具极高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名噪一时之作品,《文选》竟未选录。自宋以来,文人多臆测,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代,隐逸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隐者的队伍尤其庞大。《昭明文选》招隐类所收招隐诗抒发的都是归隐山林的情致,表现为一种文本式存在。左思、陆机等人并没有栖隐之迹,他们只是在招隐诗中流露出对老庄思想的心仪见重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欣羡。  相似文献   

8.
“止”根字族内部诸字是通过语义的相似性原则而系联在一起的。“正”根字族和“寺”根字族是“止”根“母族”系统内部的“子族”。对《诗》、《易》用字在其“母族”中的精确位置作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上古歌诗、谣谚的作年有相当重要的辅助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以梅写意者层出不穷,然屈骚之下,以梅入骚者并不多见。今骚体长诗《梅赋》以骚之体式写梅之气韵,深得《楚辞》神韵。全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诗境阔而意绪悠长,格调迂徐而不乏昂扬之态,深追屈骚之体,是当代寂寞骚坛上的一朵奇葩。《梅赋》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救世、醒世、敢为天下先,奋发向上而又饱含爱国热忱的有志之士形象,同时也是新时代千千万万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爱国劳动者形象,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很喜爱阅读《昭明选》,又似乎特别喜爱其中的“赋”,他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对《昭明选》中宋玉、贾谊、枚乘等辞赋家的作品,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评说,妙语连珠,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11.
王佳 《文教资料》2014,(4):8-10
本文通过对李善注《文选》(简称李注)引《尔雅》原文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李注引《尔雅》原文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引文字与原文完全相同,二是与原文不尽相同。“不尽相同”是因为所引文字与《尔雅》有出入,这些出入有的仅是文字上有差异,对意义毫无影响,而有的则导致意义上的差异,使得李注的引文与今本《尔雅》有根本性的不同。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李注引《尔雅》与《尔雅》原文在字际关系(通假、同源、异体)方面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2.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产物。西安文理学院学院王广新教授的《中国隐士的品格》一书,介绍了中国隐士文化、隐士性格,分析了隐士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隐士和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诔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文心雕龙》与《文选》均对这一文体进行了评论与选录。由于刘勰和萧统的著述宗旨存在差异,体现在诔文的评录标准上,两者亦有所不同。本文试从诔文的文体功能、体制特征和文体特点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两者之差异及原因,并对诔文的生成和流变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14.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古典文学作品的代表,成功塑造了四个人物,其中隐修者觉醒的形象与汉族隐士形象十分接近。通过隐士角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维吾尔族就已经和汉族一样,探索出了入世和出世两条精神道路。其苏菲主义隐修的出世道路对于当下人们追求福乐知足的生活,抵御三股势力的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具有思想盾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比较集中、细致地刻画隐士形象的作品,《论语》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具体生动地将隐士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风貌呈现出来;又以具体的细节,呈现出隐士群体中的不同性格特质。《论语》通过符号式、情景式和论说式等展现方式,构建起《论语》异彩纷呈的隐士世界,显示了早期儒家对隐士的情感态度,对后世隐逸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札记分别对《文选》诗中的两个问题作了详实的考辨:1.江淹是否随建平王刘景素入湘州;2.曹植《朔风诗》的写作背景及其解读。  相似文献   

18.
宋琴 《现代语文》2007,(9):0-11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恩,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隐逸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隐士思想具有深远影响。《庄子》中形象地描写了几类隐士,他们或是刚烈,或是柔和;或游离于理想中,或回归到现实中。每一种隐士类型都集中反映了庄子看待隐逸的态度,都是庄子隐逸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自昭明太子以来对《闲情赋》之种种评价,得出:昭明之说最得其实,苏东坡批评昭明是因误解陶赋之“强生事”;现当代部分人说它思想大胆,敢于反礼教,是拔高其在文学思想史上之地位,是为全集“缩小”眼界之故。另外,本文又通过对昭明在《陶渊明集序》中,高度评价陶渊明其人其文,而《文选》仅录陶作寥寥数篇这一问题进行了考辩,指出:此非如某些学人所说的是昭明之矛盾,而是其采取道德(功用)与文学分殊之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