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究教育情怀的内涵、结构及生成机制,以南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论述建立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的有效模式,提出在实践中通过教学引导、环境构建和实践催化的三位一体培育模式,从情感态度与道德境界两个方面促进师范生教育情怀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在振兴乡村教育背景下,乡村教育情怀理应成为师范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通过道德、智力、审美、劳动、创造等高级情感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重视乡村教育爱与责任的道德感、求真与创造的理智感及追求崇高与幸福的审美感,是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观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师范生培养阶段,明确而系统的教育情怀的培育是必不可少且必须重视的。教育事业层面的教育情怀培育应注重师范生教育理想的树立,职业层面应侧重于建立职业追求,志业层面应着重于个人主体意识的唤醒。师范院校和专业的教育情怀培育应该从普遍的德育教育中凸显出来,从专业教学、协同培养合作育人、地域文化认同等方面着手,落实到师范生个体的职业理想、个体人格和个体情感的自觉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滋养与提升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既是反映国家职教教师教育改革方向的应然举措,也是提高中职师资培养质量的必然举措。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由认同之感、热爱之情、坚守之志三要素构成。认知建构是其生成基础,实践体悟是催发媒介,人文陶冶和德性自觉是生成的外在和内在条件。针对其培育课程文本薄弱、培育方式传统低效、培育主体合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遵循生成机制的逻辑,从课程调整,筑强文本;教学渗透,夯实认知;实践引导,深化体悟;环境熏陶,潜移默化;自育自建,自觉提升;多方支持,加强保障等方面探索改革进路。  相似文献   

5.
培养师范生道德情感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师范生的道稳修养、塑遣舞范生的完美人格、加快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成长、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师范生道德情感需要个体的道德实践和心理调适,需要教育者的精心组织和整体构建,委坚持以知育情、以意育情、以教育情、以行育情和以境育情。  相似文献   

6.
师范生职业情感再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具有敬业、爱生、责任、自尊、乐业的教师职业情感,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但现实是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淡薄、职业情感教育缺乏,因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教育实践与课外教育活动,强化师范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情趣、加强情感素养、提高情感能力,以培育师范生良好的职业情感。  相似文献   

7.
教育情怀是新时代师范生从教的核心素养和精神信仰,生命教育是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孵化器。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引领下培育师范生教育情怀,要推进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师德伦理教育相结合,与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并将其渗透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  相似文献   

8.
对师范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培养出一批师德高尚的合格教师,是教育事业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基础。目前,高等院校在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面临着师范生教育资源紧张与价值观培育的不足、教育资源的差异带来价值观培育的不均衡、师范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落后等问题。师范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采取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价值导向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传统手段与创新模式相结合等方式。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就业教育关乎国家未来教师队伍建设,应予以重视。目前师范生就业课程存在价值引领性不足、教学方向性不强、实践针对性不够和教学趣味性欠缺的问题。在当前深化党史教育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教育在价值引领、时代精神、文化自信、为民情怀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通过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以优秀教师案例激励师范生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设计和以“讲党史”培育师范生教师技能的方式将党史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课程中,从而为师范生就业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亚娟 《江苏高教》2020,(4):105-109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师范生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基于当下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情感教育现状,反观师范生教育,需注重师范生情感能力与素养培育,为"未来教师"的实践教育效能与情感品质提升提供可能性指导。建议各类师范教育重新觉醒情感教育价值,明确培养师范生情感教育信念;让师范生多走进教育现场,学会对儿童情感发展进行观察与调查研究;做好师范生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研究;科学设计与实施专门的情感教育课程;关注师范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做好师范生情感教育效能训练与指导工作。系统支持师范生顺利进入职场,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饱有道德、充满激情、饱含热情、富有智慧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相似文献   

11.
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乡土情感是他们在认识和了解乡村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于乡村社会、乡村教育持久而稳定的、积极的态度体验,具体表现为乡土热爱感、认同感和使命感。乡土情感能够激发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乡村定向师范生服务乡村社会的重要力量。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完善招生选拔制度、确立“服务乡村”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培养乡土元素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及重构基于乡土素养的乡村定向师范生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路径培育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乡土情感。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如何培养师范生在未来成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这从根本上说是培养教师如何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特定需求以及具有乡村从教情怀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学校的2588名师范生和337名新手教师的抽样数据,考察了当前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情怀及教学素养现状,构建了促进师范生走向高质量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结果显示,师范生尚缺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低,扎根乡村从教的情怀薄弱;接受乡村地方性教育的培养匮乏,乡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研究进而构建了融入乡村地方性的24条培养路径的职前培养项目。调查发现该融合路径得到师范生和新手教师的认同,有益于师范生的乡村地方意识、乡村教育教学能力和乡村地方情感培养。由此提出重构师范生适应乡村从教的培养课程、探索设置乡村教育专业、加强入职支持、保障专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对家、国的归属意识和热爱的情感而生成的使命与责任,是儒家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命脉。儒家文化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社会政治伦理基础,以“忠孝一体”为核心内容,以“修身济世”为实践方式,并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家国情怀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唤醒、激发、引导和培育学习者主体性、感恩心、公共性、国家认同、民胞物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仅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要结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具有侧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情感奠基作用,还要将家国情怀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着力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多元支撑。  相似文献   

14.
纵观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对于教育研究者素养的研究往往缺乏情感之维。但学术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劳动,因而有必要以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为切入点,探寻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涵与特征,以期为教育研究者的情感涵养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启示。归根到底,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作为教育研究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构成,指向于对研究对象文化境遇的理解等,有着群体性、历史性、反思性等诸多特点。着眼于教育研究的本然特质,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无论对于教育理论进步抑或教育实践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探究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在结构,其主要由历时性、共时性、层次性三维构成,多维协同推进教育研究者研究进程的具体展开。若要整体推进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发展,则须依赖教育研究者应然立场的确立、情感素养的培育、具体实践的探索等多方面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15.
长期唯智和功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关键是人的情感,情感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获得与发展具有动力和强化功能、认知调节功能、信号感染和迁移功能、生命享用和追寻功能;情感品质的差异也决定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要通过以情化知、以情育情、以情坚意、以情导行、以境冶情的方式.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平 《教育科学》2021,37(3):68-74
教师素养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等交缠在一起,但又不同于它们.在回应"教师之为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以及面向未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需求等问题时,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审视十分必要."教师核心素养"既有一般素养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它与教师个人的成长、生活和受教育经历密切相关,更需要在教师职场生活中经由不断摸索、自悟、磨砺而逐渐丰富和完善.其中,教师对专业的热爱和信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在情感品质和外化出来的情感能力,是支撑、驱动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教师的根本、基础,也是最为核心的素养.在职前师范生培养中,探索凸显专业情怀的师范生培养方式、开设教师情感素养方面的专门课程、建立师范生情感素养提升的长效制度和相关的评价筛选机制、注重在师范生实习中与学生的互动交往和情感关系方面的教育引导等,是提升师范生情感素养的可能途径和需要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情感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的效能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离不开情感的作用,情感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具有动力、调控、评价和感染效能。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培育情感,应做到健康塑"情"、以"情"动人、以"境"育情、"情制"结合。  相似文献   

18.
情感因素的培育和养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主体必要的情感能力素养,加强教育对象敬畏、责任、移情等相关情感能力的培育,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境育情,实现思想品德的内化,最终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角色认同是师范生专业成长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应通过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开发隐性课程、开展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和利用优秀教师榜样等形式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20.
农民大学生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加强家国情怀培育对提高农民大学生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农民大学生为例,分析新时代农民大学生家国情怀内涵及时代价值,基于家国情怀培育现状,探讨相关创新路径,提升农民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