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衡量教育督导体系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是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结构一体化、过程民主化和效率最大化。然而,治理理论视角下教育督导现代化陷入法治化程度不足、制度化与规范化程度不高、规范的市场和成熟的社会组织缺位、督导过程民主化缺失等困境。为此,需要从完善教育督导体系的法制基础、构筑一体化的教育督导治理结构、加强教育督导行为者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推进教育督导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张枝实 《成人教育》2021,41(12):15-20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中的瓶颈和障碍问题越发凸显,受到在线教育行业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主力军,开放大学应该重视并研究治理层面的问题,推进体系重建、权力重置和方式重构,通过治理现代化建设,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烦恼,实现最终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3.
教育督导对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督导在现代化进程中基本上经历了由行政管控向职能调适再到合规监管的制度逻辑转型。但目前,教育督导仍面临诸多实践挑战,如教育督导与大数据的相嵌问题、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耦合问题、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估问题以及教育督导问责异体化问题。对此,应采取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督导大数据应用平台,探索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协同整合机制,构建多元合作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完善教育督导多主体问责系统等行动策略,进而有效提升教育督导与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大学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这种体制所形成的权利分解与制衡,层级结构清晰,注重全面风险防控、依法治校、运行公开透明、管理重心下移等廉政治理的特点,对目前我国大学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其内部治理结构尤其是廉政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大学治理现代化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提供了三重逻辑遵循: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育增值过程;去主体中心化,激发内生治理意识。在实然状态中,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在认知、方法和实践层面陷入窠臼,即面临为了评估而评估、工具理性的遮蔽、多元主体的失衡等现实缺憾。由此,以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新时代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进路应为:一是坚持理念与行动并构,构建学生参与评估的能动框架;二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创新健全常态化的监测评估方法;三是坚持自评与他评统一,形成多元协商共治的有机格局。  相似文献   

7.
地方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包括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内部运行体系的效率性和多元价值整合的协调性等基本内涵,其进程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高校间资源竞争态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面临着改革发展相对滞后、政府依附关系显著和阶段性制度障碍叠加等现实困境。为此,地方大学必须以领导体制创新回应地方政府、大学、业界、社会的多元价值诉求,以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优化内部运行结构,并以大学章程的法制化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等路径创新推进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渐进改革,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其本质是如何在现代法治理念和框架的基础上达成对现代大学的善治。当前,在致力于提升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改革实践逐渐取得成效的同时,大学治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内在治理价值理性缺失的问题凸显,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法理基础的薄弱。从现代法治的视角出发,应对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予以厘清与重构,明晰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塑造治理环境的公平性、提升治理权力的规范性以及实现治理方式的法治性,从而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在新时代,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根本任务.高校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治理这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在治理目标的新定位,治理主体的新确定,治理功能的新内涵,治理方式的新探索,治理价值的新思考,治理效果的新展望等六个方面呈现出新特征,系统研究与审视反思,将为更好地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着主体协同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不足等问题。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多元主体协同自治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优化基础公共服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治理队伍。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适应高等教育形势新变化,必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大学治理机制,从而使大学在新实际中有新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下与国际顶尖教育强国接轨。  相似文献   

13.
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在推动整体教育治理转型、提升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教育机制所触发的“路径依赖”仍存在较强的制约作用,突出表现为治理角色内卷化、治理责权碎片化、治理方式单一化、治理生态复杂化,对县域教育治理转型提出严峻挑战。为此,要创新县域教育治理新路径,需要遵循整合与协同的思路,强化顶层设计、转变治理方式、完善治理机制、优化治理生态,从而促进县域教育治理的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从"管理"走向"治理"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变,也是高职教育必走的一条转型之路。当前,要深入理解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剖析其发展困境,努力探寻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全面实现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治理资源是一个包含物质、权力、人力、历史、理论、社会、制度、组织和文化等资源要素在内的有机系统,大学治理的过程需要基于国家供给型、社会参与型、大学自生型和"国家——大学——社会"协作型四重模式进行资源的系统配置。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着力做好对大学资源的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在提升大学治理绩效的过程中推进大学资源系统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以“一流化”为战略导向的中国大学亟待发掘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核心地位,尤其是理性审视作为治理单元的权力配置问题。目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力呈现出结构失衡化、边界模糊化、参与边缘化的特征。从国际层面来看,英美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力功能的现实实践集中凸显了“多元治理”民主化特征和“权力制衡”分权化特征。“走向多元善治”将是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优化的应有之义,科学的权力配置、不同权力的多元共治、明晰的权力边界、避免治理的脱序化乃是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指,作为重要利益主体之一的高校教师以平等自由的身份,通过对话、辩论、协商、咨询与审议等方式参与大学决策以实现自身心理目标的过程。调研发现,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动机强烈,但实际参与行为并不常见;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领域扩大,但有效治理边界过于模糊;高校重视教师参与治理的制度供给,但忽视对教师自身因素的激发;高校重视教师参与治理程序的呈现,但忽视教师参与治理的效能的评价;高校重视教师传统的参与治理的途径方式的运用,但忽视现代治理技术的推广。这些困境主要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教师参与治理的理念存在误区、教师参与治理的文化环境缺失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要想解决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困境,需要营造健康的参与治理文化,优化教师参与治理的制度,健全教师参与治理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师参与治理的效能的评价,强化参与治理新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20.
鼓励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黑龙江省23所高校大学章程为样本,从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范围、渠道、方式、激励和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章程中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大学章程制定缺乏学生实际参与”“大学章程话语表述同质性较强且模糊不清”“学生参与治理的制度机制供给不足”“学生参与治理的权力异化”等问题。应从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完善治理机制、转变学生治理观念、构建多元治理主体格局等四个方面应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