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健康中国战略下优化体育供给侧结构、实现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体育产业跨界整合、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人们休闲健身需求的创新路径。在数据强国战略下,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驱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休闲小镇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大数据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传播路径多元化、运营精准化个性化、融资渠道多样化、休闲体育资源共享化。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大数据时代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认为:依托大数据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以拓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传播方式;驱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能化发展;创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消费模式;助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多元业态协同发展。发展路径:创新大数据宣传模式,全方位推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科学运营,搭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平台。融合共享,协同发展,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跨界融合;康体结合,延伸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链;管理决策:规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风险。  相似文献   

2.
将"智慧化"理念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推动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的抓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动能转化,提高体育产业供给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现实状态的基础上,探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的逻辑、机理与路径。研究表明:以推动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促进体育产业新空间发挥经济效益为方向,以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科学规划和智慧运营为要求,以满足消费者的智慧化体育需求为重点,是智慧化建设的逻辑。剖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在模块层、主体层、运行层三个层面上的机理,提出制定智慧化建设标准、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构建智能知识库、搭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智慧化建设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德尔菲、SWOT-AHP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定性分析。基于SWOT矩阵组合,构建SWOT-AHP定量模型,通过对SWOT组中各因素之间的定量评价,研究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以SO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机遇和优势,兼顾ST抗争型的战略发展,规避发展的风险和威胁。建议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的新载体,利用国家政策红利倾向,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升级和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欧美国家有着很多闻名遐迩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历史悠久的小镇文化,阐述了西方国家小镇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法国霞慕尼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例,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和运营模式,从区位特色、产业特色、治理特色3方面总结了霞慕尼小镇建设特色和发展经验。提出对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以运营思维进行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深度培育产业驱动力,实现产业融合和联动;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IP,提高产业附加值;利用消费驱动增强旅游辐射力和小镇外向度;营造生活吸引力,打造生活新空间;立足未来对生态进行保护,完善相关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发展困境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为:以市场需求为主、以发展趋势为纲、以小镇文化为魂、以服务体验至上。发展困境为:“需求与文化”双缺失、“趋势”不明确、“体验”无特色。发展路径为:通过调整价格扩大特色小镇的市场需求量;加强文化交流与保护,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软实力;规范资本介入,打造特色小镇的产业平台;调整产业布局,引领特色小镇产业趋势;吸纳优质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智能体育,增强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6.
培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品牌,既是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民众运动休闲需求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基于品牌基因理论,分析培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品牌的逻辑定位和价值特征,明确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品牌基因构成。应从优化产业模式、整合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建构和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品牌基因,从而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整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各支持系统以实现最佳效应,促进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从"号脉"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供给"分散"、"忽视"需求、媒介"单调"、保障"偏移"和环境"疏忽"等系统阻力入手,在小镇支持体系的视角下运用系统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提出建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支持系统的"诊断"思路,明确了包括供给、需求、媒介、保障和环境等系统的支持体系;继而提出整合供给系统、刺激消费需求、升级媒介功能、完善保障体系、重视宏观环境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系统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逻辑理路,并提出实践路径。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本质上是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体育发展载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上担任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路径、群众体育健身服务新基地、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新渠道的角色。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为原则,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以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为重点,夯实竞技体育基础;以培养大众体育生活方式为宗旨,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以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资源整合为手段,打造精品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规划运动特色小镇空间建设,促进小镇可持续发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文化场景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建设的适应逻辑、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结论:参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建设的创新创意人才匮乏;小镇空间建设空心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直接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命名的针对性政策稀少且缺乏长远规划和人文关怀;地方居民身份归属不清,地方认同感不强是当前小镇空间建设的现实困境。实践路径:培育和吸引参与小镇空间文化场景建设的创新创意人才;以数据库建设打破小镇“空心化”“同质化”发展问题;转变公共政策制定取向,确立多方协调共建的体育小镇治理体系;塑造文化参与和消费实践中小镇居民文化认同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政治、经济、教育等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能满足新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助于促进各族群众间的团结与交往交流交融,对助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则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倡导和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归纳逻辑与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并针对未来发展提出新的展望,全方位调查分析新疆在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程中的区域资源优势,旨在探寻新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律与不足,尝试规划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措施,为各省、市、自治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良性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四川批准建设的4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运用推拉理论建构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机制模型。在特色小镇新业态发展与融合背景下,分析小镇存在业态推动力不足、业态吸引力不足、业态拉力不足以及业态支持力不足问题,以此提出四川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动力机制提升路径:加强地方细化推力、注重核心业态吸引力、构建产业链共生拉力以及发挥业态功能支持力,以此助推我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乡镇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体育消费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17个地市乡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乡镇居民的闲暇价值观影响他们的闲暇生活方式;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乡镇居民闲暇时间缺少、经济滞后以及劳动繁重制约他们的体育消费和闲暇生活方式的形成。建议借“农村体育年”之机,提高乡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意识和体育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工具,在确定影响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系统发展各要素的基础上,揭示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以"人均收入驱动型"和"社会组织驱动型"2种发展模型为范式,对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仿真,进而提出优化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体系、切合大众需求开发健身休闲产业消费市场、促进区域特色健身休闲产业协调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组合、新空间。二者在空间演化、生态意识、功能需求、人文建设方面具有动态耦合特征。研究基于系统论,以系统演化方程对动态耦合的过程进行分析,绘制耦合轨迹,借助逻辑斯蒂曲线对耦合模式进行演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耦合发展的路径:(1)在耦合磨合期,坚持顶层设计与市场协同发展,坚持公益性和共享性原则,坚持体育小镇之“特色”;(2)在耦合契合期,尊重市场规则,注重产业联动效应,政府放权与监管并重,保障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体育特色小镇定位重叠度高、有产品无产业的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文化内涵凋敝与产业逻辑缺位的桎梏。基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现实困境,首先,通过回溯特色小镇的历史印记,加强文化承继与产业逻辑的高度耦合与深度作用,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应与文化相契合,与产业相呼应,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必须回归中国的文脉传承,强调文化自觉与认同,遵循产业链演化规律,增强产业链联动效应。其次,依据产业链纵向蔓连、横向延展与交织协同3个阶段的空间形态、节点关系、投入成本与风险管理的变化,剖析产业链演化阶段与区域的特征,明确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培育的重点。最后,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文化源与产业链耦合的本质与路径,探讨在文化内源性要素指引下,体育特色小镇产业链空间演化的价值增值过程,从而发挥小镇的承继功能、代谢功能、整合功能与嵌套功能,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的生命力。研究认为,在区域条件均较薄弱的区域,应加强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以文化认同为纽带,深耕产业链节;在区域条件一强一弱的区域,促进要素资源流动互补,预防产业链关联能力不足的隐患;在区域条件均良好的区域,以“体育+X”与“X+体育”的联结布局,创新网络嵌入机制,拓宽物理空间、文化空间与心理空间,实现小镇与城市的共享、互融与共生。  相似文献   

16.
冰雪资源是黑龙江省的特色资源,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黑龙江省的经济收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作为推动力量的冰雪体育产业还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运用价值链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价值链未完全建立,并缺乏核心竞争力且在冰雪文化的基础教育方面欠缺。提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从实际出发,寻求新的切入点,做好冰雪运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不断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制定符合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实情的产业发展优化策略,以区域合作谋求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是居民的文化水平、余暇时间和个人收入水平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与习惯 ,它们对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制约着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