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FTA进程中广西与东盟工业产业合作发展空间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广西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虽然在工业基础方面广西还比较薄弱,但广西工业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借助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发展契机,广西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东盟国家之间较强的工业经济互补性,为广西与东盟扩大双边工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广西工业产业拓展东盟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对广西与东盟的潜力产业展开分析,提出了扩大延伸产业链及双方在产业对接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南宁市面临重大机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使南宁市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经贸优势进一步凸显。南宁市要主动应对,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选取具有比较优势和带动力、易于操作的贸易投资、农业、物流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重点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合作商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健全合作机制;以优势特色项目为中心,充实合作内容;以提供政策支持为保障,优化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要加强构楚优势互补的广西区域经济生产与服务体系,构建广西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广西区域产业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中南半岛是中国西南建立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支点,是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合作的重要地缘板块,是中国打通通往波斯湾最短石油运输线的战略要地。深入了解中南半岛地缘关系发展,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北部湾合作中存在的地缘利弊关系,对稳步推进两个次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东盟各国纷纷掀起了"汉语热",在东盟各国推广汉语成为汉语国际推广中重要的一步。文章从东盟各国的汉语教育和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开设情况两方面,对东盟10国汉语教学概况进行了综述和调查统计,阐述了东盟各国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各国汉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汉语发展的战略,致力于为汉语在东盟各国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面临着缺乏主导力量推动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总体来看,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向好,中国(云南)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次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7.
参与地区合作可以看成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应做的贡献。迫于近来日益紧张的地区局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迅速做出决策,主导构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老缅泰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开创性尝试。这种合作机制充分体现了东盟机制构建的"偏爱非正式、避免过度制度化、协商一致、与多边主义相容的双边模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10年来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这一综合开发机制在 8个重点领域开展了近一百个项目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补性发展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激发动力 ;次区域各国政府加强联系扩大合作的意愿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主要驱动力。加强次区域合作 ,可大大缓解各方现有国土面积对规模经济的制约作用。我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对策包括 :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发展模式 ;坚持以项目为主导 ,实行多目标协同开发。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领导人共同协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与未来发展.会议对于推动次区域各国落实各项合作、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22日,由中国一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承办,以"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400多位代表出席,参会人员包括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官员、高校领导、专家学者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广西师范学院校长李丰生致辞。他认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政策制订和制度建设等领域的共识与合作;有助于在深化合作內涵、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品质方面提出更  相似文献   

11.
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师资合作与交流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高职教育与东盟师资合作、交流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广西与东盟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渗透,提高广西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广西高职院校在与东盟师资合作、交流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在理念确立、机构完善、课程实施、合作办学、科研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2.
10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这一综合开发机制在8个重点领域开展了近一百个项目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补性发展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激发动力;次区域各国政府加强联系扩大合作的意愿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主要驱动力。加强次区域合作,可大大缓解各方现有国土币积对规模经济的制约作用。我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对策包括: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发展模式;坚持以项目为主导,实行多目标协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关键词     
【“M”型战略】即指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广西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形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从内容上看有海上经济合作、陆上经济合作、湄公河流域合作,这3个词英文表述的第一个字母也都是“M”。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共建“一带一路”语境中,具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语境中,具有促进区域性发展的内涵。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职业教育实践,是响应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度合作号召的行动,是助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但是,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制度体系不同、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的时代挑战。因此,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需要秉承共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倡议,通过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理念、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共享职业教育国际优势资源、共研职业教育国际育人体系、共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等有效路径,实现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3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论坛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就强化职教发展模式交流互鉴、创新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共创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新范式和加强职教智库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6.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遭受这场灾难的国家认识到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上毗邻,在经济上交往频繁,在推动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双方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应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问的经济合作,深化我国与东盟闻的友好往来,在此对我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的前景进行分析,以此促进双方的经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是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由沿岸6国(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共同创建并实施的重要合作机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面对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新一轮高峰的到来,西双版纳旅游客源市场呈现出新的市场特征,旅游形象也亟需增添新的时代气息,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对开拓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新阶段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作为战略发展关系的重要方面,对参与各国的教育和经贸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哨和基地之一,与东盟合作紧密、交流频繁。为此,广西高职应注重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从确立交流重点与合作方向、搭建广西特色“工坊”、打造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加深交流合作,以实现不断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邱萍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5):5-8,17
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展民族工艺品市场合作具有互补性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根据双方民族工艺品产业发展现状,应建立多层协商合作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重点扶持形成产业化经营,实施有特色的营销战略,建设双边商贸中心,进行产学研联合,建立市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9日上午,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构建职教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项活动也是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现场,中国教育部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和东盟10国教育代表按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启动按钮,共同为2019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启幕。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