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科学》2019,(8):114-119
基于行为决策理论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设置2个规模大小不同的集体和2种身份信息显示的决策情境,在"个体—小集体—大集体"多层级嵌套组织模式下考察身份识别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身份识别对当事人的合作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小集体中的识别效应强于大集体的,且部分挤出了大集体中的激励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组织层级在身份识别与合作行为之间存在调节效应;越是风险追求偏好的个体,身份识别对合作行为的促进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卫东  杨善林  任明仑 《预测》2003,22(1):61-63,41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方法,将学习专家预测的历史经验与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合成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与证据理论在证据合成中的系统完整性,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专家群体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每个专家的预测结论看作为证据,面向具体应用问题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选择专家、建立学习样本,先考虑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独立性、重要性、可靠性与冲突,对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然后用Dempster合成规则合成。该方法用神经网络学习专家历史预测的经验,调整对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使证据合成的结果更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个体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通常集体完成复杂任务,表现出群体智能的现象,而如何提高群体智能一直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NK模型建立多主体仿真实验,探究隔离团队重组对集体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团队重组频数与集体表现呈倒U关系,即适当的团队重组可以提高集体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与半隔离团队对比发现,团队重组可以媲美半隔离团队的功能,并且在集体表现上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团队重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权变理论分析发现,不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当保持较大的团队规模和较小的人员流动、较小的个体学习速率;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该保持较小的团队规模和较小的人员流动率、,适当的个体学习速率。此外,在复杂问题面前,团队重组对提高群体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个体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通常集体完成复杂任务,表现出群体智能的现象。而如何提高群体智能一直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NK模型建立多主体仿真实验,本文探究隔离团队重组对集体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团队重组频数与集体表现呈倒U关系,即适当的团队重组可以提高集体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与半隔离团队对比发现,团队重组可以媲美半隔离团队的功能,并且在集体表现上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团队重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此外,权变理论分析发现,不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当保持较大的团队规模,较小的人员流动,较小的个体学习速率;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该保持较小的团队规模,较小的人员流动率,适当的个体学习速率。此外,在复杂问题面前,团队重组对提高群体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徐劲松  陈松 《科研管理》2018,39(3):101-109
群体心理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个体知识共享产生积极影响,但至今鲜有研究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整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构建了群体心理资本影响个体知识共享的跨层次模型,探讨了群体信任在两者关系间的不同行为效应,并通过多层线性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群体心理资本对个体工作参与、个体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群体心理资本对群体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且群体信任在群体心理资本与个体工作参与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群体信任跨层次正向调节个体工作参与与个体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运用集体教育个体——基于从众的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宏 《科教文汇》2009,(12):76-76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教育的机制主要是利用从众的正效应,即提高从众率。主要分以下几方面:提供有关从众的真实且详尽的信息;集体对个体接纳需求的满足或回收;让个体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通过集体中关键人物的影响来教育个体;使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教育的机制主要是利用从众的正效应,即提高从众率。主要分以下几方面:提供有关从众的真实且详尽的信息;集体对个体接纳需求的满足或回收;让个体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通过集体中关键人物的影响来教育个体;使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马捷  胡漠  尹舒悦  郝志远 《情报科学》2021,39(7):116-123
【目的/意义】在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思想指引下,获取智慧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范畴,以期为构建让人民满意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首先,界定智慧群 体的概念与析出满意度产生的生理机制;其次,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智慧个体围绕智慧政府信息协 同满意度感知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深度访谈,获取访谈数据;最后,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析出智 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共包含信息协 同需求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服务载体感知因子、信息协同环境感知因子4个感知因子, 其中信息协同需求端感知因子和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更易影响政府公务员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创新/局限】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实现基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的指 引,对融合满意度感知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复杂性社会治理中,异质性群体合作水平与社会偏好有相关性。通过设计具体的捐赠实验对照研究,集体倡议者比个体倡议者对于群体合作更具深刻的影响力,可以尽可能地排除其他要素的干扰,使行为群体中的带动效应保持稳定的演化趋势。以异质性社会偏好的视角分析捐赠行为的差异性,对于提供复杂性社会的治理决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国梁  刘文斌 《科研管理》2015,36(1):104-111
本文旨在分析2011年中国科学院15个生物领域研究所的规模收益变化情况。首先,本文提出分析所用的投入产出指标:人员、经费、SCI论文、高质量论文和研究生培养;其次,本文采用杨国梁(2012)提出的基于DEA的方向规模收益、最优投入方向以及"方向阻塞"效应的判断方法深入分析中科院生物领域研究所的方向规模收益、最优投入方向以及"方向阻塞"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一是通过规模收益分析,可以找到各研究所规模收益递增(递减、不变)的区域,以及投入进一步增加和减少的最优方向,作为研究所调整其组织规模的决策依据之一;二是通过"方向阻塞"效应的分析,我们发现部分研究所存在"阻塞"效应,同时在某些方向上存在"方向阻塞"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加投入会导致产出的降低,因此研究所需要深入挖掘导致"阻塞"效应的原因,避免进一步扩大投入的规模,才能实现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依托单位内部同行评审积极性及评审质量,首先设计申请人与评审人的评审需求和评审供给偏好信息收集方法;再提出评审需求个体满意度、评审供给个体满意度、个体双向满意度和群体双向满意度指标;然后以群体双向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建立项目内部评审的专家指派优化模型,并给出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案例说明其应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践表明,本文方法对于提高基金项目申请人与评审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项目申请书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而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现有的依靠预警指标判别企业危机状态存在缺陷,有必要引入以人为本的综合集成研讨厅进行危机判别。对危机进行判别的综合集成研讨厅是一个人-知识-机器结合的危机信息分析体系,专家是研讨厅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他们在相关危机知识库帮助下,通过自由讨论和深层次对话激发个体智慧,最终走向群体智慧的统一完成对企业危机状态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001~2016年的城市数据和2012年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从影响路径、动态效应、异质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主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赋能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创新效应在当期不能显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应逐渐增强;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科技财政支出强度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岑泳霆 《预测》1993,12(5):57-58,60
1 问题的提出德尔菲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专家意见定性预测法,由于这一方法具有“匿名性”、“反馈性”以及“反复性”,可以比较真实地收集专家的预测意见,集思广益,使预测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一预测方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重视. 某洗衣机厂运用德尔菲法对某种型号的全自动洗衣机投放市场后的年销售量进行了预测。预测过程记录在表1中. 由表1可知,经过三次信息反馈,所得到的专家预测意见已趋稳定,于是得到如下的结果: (1)取最终平均值25.6作为预测值; (2)取最终的均方差3.6作为预测值的“精确性”指标,一般可称为“精确度”。由于各位专家的预测值已呈“隋性”,在无新的反馈信息刺激的情况下,预测“精确度”将不可能有新的提高。由此对传统的德菲法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群体建筑物震害损失智能评估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的硬件部分采用地震动影响场模块,反应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模块对地震引起震灾进行综合的评价,并绘制受灾地区的小区划图。建筑物灾害预测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预测区域内的群体和单体建筑物进行震害预测。生命线震害预测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设施的生命线系统和工程结构进行震害预测,并对抗震薄弱的环节进行分析。通过震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块对震区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震害损失评估算法对群体建筑物的震害损失进行估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较为精准、实时性高、误差率低、收集震害信息的速度快,为震后的数据分析和救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个体的理性,并不会导致集体理性的产生;相反却会酿成"公共地悲剧"。本文建立一个分析在集体中为何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数学模型,并指出,集体人数越多和个体越理性,产生"公共地悲剧"的现象就越严重。而提高对"乌合之众"危害性的认识,适度控制集体人数,提高集体意识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则是克服领导过程中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A股市场较为独特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为研究集体声誉如何作用于个体行为提供了一项准自然实验,从债务融资规模和期限结构等视角研究了集体声誉、产权性质与企业外部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集体声誉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具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当个体行为能较好地被市场观测时,集体声誉作用较弱,个体声誉作用较强,表现为与其他非高...  相似文献   

18.
肖冬平 《现代情报》2013,33(4):17-21
个人知识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习得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人知识的形成和演变路径一般遵循: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知识的传播路径有两条:第一条路径:个体的知识→群体的知识→民族的知识→人类的知识;第二条路径:人类的知识→民族的知识→群体的知识→个体的知识。个人知识的获取是社会分工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分工的本质就是知识分工。  相似文献   

19.
组织形态、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5家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组织形态对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个体人力资本、群体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正向直接效应都显著;组织形态对群体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对个体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4,(1)
围绕"外在的公共政策如何与个体内在的社会偏好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公共品自愿供给"这一问题,在公共品自愿供给机制研究的经济学理论脉络的基础上,通过近年关于社会偏好的博弈实验、自然和田野实验等跨学科研究在公共政策设计中的最新应用和前沿动向来对此进行解答,发现制定公共政策的情境、缺少有效信息、个体异质性均会影响合作的形成,而增强个体自主性则会改善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偏好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