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皇帝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所谓皇帝的特殊人格,乃指为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和地位而赋予皇帝的特殊封建政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3.
波波提问 1.波波上语文课的时候读屈原的《离骚》,发现《离骚》开篇有这么两句话:“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是古代高阳帝的后代,我的父亲名叫伯庸。)波波觉得很奇怪,  相似文献   

4.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即太祖、高祖、世祖。后继者称宗,如唐朝李渊称高祖,其后的李世民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随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的,因为按照典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9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6.
古代皇帝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创始于汉武帝。他一共用了十一个年号,其中多数有个“、’啤,即纪元之意,无字底下的另一个字则与改完这年发生的事有关,如“元鼎”是因为发现了一个古代的鼎,“元封”是为纪念封禅于泰山。这些都是为了增加皇帝作为“天子”的神秘色彩而起的。以后的皇帝大都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字样或表示吉祥的字样作自己的年号,如武德(唐高祖),表示用武力平定了天下;建隆(宋太祖),希望国家建立后兴隆。年号多数为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如中大通、中大同(都是梁武帝)。始建国(王莽)。也有四个字的,如天册万岁、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格理论或理想。儒家以“圣人”或“贤人”为理想的人格模型;道家以“真人”为理想的人格模型;墨家以“强者”为理想的人格模型,构成了我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的三大线索。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观念出发来考察中国古代作家艺术人格的主要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温柔敦厚型,作为一种艺术人格的模式,它居于主导地位,这类作家进入创作时普遍具有一种对社会人生作褒贬的欲求,进入创作时普遍重视对文本社会意义的构想。一种是不平则鸣型,这类作家敢于坚持"发愤著书"和"不平则鸣"的精神,有着相对稳定的创作意向,在造境、构象时追求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种是适己任性型,这类作家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他们不求奉献,极少考虑到文学的社会功能,其心理状态基本上是追求心与性一、心与物一和心与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儒士作为“道”的传承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儒士的道德人格形成的原因、过程、特点和内容,反思其分裂的二重道德人格,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道德人格建设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人格化的文化,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是文化化的人格。中国古代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哺育和铸造出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特征又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人格化的文化,文化化的人格,以及两者的有机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人格养成教育中的优秀遗产,同时以更博大的胸怀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和人格特征,以铸成新的中华民族魂,展示更新的人格风采。  相似文献   

11.
在崇高完美的社会理想与黑暗严酷的社会现实之间,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大同理想与桃花源,是两千年来读书人无法释怀的心结。但是,这一人格上的深刻矛盾并未使其走向毁灭,恰恰相反,理性层面以儒释道为主体的知识建构和感性层面以诗乐为核心的情感陶冶,使知识分子的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独立的程序法,在司法过程中的程序法制却是引人注目的。与现代程序法制强调程序正义的目的不同,古代中国的程序法制承担更多的是专制政权的特殊政治功能。细审古代的程序设置,其中至为突出的意旨是用法制来强化其治吏之术、集权之径、仁政之具和牧民之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文精神中,作为较为普遍的价值人格预设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人生之阶梯,更是人生之路的路标。作为阶梯,其由内到外,由个人的内心修养活动到人生世界的把握和改造活动,沿此必不可少的阶梯,浩然、伟健的价值人格和生存态度可望达成人格的自我实现。作为路标,其终极指向是朝着社会政治历史舞台的,因而浩然、伟健及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就成了其人格方式的基本要求。由此,“修身”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它是其人格的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和准备条件。孟子有著名的养气说:“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呢?“难言也。其为气,至大至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史上,教育哲学家孔予首次提出了圣人人格。作为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初步确立了“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范武。在先泰教育哲学家孟子和荀子的发展下,圣人人格不断丰富.此范武得以确立。魏哥时期,玄学教育哲学家对圣人人格作了玄学化的阐释,理想人格进一步发展。到了宋明时期。二程、朱熹、王阳明等教育哲学家赋予了圣人人格更为丰富的内涵,理想人格发展到了顶峰。古代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核心在于个体内在人格完善和外在践行相统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践行相统一,对于加强高校德育,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国祥 《学子》2013,(8):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承载着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艰巨任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士”(即定型于孔子的“文士”),与西方中世纪的“士”(即“教士”)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即后者聚集于教会,皈依于上帝,他们只管上帝的事,而把世俗事务全部交给凯撒们去管,他们与世俗王权仅仅保持着精神的联系。而中国古代的士,却把上帝撇在一边,而积极地参与世俗事务,依附、认同于世俗王权。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使得二者在现实遭遇、思维模式以及人格、心理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从而创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石头神话传说不仅内容丰富、想象奇幻,而且蕴涵着独特的人格精神。本主要从镇灾石、石镜、望夫石三类神话传说入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兢兢业业,却成为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崇祯早期形成的抑郁人格导致了不恰当的做事方式,行事风格,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9.
王璐 《初中生辅导》2014,(19):25-26
自从秦始皇首立“皇帝”名号以来,“皇帝”一词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尊贵的称号.每当开国君主“正位建号”或其后裔承袭帝位时,都要举行隆重的“上尊号”仪式,以表示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另外,皇帝也要给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尊奉正式的称号:“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些也称为尊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是一个人治的国家,因而特别重视人才的鉴别与选用,在古代就逐渐形成了“知人善任”的传统,且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格鉴定思想。研究和挖掘中国古代人格鉴定思想,对于弘扬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促进当今人格鉴定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