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将全部教育原理还原成一句话,就是“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事实上,教师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得越充分,就越接近学生的实际,就越能够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倡导教育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因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往往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教师如果实行“按需预设内容、弹性设计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以预设为基础,彰显生成,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过于强调预设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因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往往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因而使师幼的生命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在以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使预设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怎样把握好教师预设内容与幼儿自发生成内容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关注基本经验,按需预设内容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直以来被广大读者津津乐道。最近,笔者执教了这一课。由于这篇课文的出彩之处颇多,授课之前,总想将它分析透彻,让学生掌握其全部精华。为此,笔者在课前备课环节,进行了诸多教学预设。预设之一: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方式。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现象级人物,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方式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群起仿效的小说写作技巧。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学生必须直观、深入地鉴赏这种技巧,进而自觉、娴熟地运用这种技巧。因此,这个预设必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初的预设就是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全新核心理念之一,它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7.
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选修2—3的内容,在江苏省高考中属于理科附加题考查内容,《高考考试说明》(数学)中是B级要求.高二下学期新授课教学,笔者根据教参建议利用4课时完成了知识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李红祥 《学周刊C版》2011,(8):115-115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课堂不是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索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机械运动的场所,而是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课堂的舞台交给了学生,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悟了很多:预设只是机械的重复,生成那才是生命的灵动,我们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接下来笔者结合具体事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案例中,陈松泉老师所预设的两个问题"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和"推’和‘敲’,到底哪个好",都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现了执教者预设的"让学生从课文内容获得一些启示"的教学目标.纵观整个案例,对我们课前进行基于生成的合理预设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预设,设计学生感兴趣、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更多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经过精心预设与反复打磨的课例,往往同时显露出“预设不足”与“预设过度”的现象。预设不足主要表现在预设学情不足,事前对自己所预设的“情境”“游戏”“活动”“问题”,没有尽可能预料不同学生的反应;预设过度主要表现在“写作知识”“写作方法”“问题引导”等指导过多过细过碎。预设不足导致学生的反应没按预期走时,教师就着急心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弹性预设下的课堂教学生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是弹性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多向互动,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创设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给教学留有生成空间;教学实施中更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发掘并利用课堂现场生发成的课程资源,加强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心智模式的改变,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教案的线性过程,而是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解读生成、尊重生成、引导生成、拓展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教案的线性过程,而是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解读生成、尊重生成、引导生成、拓展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及其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个角度时预设进行了阐释.语义预设研究命题的真值情况,语用预设与语境关系密切.两者关联性强,语义预设是语用预设的基础,语用预设是对语义预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熊生贵 《四川教育》2005,(12):19-20
新课程倡导并追求生成性教学或生成性课堂,所谓“不曾预约或无法预约的精彩”被极度渲染和张扬,但在对生成的渲染和张扬声中,预设几乎成了一种错误甚至罪过而遭到贬损。  相似文献   

18.
一谈到课堂的动态生成,老师们就害怕,特别是新老师.原因很简单,课堂的动态生成似脱缰的野马,很难掌控原来,老师们把课堂生成理解窄化了,停留在非预设生成上,这样的认识偏差需要澄清.笔者认为,非预设生成只是动态课堂中可遇不可求的资源,而对课堂教学更有价值的,是我们可以驾驭的预设生成.  相似文献   

19.
谈预设     
预设,近年来已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的重视。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科学与逻辑科学的发展,亟待对预设作更广泛的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试从预设的性质、预设的种类、预设逻辑是三值逻辑、预设与语句含义、语境与预设等五个方面,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二维预设逻辑是一种特殊的四值逻辑。在二维预设逻辑中,每个句子的赋值是二维的,包含句子本身的真值和句子预设的真值。用二维逻辑的真值表方法来分析语义预设投射,可以很好的解释语义预设投射的“累积”现象和“消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