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白一生诗不离酒、酒不离诗。酒不但没妨碍其作诗,反而助其诗性。历来诗酒兼擅者大有人在,然而人们对李白的酒诗较感兴趣。关键不在李白酒喝得多,也不在其诗作得好,而在于其酒诗中,体现出诗人"真挚、率真、任侠、高傲、自负、豪饮、狂放、愁"的典型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白酒诗的审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与酒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李白的酒诗具有独特的审美精神。诗与酒交融的审美精神是“放”的生命精神。“放”是生命诗性的释放,也是放松和生命的放飞。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构成了他生命的诗魂。明月是李白酒诗中的诗性内核。诗与酒的融合展现了李白的那种天真自然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绝句诗历来深受人们的高度赞誉。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可分为赠寄诗、山水诗、怀古诗、宫怨诗等;艺术成就达到了绝句创作的最高峰,主要表现为含蓄蕴藉、明朗精炼、言近旨远、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4.
宋人爱讲诗法,其诗法是通过传授来达到传播目的的,因而诗法传授广为流行。宋人传授诗法的方式主要有著作和面授两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广泛流行与宋代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传授的行为将诗人和理论家研究诗法的个人心得变成了公共知识,对宋代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侠文化是中国文化河流的一条重要支流,侠文化的传播在唐代达到了最高峰,侠义精神在唐诗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创作本体和创作主体两方面分析唐诗中的侠文化,并指出唐代咏侠诗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严羽将汉魏之诗与盛唐之诗并举第一义,主要体现在"悟"和"词理意兴"两个层面。汉魏之诗与盛唐之诗均能达到吟咏情性的目的,所以列为第一义。严羽以盛唐为法主要体现在“气象”和“入神”两个方面:盛唐的雄浑气象超越了汉魏的浑厚气象。汉魏古诗无法达到“入神”境界,惟李、杜之诗达到“入神”境界。因此严羽虽提倡兼学汉魏盛唐之诗,但是心里真实指向是诗法盛唐。  相似文献   

7.
黄峨诗刍议     
明代遂宁才女黄峨工词曲,能诗。其诗歌留存不多,却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章以为,黄峨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感情真切,凄婉动人,诗歌艺术成就突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堪称“才艺冠女班”。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千山剩人函可和尚因诗而得罪,因罪而诗奇。其诗题材广泛,笔墨朴素,情感细腻,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亡之恨打拼入诗,故感人至深。其浓浓的乡关之思、淑世之情及人伦之感,是构成其诗的基本内容。其人不愧为情僧,其诗不愧为奇诗。  相似文献   

9.
唐人在诗歌创作中,广泛使用地名入诗,在地名结构方面有通名、专名和"专名+通名"三种形式。地名范式主要有枚举入诗和对举入诗两种,枚举入诗强调单个地名的独立性,对举入诗强调多个地名之间的内在联系。枚举入诗和对举入诗通常以多种艺术形式在诗中出现,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确立了地名入诗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黄彩萍 《培训与研究》2006,23(6):8-9,12
诗是变形的艺术,而狂欢正是诗的语言反叛和超越的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诗就是借助语言的狂欢,挑战秩序和规范,达到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王成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3):16-18,118
朝鲜李瀷与清代赵翼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理论评述包括如下内容:李白诗歌的语言特点,李白的《古风》诗,李白与杜甫、韩愈诗歌的比较等,给我们提供了域内、域外两个诗评视角。对此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李白诗歌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经济下人才需求对传统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重新定位和规划,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多元化,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性强的人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寻求发展特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杜甫与李白的交游诗,考察了杜甫及盛唐人对李白的评价,从而探讨了李白的“清”的人格精神与诗风追求,我们认为其人格精神与诗风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体现在李白的身上,成为盛唐精神的一大内蕴。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中国诗词的基本审美单元,明月意象是李白诗歌中使用较多的意象,蕴含着李白的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对李白诗歌的明月意象进行解读,以此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解构李白明月意象构成的新鲜生动丰富的生态世界,为李白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李瀷审美批评视野中的李白诗歌论,包括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意象、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与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明代前期格调派诗学在其自身分化的基础上,经过前七子高调标举"气格"、"音声"等法度规矩以及李、何对师法古人所侧重的内外重点的不同,引发了格调诗学内部的理论分化,在此基础上,触动并改变了自宋以来诗学理论对李白诗歌审美评价固有路径。在对李诗整体风貌的标举和气格法度的肯定基础上,开始较为具体的从体裁、风格以及情蕴等方面对李诗进行了先期的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和紫有关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描绘,而是诗人受唐代多元文化薰染下的产物。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李白诗歌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紫文化。发掘李白诗中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为研究李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转喻不仅是文学、修辞学所讲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李白诗歌中存在大量的转喻现象。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也是诗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对此,可以引入认知理论来赏析李白诗歌并探讨其转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白资料汇编》的问世,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提供了较为全面而珍贵的资料,然而仍有遗珠之憾。对其进行补遗,对于全面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补遗,应注重以下几点:注重搜集后世化用杜甫寄赠李白诗句的资料,继续注重搜集与李白有关的文学或文化现象资料,注重搜集别集中诗文题目不含李白词语意象而诗文中却又涉及李白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李白有一些诗文作品或直接论述或间接提及他对诗歌的观点,其中最突出的诗歌观点就是“真”,结合李白的诗歌实践来看,他把“真”上升到了诗歌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